記憶深處,母親總愛做那碗熱氣騰騰的綠豆棋子。她像尋寶般特意去集市,將帶著晨露的新鮮綠豆捧回家,輕輕抓上一把,放進鍋里。那些圓潤的綠豆,宛如一群調皮的綠精靈,在沸水中歡快地翻滾嬉戲,漸漸褪去青澀,變得軟糯香甜,空氣中也彌漫起淡淡的豆香,那是專屬于家的味道。 ![]() 隨后,母親便請出那只泛著歲月痕跡的面盆,倒入白花花的面粉。她的雙手仿佛靈動的蝴蝶,在面盆里輕盈地舞動,加水、攪拌、揉搓,不一會兒,一團光滑的面團便如新生的嬰兒般安靜地躺在面盆里。接著,母親將面團放在案板上,拿起搟面杖,一下又一下,仿佛在彈奏一曲廚房交響樂,把面團搟成薄薄的、圓圓的面餅。案板上不時撒些面粉,防止面餅粘連,那“咚咚”的搟面聲,恰似歡快的鼓點,是廚房里最美妙的節奏。 面餅搟好后,母親拿起刀,將面餅切成一小片一小片菱形的面片,宛如一顆顆小巧玲瓏的翡翠棋子。這時,她插上電飯鍋,看著清水在鍋中咕嘟咕嘟地冒起泡泡,好似無數晶瑩的珍珠在水中跳躍。水開了,母親便小心翼翼地把煮熟的綠豆和面片放進鍋里,再撒上一點點鹽。鍋中的食材隨著翻滾的水花上下起伏,宛如在跳一曲優美的華爾茲,不一會兒,香氣就像調皮的小仙子,踮著腳尖,輕盈地彌漫了整個廚房。 那一碗綠豆棋子,是兒時最溫暖的味道。連吃帶喝,熱乎又香甜,每一口都飽含著母親的愛。在物資匱乏的年代,這一碗綠豆棋子,不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一家人生活的慰藉。它見證了母親操持家務的辛勞,承載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的溫馨時光。 如今,城市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外賣、速食占據了人們的餐桌。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半成品、預制菜讓人眼花繚亂,但卻再也找不到那一碗綠豆棋子的味道。母親做綠豆棋子的場景,成了舊時光里珍貴的畫面。那道美食,不僅僅是一碗普通的吃食,它代表著一種傳統的生活方式,是家庭文化傳承的紐帶。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它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生活原本的模樣,不要丟失那些蘊含在平凡生活中的溫暖與美好。 每當想起那碗綠豆棋子,記憶中的畫面就會清晰浮現,仿佛又看到母親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滿心都是幸福與思念。這份思念,不僅是對母親和美食的眷戀,更是對漸漸遠去的傳統生活方式的懷念,對家庭文化傳承的珍視。愿這份溫暖的味道,能永遠在歲月的長河中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的記憶里傳承。 ![]() 張芹,網名:風雨中的綠柳,1983年12月26日出生,吉林省樺甸人,現為樺甸市作家協會會員。由于先天的身體殘疾,使我與學校無緣。從七歲到十歲在家通過自學,認識了文字,便與文字結下了不解之緣。十三歲開始寫作至今,先后在《樺甸日報》《江城日報》《白樺林》《創作》《松花湖》《雞西礦工報》《北方時報》《雙鴨山礦工報》《樺甸發布輝發河周末》《咱們村》《興凱湖文化在線》《拒馬河文學原創平臺》《心香文藝》等報刊網絡文學平臺發表小說,詩歌、散文、小小說等文學作品千余篇。2003年被評為樺甸日報社優秀通訊員,頒發榮譽證書,2015年五月份在吉林省殘疾人征文比賽中以散文詩《做人當自強》榮獲二等獎,頒發榮譽證書。2020年十一月份被光榮評選為吉林省百姓之星,并頒發榮譽證書。我視文學為自己的生命,無論多少風雨,我都會摯愛下去,直到生命的終結。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