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脱了内裤让我添,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蜜桃,性色av免费观看,久久人妻av无码中文专区

分享

方維萱等:礦田構造巖相學填圖理論及應用

 changyz001 2025-05-14 發布于河南

-宣揚地學成果,傳播勘查技術方法-

點擊上方“覆蓋區找礦”,關注更精彩!

礦田構造巖相學填圖理論及應用

方維萱1,2,郭玉乾1,2,李天成1,2,賈潤幸1,2,馬振飛3

1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2 礦山生態環境資源創新實驗室

3 云南錫業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

第一作者:方維萱,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造山帶與沉積盆地、礦產普查與勘探等研究。

導讀:
礦床的形成過程必然會伴隨一定范圍內(如礦田尺度范圍)地層的蝕變-構造巖相變化,不同礦田類型所處構造環境不同,具有不同的蝕變-構造巖相特征。開展礦田構造巖相學填圖是一種有效的找礦方法。
本文對國內外8類重要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模型及其形成機制進行了論述和總結,對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巖漿氣囊構造、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和復合巖溶構造4類重要巖相進行了深入剖析建相,歸納了礦田構造巖相礦田構造古地理單元典型礦田構造巖相的形成機制,創新了礦田構造巖相分帶理論,提出了礦田成礦蝕變-構造巖相類型的新劃分方法原則方案,確定了12種變形構造巖相類型。其中,礦集區-礦田尺度上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巖漿氣囊構造、復合巖溶構造巖相等是成礦蝕變-構造巖相的3種新類型
研究認為,活動陸緣構造環境,智利科皮亞波地區IOCG型礦田受主島弧帶-弧相關盆地及巖漿疊加-盆地變形樣式復合控制,而云南東川沉積巖型銅礦床(SSC型)+IOCG型鐵銅礦田受陸緣裂谷盆地、盆地變形構造樣式和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復合控制內蒙古甲查淺成低溫熱液型銀鉛鋅礦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構造、火山巖巖相類型和火山熱液隱爆角礫巖的復合控制,而深成巖漿弧控制了蒙古國南戈壁斑巖型金銅鉬-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田。
大陸構造演化環境,秦嶺熱水沉積型(SEDEX)銀銅鉛鋅-菱鐵礦-重晶石礦田受陸緣拉分盆地內三級熱水沉積盆地、同生斷裂帶和熱水沉積巖相控制,造山帶內不同層次的脆韌性剪切帶控制了金礦田和金鉬多金屬礦田定位在南疆盆-山-原鑲嵌區內,侏羅系煤系烴礦源巖是金屬礦田天然氣氣田的成礦成藏物質供給源區烏拉根砂礫巖型天青石-鉛鋅礦田受山前擠壓-伸展轉換盆地、氣成熱流柱構造和山前沖斷褶皺帶的復合控制薩熱克銅多金屬田賦存于旱地扇雜礫巖,對沖式厚皮型逆沖推覆斷裂帶和幔源熱流柱帶復合控制
本文研究成果為礦田構造研究和找礦預測提供了新理論和新方法支撐。

基金項目:云南省企業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聯合專項(202101BC070001-015)國家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201511016-1)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06BAB01B09)

------內容提綱------

0 引言

1 理論創新研究與實踐應用思路

1.1 理論研究的思維方法-協同學原理與方法技術創新

1.2 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分類方案

2 重要礦田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模型與形成機制

2.1 IOCG型礦田與主島弧帶和弧相關盆地

2.2 沉積巖型(SSC型)銅礦床-IOCG型鐵銅礦田與陸緣裂谷盆地

2.3 淺成低溫熱液型銀鉛鋅礦田與陸相火山機構、火山巖巖相類型

2.4 斑巖型金銅鉬礦田+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床與深成巖漿弧

2.5 銀銅鉛鋅-菱鐵礦-重晶石礦田與陸緣拉分斷陷盆地

2.6 脆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田與陸內造山帶

2.7 砂礫巖型天青石-鉛鋅礦田和銅多金屬礦田與盆-山-原鑲嵌區

2.8 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與金屬成礦

3 深部隱蔽礦田構造巖相識別探測、解析建相和形成機制

3.1 巖漿氣囊構造與錫銅鎢成礦蝕變-構造巖相

3.2 電氣石熱流柱構造與錫石-電氣石脈帶型礦床

3.3 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相和碎裂巖化鐵皂石大理巖相

3.4 復合巖溶構造巖相與層間錫多金屬礦床

4 結論

-----------
0  引言
礦田深部構造研究為找礦預測提供了新動力。目前深部探測、關鍵礦產和環境資源等前沿領域對理論創新的需求更為緊迫。實現礦田深部探測的3種有效途徑分別是:①地殼深部探測,可揭示礦集區深部構造特征并實現對成礦系統探測,探測深度(80km)可達地幔頂部和下地殼,進行深部物性填圖和地質-構造解釋性填圖。②在深部油氣資源遠景區,科學深鉆有望實現15000m以淺的科學深鉆工程。在云南東川開展礦田井巷工程三維構造巖相學填圖可實現3000m探測。③深部探測和淺部勘探相結合并實施鉆孔驗證,可實現金屬礦集區5000m以淺的深部探測。但目前仍然面臨著隨深度增加而探測信號減弱和干擾因素增多、成礦地質環境復雜、確定成礦中心難度大等系列難題,同時這些復雜問題也是礦田構造探測研究方向。遵循成礦系統理論,基于構造巖相學理論創新和填圖新方法,方維萱等(2018)將成巖成礦系統在物質結構上劃分為4個相根部相(成礦物質供給系統)、構造通道相(成巖成礦流體運移系統)、圈閉儲礦相(成礦物質卸載成礦系統)和圍巖蝕變相系(成巖成礦水巖反應系統)。礦石類型、圍巖蝕變體系、蝕變巖和相關地質體共同記錄了成巖成礦系統的形成演化過程和成礦流體-蝕變巖-巖相間的構造-物理-化學作用對這些礦田構造-蝕變巖進行解析研究和建模預測,有助于資源能源勘查理論和技術方法的創新。
文章在成礦蝕變-礦田構造巖相研究上,聚焦于8類重要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模型和形成機制,對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巖漿氣囊構造、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和復合巖溶構造4類重要巖相進行解剖建相,創新礦田構造巖相分帶理論,為評價礦田剝蝕程度提供依據。
1  理論創新研究與實踐應用思路
1.1 理論研究的思維方法-協同學原理與方法技術創新
遵循構造巖相學填圖的原創理論,基于協同放大原理,采用多學科的綜合方法和構造巖相學填圖創新技術,對(疊加)成巖成礦系統和各單元結構進行探測和重建研究,以實現從成礦系統理論到勘查系統理論與實踐。基于成礦系統的各單元結構和相應的構造巖相學特征,恢復成巖成礦系統總體物質組成及其相應的構造巖相學特征,研究內容包括①厘定(疊加)成巖成礦系統的物質來源供給系統,識別成礦物質來源區空間位置。②根部相是成礦物質供給系統發生變化并導致礦質開始沉淀且與圍巖相互耦合反應的空間部位,常以發育脈帶狀-筒狀-不規則狀蝕變巖和富礦囊為標志;厘定和探測成巖成礦系統的根部相,對于重建(疊加)成礦系統組成、評估其剝蝕程度和找礦預測等均具有重要意義。③成礦流體運移通道相和成礦蝕變-構造巖相為載體,它們記錄了驅動力類型及運移過程的物理-化學條件,通過構造巖相學+地球化學巖相學解析,揭示成礦系統的時間域—空間域—物質域的7維相體結構與演化規律。④成礦流體卸載成礦物質以圈閉構造和儲礦構造巖相學為主⑤金屬礦床與圍巖蝕變相體系⑥礦床開采地質條件、生態環境效應和修復技術,對水文、工程和環境地質類型進行研究,查明主工業組分、共生組分、伴生有價組分和有害雜質組分分布賦存規律。
成礦蝕變-礦田構造巖相填圖方法的原創理論包括以下的11項創新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①成巖成礦系統、構造巖相學解析理論與疊加成巖成礦系統的構造巖相學識別方法②熱水沉積盆地分析-盆地動力學類型識別理論與構造巖相學填圖新方法。③熱水沉積成巖成礦相系分類新方案、構造巖相分帶性新理論、構造巖相學填圖與識別技術。④沉積盆地內成巖相系劃分新方案、盆地動力學演化新理論、疊加成巖成礦相系的構造巖相學篩分和解析新方法。⑤沉積盆地變形構造巖相史、構造巖相學變形篩分和解剖建相新方法。⑥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理論與構造巖相學填圖技術創新。⑦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填圖理論與構造巖相學填圖技術創新。⑧隱蔽熱流柱構造理論與構造巖相學填圖創新技術。⑨復雜構造巖相類型解剖建相理論與建模預測新技術。⑩構造巖相“相體-磁性-電性-密度-譜學”原位綜合探測理論和深部隱蔽構造巖相識別技術;?新類型構造巖相解析建相與識別新技術。
理論創新思維方法包括原發性理論創新闡述性理論創新修正性理論創新發掘性理論創新方法性理論創新①在闡述性理論創新中,遵循礦田構造學理論,依據構造巖相學和地球化學巖相學原理,對IOCG鐵銅金成礦系統和沉積巖型銅多金屬成礦系統等進行了研究。對秦嶺造山金銀銅鉛鋅-重晶石-菱鐵礦礦集區云南東川銅鐵金(IOCG型)-銅鈷-金紅石礦集區云南個舊錫銅鎢銫銣多金屬礦集區、智利科皮亞波鐵銅金礦集區新疆塔西砂礫巖型銅鉛鋅礦集區、貴州晴隆銻-螢石-金礦集區等進行實證研究,為找礦預測提供了理論依據②在方法性理論創新與構造巖相學原理上,主要核心是采用綜合信息和精準探測,運用協同學原理進行同一命題研究,采用地質學和構造地質學、巖石巖相學、地球化學、礦床學、地球物理、遙感、譜學探測和綜合研究,創立構造巖相學的新理論。③在境外快速評價、找礦預測和礦產勘查實踐應用上,從智利科皮亞波地區IOCG礦床選區登記開始,運用構造巖相學-遙感解譯-磁法勘探等綜合方法,同期開展智利IOCG礦床預測建模研究,創建并應用了智利航磁數據再度解譯研究→境外戰略靶區篩選→地面高精度磁法勘探→磁法-電法異常綜合解譯評價→鉆孔驗證→系統預測和普查→提交詳查報告。
創建基于理論為指導的工程化創新技術體系,提升在戰略選區、找礦預測和驗證工程中的普適性,包括:①識別并劃分成巖成礦系統的根部相、運移相、中心相、外緣相、遠端相共5大組成部分,分別建立它們的綜合識別標志②依據成巖相系劃分的新方案,建立了地球化學巖相學和構造巖相學識別新方法與技術體系③依據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理論,進行構造巖相學填圖單元確定,開展構造巖相學填圖和找礦預測。④依據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理論,確定構造巖相學填圖單元方法,開展礦山立體構造巖相學填圖和找礦預測。⑤根據火山巖系在空間域—時間域—物質域內12相系結構理論,在火山島弧帶和弧相關盆地系統內,厘定火山同生構造巖相和巖漿侵入疊加構造巖相樣式恢復正向(負向)火山噴發機構、火山同生斷裂帶、次火山巖侵入巖體、火山口相(熔結集塊巖和熔結火山角礫巖)、火山沉積盆地、火山噴流沉積和火山熱液蝕變成巖成礦系統⑥依據地球化學巖相學理論,建立地球化學巖相學類型識別方法和技術組合,開展找礦預測。通過對構造巖相體的多維地球化學巖相學解剖研究,重建成巖成礦系統的構造巖相學類型和相體結構⑦地球物理探測方法(如磁化率填圖、AMT、CSAMT等)提供深部構造巖相學信息,識別關鍵構造巖相,進行構造巖相-物性填圖。經驗證工程,進行建模預測和找礦預測⑧以云南東川濫泥坪IOCG礦床為例,說明構造巖相填圖在礦山隱伏礦預測中發揮顯著作用,濫泥坪礦區屬基巖覆蓋區,傳統以尋找東川式銅礦床為主,從2006年初期對磁法異常檢查和深部鉆孔揭露,發現了鐵氧化物銅金型(IOCG)礦體經解剖建相研究認為在東川地區屬新類型,依據理論創新原理,實驗性構造巖相學填圖取得了顯著的找礦預測效果,創新理論為生產勘探提供了全新支撐和指導,而礦山生產勘探也驗證了創新理論實用價值,探明了中型銅礦床并共生鐵礦,伴生金銀資源。
1.2 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分類方案
在礦集區和礦田尺度上,成礦蝕變-礦田構造巖相的劃分方法如下以基本填圖單位并加載重要構造巖相事件信息、或者經過解剖建相后作為獨立構造巖相學填圖單元,用于恢復礦田構造-古地理單元在1∶5萬或1∶1萬地質填圖中清晰或放大標示,其可用于有效地圈定找礦靶區,進行深部探測和找礦預測。對重要的構造巖相事件進行解剖建相研究后,篩選特定構造巖相學獨立填圖單元,經過大比例尺構造巖相學填圖,圈定成巖成礦事件范圍,最終圈定找礦靶位主要原理是成巖成礦過程與相關構造巖相體、圍巖蝕變體系、礦石類型和蝕變巖類型之間有十分密切關系,不同構造巖相記錄了它們形成過程、瞬態成礦流體-蝕變巖-巖石之間的構造-物理-化學相互作用,通過解析研究可揭示并恢復它們的識別標志、形成機制與演化模式。對于構造巖相學獨立填圖單元和相關構造巖相體進行立體填圖和建模預測,有助于實現礦集區和礦田尺度上的構造巖相學填圖理論和技術創新。
在礦集區和礦田尺度上,成礦蝕變-構造巖相類型的劃分原則包括:①成礦系統與地球動力學系統的識別;②巖石組合、巖石組構、標型礦物和標型礦物組合類型;③蝕變巖類型、蝕變作用類型、圍巖蝕變系統;④熱力作用類型和成礦流體運移的驅動力類型;⑤構造應力場結構、構造樣式、構造組合和變形構造序列;⑥特殊的前置限定語,包括特殊的結構和構造、有特殊意義的示相礦物、具有特定構造-流體動力學意義的礦物與結構、巖石的顏色和結構構造等,如多孔狀硅化脈、馬牙狀方解石化等;⑦雙重前置限定命名,如火山巖命名時,采用堿性玄武質熔巖、堿性鈦鐵質苦橄巖、酸性長英質凝灰巖等命名,研究不同類型火山巖與巖漿成分等特征,揭示礦田尺度上的巖漿成分和火山巖巖相學與金屬成礦之間關系。采用碎裂狀白云巖、白云巖質碎裂巖、白云巖質超碎裂巖、長英質糜棱巖、絹英質糜棱巖、大理巖質糜棱巖、碳質糜棱巖、黑云母糜棱巖等不同的前置限定語,對碎裂巖和糜棱巖進行前置限定,表述巖石和成分在巖相學上遭受構造應力變形變質的程度變化規律,為野外劃分構造巖相學類型和確定獨立填圖單元提供依據。對礦集區-礦田尺度的變形構造巖相釋義是指能夠揭示礦田構造巖相的成礦流體-構造-巖相多重耦合結構、構造變形機制和演化歷史的構造巖相樣式的總和。與成礦蝕變-構造巖相的區別主要是變形構造巖相類型和特征主要用于識別和篩分構造巖相變形層次和重建構造巖相變形序列,其劃分原則、劃分方案和識別原理是重要理論研究和技術創新的方向
變形構造巖相類型劃分方案是基于構造巖類型、構造型相和變形變質巖相特征研究而厘定的,依據構造巖相學獨立填圖單元,開展立體構造巖相學填圖,以圈定和預測變形構造巖相帶在地表延伸分布規律,基于協同學原理并采用多種勘查方法,探測和預測它們的深部延深規模。根據構造型相、成巖作用方式和強度、巖石組合和地球化學動力學等要素,進行變形構造巖相分類,主要類型包括①節理-裂隙相;②碎裂巖化相-碎裂巖相;③構造角礫巖相-構造熱液角礫巖相;④構造片巖相;⑤構造千枚巖相/斑點狀構造千枚巖相;⑥糜棱巖化相-糜棱巖相;⑦構造片麻巖相;⑧構造混合巖相;⑨構造巖塊/構造巖片(如坍塌構造巖塊、蛇綠混雜巖巖片);⑩古/巖溶構造相帶;?侵入巖巖脈(枝、墻等);?復合型構造-熱液蝕變巖相。其中,一級命名方法主體為構造+巖相的復合命名;節理-裂隙相、構造巖塊/構造巖片等均以特定的構造型相進行命名,以研究和揭示特定的構造型相在地質演化歷史中的作用。在對礦床尺度的復合型構造-熱液巖相研究基礎上,選定特定的構造-蝕變巖類型和組合,作為礦田尺度上礦化蝕變-構造巖相類型進行研究,實現在礦田構造巖相尺度上對比研究、深部探測和建模預測。
2  重要礦田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模型與形成機制
2.1 IOCG型礦田與主島弧帶和弧相關盆地
不同島弧構造帶和弧相關盆地具有不同構造巖相學和金屬成礦規律,如:在大洋板塊(洋中脊)俯沖消減環境下,從南美安第斯的中生代溝-弧-盆構造系統,演替成為新生代的溝-弧-盆-山-原構造系統。在智利海岸山帶的主島弧帶、弧前盆地、弧間盆地和弧后盆地內,火山噴發-巖漿侵入作用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構造巖相格架。
在智利—玻利維亞地區,從西到東,中生代構造分帶特征是:海岸山帶前侏羅紀島弧基底構造→侏羅紀—白堊紀主島弧帶(IOCG成礦帶)→中生代弧后盆地(IOCG成礦帶)→西科迪勒拉前陸沖斷帶→前志留紀褶皺構造帶→侏羅紀—白堊紀高原弧后斷陷盆地帶→東科迪勒拉后陸沖斷帶(造山型銻-金礦床)→弧后前陸盆地,其中:①在智利侏羅紀—白堊紀主島弧帶內,礦田構造巖相以火山穹隆、弧內盆地、巖漿熱液角礫巖筒、鈣堿性侵入巖和阿卡塔瑪脆韌性剪切帶為主,礦田構造巖相形成機制是以火山噴發穹隆化—次火山巖侵入—巖漿疊加侵位等綜合疊加作用為主,巖漿熱液角礫巖筒是巖漿氣成隱爆-坍塌-成巖成礦熱液充填蝕變而成。②智利侏羅紀—白堊紀弧后盆地位于中生代主島弧帶東側,寬80~150km,礦田構造巖相以盆內碳酸鹽巖系、膏鹽層和含膏礫巖層、鈣堿性侵入巖系、巖漿熱液角礫巖筒、矽卡巖相-矽卡巖化相帶為主礦田構造巖相的形成機制是以火山噴發穹隆—次火山巖侵入—巖漿疊加侵位—巖漿熱液交代矽卡巖相-熱液角礫巖相等綜合疊加作用為主,形成了智利白堊紀斑巖型銅鉬-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床-IOCG成礦帶③在玻利維亞,形成了侏羅紀—白堊紀弧后前陸盆地內的錫多金屬成礦帶-曼陀型銅銀多金屬礦床。
在南美安第斯新生代溝-弧-盆-山-原系統內:①智利中央盆地屬弧前山間盆地,形成了鉀鹽-芒硝-鋰礦田和砂礫巖型銅礦床(“異地型”銅礦床)。②新生代斑巖銅金鉬-淺成低溫熱液金銀多金屬成礦帶,受深成巖漿弧和幔型斷裂帶控制,斑巖銅金鉬礦田受巖漿熱液蝕變體系控制,在斑巖銅金鉬礦田內,形成了淺成低溫熱液金銀多金屬礦床淺成低溫熱液金銀多金屬礦田受火山斷陷盆地、火山穹隆構造和殼型斷裂帶等復合控制③在玻利維亞-阿根廷新生代弧后高原盆地內,形成了銅-鋰-硝石-硼礦田和成礦帶。④在玻利維亞高原兩側造山帶內,形成了斑巖型銀錫多金屬礦床和造山型金銻礦床。
火山巖區的成礦作用受火山熱液和原巖控制,構造-蝕變巖填圖有助于揭示(次)火山熱液噴流通道系統,為深部找礦預測提供依據。在溝-弧-盆-山-原、洋中脊(有限洋盆)、大陸裂谷盆地3類地球動力學體制下,火山巖系、火山機構和火山地熱系統十分發育。在智利中生代弧后盆地內,發育了由火山沉積盆地等負向構造和火山穹隆構造等組成的正向構造單元。
(1)在弧后盆地內發育生物碎屑灰巖-石灰巖-凝灰巖等巖石組合,形成于淺海相沉積環境中;富鐵質閃長巖床沿侏羅系生物碎屑灰巖和石灰巖等順層侵入,富鐵質閃長巖上下盤發育矽卡巖相(如石榴子石透閃石矽卡巖)、矽卡巖化相(如方柱石矽卡巖化結晶灰巖)和大理巖相,形成了含銅鐵似層狀矽卡巖相偏堿性富鐵閃長巖切層侵入于鈣堿性火山巖系內,伴有區域性鈉長石化相、青磐巖化相和鐵礦化,形成含鐵銅巖漿熱液角礫巖筒,如智利科皮亞波GV鐵銅礦區和仙多明格IOCG礦床等。
(2)在主島弧帶內,火山噴發作用持續形成了火山口及其周圍的火山堆積物,火山口相(增生的火山錐體)以熔結火山集塊巖、熔結火山角礫巖和熔結凝灰熔巖為主,火山錐頂扇體以粗火山碎屑巖為主,如沉火山角礫巖、火山角礫巖、火山集塊巖。火山噴發通道相分布于火山口相體內。火山錐外扇體常位于火山穹隆構造周緣臺地,由緩傾斜火山碎屑巖層(火山碎屑流相)和火山沉積巖層(如凝灰巖等)組成了遠端火山沉積相,垂向上可疊置火山錐外扇體和沖刷水道沉積。
(3)在火山穹隆構造中心(成礦系統中心相),白堊紀酸性流紋巖和花崗巖侵位,形成了巖漿隱爆角礫巖相(筒)、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電氣石鉀長石熱液隱爆角礫巖,它們是IOCG成礦系統的中心相物質,具有同巖漿侵入期脆韌性剪切帶中的構造熱液角礫巖相特征,歸屬鐵氧化物銅金型(IOCG)礦床儲礦巖相學類型。
(4)總體垂向蝕變分帶特征是:上部黏土化-絹云母化-赤鐵礦化蝕變相帶,中部鉀質蝕變相帶(電氣石-鐵質)+熱液角礫巖化相帶,下部鈉質蝕變相(鐵質)-熱液角礫巖化帶。圍繞二長斑巖-二長閃長巖舌狀侵入體形成電氣石蝕變巖相帶,屬于氣成高溫熱液蝕變中心相大型—超大型IOCG礦床具有多期蝕變相系疊加特征,不同成因的熱液角礫巖化相帶發育、異時同位多期蝕變巖相疊加氣成高溫熱液蝕變相發育等是尋找大型—超大型IOCG礦床的重要標志。
(5)成礦系統根部相,以磷灰石鐵質輝長巖、堿性鐵質閃長巖脈群、鐵質苦橄巖-鐵質安山巖、鈦鐵輝長巖-鈦鐵質閃長巖和二長巖-二長斑巖為主。
2.2 沉積巖型(SSC型)銅礦床-IOCG型鐵銅礦田與陸緣裂谷盆地
在云南東川濫泥坪-湯丹鐵銅礦田,探明的SSC型銅礦床有濫泥坪銅礦床、白錫臘銅礦床、湯丹-馬柱硐銅礦床、白錫臘深部IOCG型銅礦床4處圖1,圖2)。湯丹-馬柱硐三級局限火山熱水沉積洼地和火山熱水沉積巖相、盆地變形構造巖相(斜歪緊閉向斜)是SSC型銅礦床的儲礦構造巖相圖1)。在湯丹-馬柱硐SSC型銅礦區內,正常的火山熱水沉積層序結構特征是①因民期垂向相序從下到上依次為火山濁流沉積巖相→局限洼地熱水沉積巖相(熱水沉積巖亞相/硅質白云巖亞相)→混合潮坪相沉積巖相(凝灰質沉積巖亞相+熱水沉積巖亞相)→堿性鈦鐵質輝綠輝長巖巖枝馬柱硐礦段儲礦相體為火山熱水沉積成因的硅質白云巖、鈉長石白云巖、粗面質凝灰巖和粗面質白云巖等,它們組成了因民期末期衰竭火山口洼地內的火山熱水沉積巖相,也是熱水沉積成礦系統的中心相同時格林威爾期堿性鈦鐵質輝長巖巖枝,對馬柱硐型銅礦床具有疊加成礦作用。②落雪期的垂向相序結構從下到上依次為混合潮坪相沉積巖相(凝灰白云巖+硅質鈉長石巖+硅質白云巖)→潮坪相硅質白云巖-鈉質白云巖→淺海局限碳酸鹽巖臺地相(準同生白云質角礫巖+硅質白云巖),中下部代表了三級沉積盆地中的熱水沉積、火山噴發沉積和低溫白云巖等混合同生沉積過程,為東川式火山熱水沉積-改造型銅礦的保存提供了條件。這種落雪期垂向相序結構,反映了火山熱衰竭過程以熱水沉積增強和火山噴發沉積物向上減弱到消失的活動過程。在藻硅質白云巖內的銅礦成礦中,有富CO2熱水沉積作用存在,盆地穩定熱沉降過程表現為熱水沉積成因的白云石含量不斷增加③火山熱水隱爆角礫巖相-火山熱水噴流口相富礦包(富礦囊),深部1560中段46#—60#勘探線(圖1),有利于銅礦質堆積成礦,該盆地為熱水噴流沉積成礦中心相。1650中段富礦囊段(圖1)的巖性為含銅硅質熱液角礫巖,被斑銅礦、黃銅礦膠結,銅品位約10%。地層產狀:175°∠82°。角礫狀鈉長碧玉巖為火山熱水噴流通道口相標志,熱水噴流沉積形成“牛眼”狀構造,邊部以黃銅礦為主,核部以斑銅礦、輝銅礦為主;角礫狀碧玉巖的膠結物為斑銅礦和輝銅礦,在邊部可見熱水同生沉積硅質角礫巖和硅質巖,沿層面有條帶條紋狀輝銅礦的渾圓狀同生角礫,長軸(D)為13cm,短軸(d)為8cm,外緣熱液膠結物為黃銅礦和斑銅礦,由熱水隱爆-同生沉積作用形成的富礦體物質組成。④黑山期盆地中心相+火山噴發沉積相+層狀輝長巖侵入相,層狀堿性鈦鐵質輝綠輝長巖侵入相屬格林威爾期順層侵位,導致了黑山組地層發生層間褶曲變形,形成桃園型銅礦床⑤在格林威爾期近南北向擠壓收縮作用下,湯丹堿性鈦鐵質輝綠輝長巖床(1069±25Ma;LA-ICP-MS鋯石U-Pb年齡)侵位。在晉寧期自西向東區域擠壓應力作用下,疊加了較強的斜沖走滑作用,馬柱硐型熱液脈帶狀銅礦體形成于該壓扭性斷裂下部⑥馬柱硐型銅礦體賦存于因民期三級熱水沉積洼地中,湯丹同生斷裂、隱伏巖枝產狀由陡變緩部位、S-L構造透鏡體頂部+斷裂流體疊加部位等,它們是馬柱硐型銅礦體定位的構造巖相空間。馬柱硐型銅礦床屬火山熱水同生沉積-巖漿熱液疊加改造型銅礦床
圖片 

圖1 湯丹銅礦床(SSC型)4號構造巖相學實測縱剖面

1—震旦系陡山沱組;2—中元古界東川群落雪組二段;3—中元古界東川群落雪組一段;4—中元古界東川群因民組三段;5—古元古界湯丹巖群平頂山組;6—鐵質板巖;7—白云巖;8—泥粉砂質板巖;9—堿性鐵質輝綠輝長巖枝(墻);10—銅礦體(SSC型銅礦床);11—低品位銅礦體;12—推測銅礦體;13—地質界線;14—推測地質界線;15—斷層;16—推測斷層;17—地質產狀;18—中段標高和海拔高度

白錫臘礦段IOCG礦床是隱伏礦找礦預測實例,經生產勘探驗證最終證實東川元古宙裂谷盆地在格林威爾期,形成了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和斜歪倒轉復式背斜,堿性鈦鐵質輝長巖類形成拱形巖體超覆侵入構造圖2)和隱伏IOCG礦床堿性鈦鐵質輝長巖類侵入體(1067±20Ma,1047±15Ma;鋯石SHRIMPU-Pb年齡)斜切東川群因民組三段和落雪組,對東川型銅礦床形成了巖漿熱液疊加成礦作用從上到下構造巖相依次為:格林威爾三段→落雪組二段→落雪組一段,上為巖漿侵入構造系統,下為東川群倒轉層序與巖漿疊加改造地層系統。在299勘探線圖2),因切割深度較大,出露于地表溝系中,這種堿性鈦鐵質輝長巖-堿性鈦鐵質輝綠巖巖枝位于次級拱形頂部,在地表見其周緣發育巖漿隱爆角礫巖相帶和因民組三段殘留構造巖塊。推測這種侵入巖體的巖枝狀擴展侵位機制,可能為被斷裂系統切破的“膨脹氣球”,或者因“膨脹氣球”近地表形成斷裂釋壓,熱應力破裂導致形成了熱力斷裂帶,這些斷裂帶連通了侵入巖體與因民組三段,形成了構造-巖漿-熱流體耦合作用,最終導致因民組在構造-巖漿-熱流體耦合作用最強烈部位形成了坍塌角礫巖相帶和構造巖塊帶,并組成了坍塌次火山機構。被斷裂帶刺破的“膨脹氣球”導致了侵入構造系統熱能量和熱物質釋放,形成了巖漿隱爆角礫巖相帶和巖漿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因屬開放的侵入構造系統,對IOCG礦床形成不利,僅形成了蝕變和分散礦化。在侵入巖體頂面巖凸和巖凹構造上,堿性鈦鐵質輝長巖類侵入巖→巖漿隱爆角礫巖相帶(巖漿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因民組雙“膨脹氣球”之間形成的巖凹構造對IOCG礦體的形成有利圖2),如59勘探線形成的巖凹構造,這種小型巖凹構造在北西向(ZK59-3)已消失。從59線(ZK59-1和ZK59-2)呈現北東向延伸到139線和179線,主要為侵入巖體頂面之上形成的巖漿隱爆角礫巖相帶在巖凹構造中,形成了巖漿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IOCG礦體定位于其中。但巖凸構造和平緩的侵入巖體頂面對成礦不利。③侵入巖體中心和下部有利于形成IOCG礦體,主要在侵入巖體中心部分發育。
圖片

圖2 白錫臘-中老龍IOCG型和SSC型銅礦床實測構造巖相學縱剖面

1—中元古界東川群落雪組二段;2—中元古界東川群落雪組一段;3—中元古界東川群因民組三段;4—堿性鐵質輝綠輝長巖枝;5—熱液角礫巖相;6—銅礦體(SSC型銅礦床);7—低品位銅礦體;8—鐵銅礦體(IOCG型鐵銅礦床);9—地質界線;10.—推測地質界線;11—斷層;12—穿脈垂直投影面;13—坑內鉆孔及編號;14—中段標高和海拔高度;15—地質產狀

拱形巖體超覆侵入構造的儲礦構造巖相類型共有4種,分別是:①巖凹構造“膨脹氣球”對IOCG礦體形成有利,巖凸構造對成礦不利;②侵入巖體中心和下部有利于形成IOCG礦體;③因民組三段有利于形成巖漿熱液角礫巖構造系統和IOCG礦體(圖2中59線);④對落雪組中的火山熱水沉積型銅礦,形成了較強的巖漿熱液疊加成礦作用圖2中179線)。
2.3 淺成低溫熱液型銀鉛鋅礦田與陸相火山機構、火山巖巖相類型
火山負向構造包括火山口湖盆(多形成于火山口頂部和塌陷火山機構內)、火山堰塞湖盆火山噴氣湖盆破火山機構寬淺湖盆4種構造巖相結構。火山正向構造包括盾狀火山隆起(由平緩的熔巖相組成)、錐狀火山隆起(發育寄生火山錐)、穹狀火山隆起(熔巖穹丘)、半環狀破火山機構(半環狀火山隆起+坍陷火山口洼地)、復式半環形火山穹隆(半環狀火山隆起+充填塌陷火山口)+次火山巖侵入相(巖脈、巖枝、巖墻和小巖株等)5種構造巖相結構。
內蒙古甲查銀多金屬礦田構造組合由基底隆起、火山穹隆構造、次火山巖侵入構造、火山斷陷洼地、渦輪狀-放射狀斷裂-裂隙系統、火山隱爆角礫巖筒和熱液角礫巖相7種構造樣式組成它們構造巖相特征分別是:①基底隆起以三疊紀糜棱巖相-糜棱巖化相和韌性剪切帶為前侏羅紀基底構造層標志,它們構成了出露的基底隆起(圖3)或隱伏基底隆起。②萬寶期火山洼地湖盆以萬寶組(J2wb)呈角度不整合覆蓋于二疊紀—三疊紀島弧造山帶之上為構造巖相分界標志,以含火山物質的碎屑巖系為主,屬于陸相火山斷陷湖盆相。萬寶期早期火山洼地湖盆相分布于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交匯部位(圖3a),萬寶組內發育脆韌性剪切帶(糜棱巖化相)、層間褶皺和熱液角礫巖相;組內的斷裂和褶皺構造帶形成于滿克頭鄂博期前,是脈帶狀銀鉛鋅礦脈帶的有利儲礦構造巖相,也是尋找熱液角礫巖筒型銀鉛鋅礦的主攻目標。還有兩個設計驗證鉆孔均已經揭露了深部銀鉛鋅礦體。③安山質火山穹隆機構以塔木蘭溝組(J2tm)以玄武-安山質火山巖系為主體,為陸相火山穹隆構造形成期。下部為灰色和灰紫色玄武安山巖、安山玄武巖,局部為玄武質集塊巖,以火山熔巖相和火山集塊巖相(近火山口相)為主。上部為安山巖、安山質熔巖、火山角礫巖夾少量火山碎屑巖,以火山熔巖相、火山角礫巖相和火山碎屑巖相為主。安山巖類常見氣孔晶洞中充填有瑪瑙、蛋白石、燧石等,顯示陸相火山噴發作用為主從下到上的總體火山相序結構恢復為:火山爆發相(火山集塊巖相)→火山噴溢相(火山熔巖相)→火山噴發沉積相(火山角礫巖相)→火山沉積巖(火山碎屑巖相)→火山熱液蝕變相(青磐巖化相),青磐巖化相的發育強度能夠揭示和圈定火山熱液蝕變作用的強度和中心部位④火山巖-次火山巖帶受北西向和北東向隱伏基底斷裂帶控制。現今殘余的塔木蘭溝組總體呈現北西向展布,暗示控制火山穹隆構造為北西向基底斷裂帶,與主體北東向重力異常帶內疊加北西向扭曲重力梯度異常帶所揭示的北西向基底斷裂帶相一致⑤次火山巖帶總體受北西向、北東向和近南北向隱伏基底斷裂帶控制,也是次火山熱液成礦能量-物質供給中心,以發育巖漿熱液隱爆角礫巖、火山隱爆角礫巖和渦輪狀-放射狀斷裂-裂隙系統為成巖成礦系統中心相標志⑥滿克頭鄂博組(J3mk)與塔木蘭溝組呈火山噴發不整合接觸或斷層接觸,呈現外圍環繞式相體空間拓撲學結構,也是隱伏火山穹隆構造巖相標志。塔木蘭溝組(J2tm)被白音高老組(K1by)呈角度不整合覆蓋(圖3a),火山洼地+火山穹隆定型于瑪尼吐期末,也是次火山巖疊加成巖成礦重要時期
圖片

圖3 甲查銀多金屬礦田火山機構與礦田構造巖相圖

a—甲烏拉-查干銀多金屬礦田構造巖相圖;b—e、h—j為甲烏拉銀多金屬礦床;f—g為查干銀多金屬礦床;b—540m中段鉛鋅硫化物充填交代脈與邊部菱沸石-鐵綠泥石相;c—580m中段石膏-蒙脫石-鉀伊利石相;d—580m中段伊蒙混層-伊利石相;e—475m中段細脈狀和微脈狀閃鋅礦方鉛礦硫化物充填在伊利石熱液角礫巖相中。f—怡圣園西端18號礦體300m中段216勘探線主巷道掌子面富銀菱錳礦鐵錳碳酸鹽熱液角礫巖相;g—怡圣園西端18號礦體300m中段216勘探線主巷道掌子面富銀菱錳礦鐵錳碳酸鹽熱液角礫巖相;h—200m中段5′—7′線含閃鋅礦方鉛礦馬牙狀石英脈;i—偉晶狀方鉛礦結晶核相;j—200m中段5′—7′線2號礦體巨晶狀方鉛礦結晶核相的外緣中心相(具有海綿隕鐵結構的鐵閃鋅礦-磁黃鐵礦-黃銅礦礦石,磁化率151~114×10-3SI)

甲查銀鉛鋅礦田內形成了次火山巖侵入構造和巖漿隱爆角礫巖筒,屬于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和成礦-儲礦構造巖相類型。結合已發表的成巖成礦年齡測試成果,經大比例尺構造巖相學填圖和構造巖相學變形篩分認為①晚侏羅世成巖成礦期內的次火山巖侵入體序列為閃長玢巖(J3δπ)→石英二長斑巖(J3ηoπ;152.2±1.5Ma)→石英斑巖(J3;150.1±1.8Ma)→正長斑巖(148.8±2.2Ma)→富堿花崗斑巖(146.4±1.6Ma)→二長斑巖(145.3±1.9Ma)。②早白堊世成巖-成礦熱液事件序列為富堿花崗斑巖的巖漿熱液活動期(143.1±3.9Ma)③甲烏拉銀鉛鋅礦床成礦年齡為153±2Ma(閃鋅礦Rb-Sr等時線年齡;曹鵬等,2018)、143.0±2.0Ma(閃鋅礦Rb-Sr等時線年齡;李鐵剛等,2014),與晚侏羅世石英二長斑巖(J3ηoπ;152.2±1.5Ma)和早白堊世石英二長斑巖(K1ηoπ;143Ma)的形成年齡吻合,推測絹云母化蝕變相(137±3Ma~131.88Ma)的形成年齡屬于成礦流體的延續時限。
該礦床的垂向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分帶特征明顯,揭示了“漿-氣-液”分級隱爆式成礦流體侵位機制,從上到下依次為:①近地表鐵錳化蝕變帽內,銀次生富集成礦作用發育,形成了Ag>500g/t的富礦塊,屬銀次生富集成礦中心;②頂部伊利石-硅化帽或硅化-伊利石化蝕變帽,位于碎裂巖化相蝕變安山巖中,蝕變組合為高齡石-蒙脫石-伊蒙混層-硅化(圖3b、3c、3d),前者以銀金礦體為主,后者以銀礦體為主;③上部硅化-伊利石化蝕變相圖3e);④中部鐵錳碳酸鹽化蝕變相內形成了富銀(>1000g/t)礦塊圖3f、3g);⑤下部馬牙狀硅化角礫巖相+偉晶狀方鉛礦硫化物相,形成了銀鉛鋅富礦體,也是成礦中心相圖3h、3i、3g),鐵閃鋅礦磁黃鐵礦礦脈原位磁化率>100×10-3SI,屬于高磁化率相和低視電阻率相;⑥深部鐵閃鋅礦-磁鐵礦礦漿角礫巖相,新發現了鐵閃鋅礦磁鐵礦礦漿角礫巖型鐵鋅礦石和鉛鋅硫化物磁黃鐵礦型礦石,它們屬高磁化率相和低視電阻率相,蝕變組合為金云母-鐵綠泥石-陽起石化;⑦構造巖相水平分帶顯著,銀多金屬礦體兩側多具有對稱式蝕變-成礦-構造巖相分帶,中心相是粉末狀伊利石-馬牙狀硅化蝕變帶,為鉛鋅硫化物蒙脫石-伊蒙混層黏土化蝕變相。
2.4斑巖型金銅鉬礦田+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床與深成巖漿弧
不少學者在斑巖型銅金鉬礦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Lowell and Guilbert(1970)首次建立了島弧環境下鈣堿性斑巖系統斑巖銅礦圍巖蝕變分帶模型,得到了廣泛應用。基于紅外光譜探測技術,結合室內構造巖相學鑒定和X射線粉晶衍射定量分析等綜合手段,進行斑巖型銅金鉬礦田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填圖也成為當前重要的發展方向
巖漿熱液成礦系統控制了深成巖漿弧區成礦系統和圍巖蝕變體系,斑巖銅鉬金礦床、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多金屬礦床和鐵氧化物銅金(IOCG)型礦床,三者呈現礦田尺度上的區域成礦分帶,表現為:①斑巖型銅金鉬礦床沿幔型斷裂帶呈帶狀和線帶狀分布,斑巖銅成礦系統包括網脈-細脈型、熱液角礫巖型和蝕變圍巖型,有學者將礦田內矽卡巖型、產于碳酸鹽巖中的交代脈狀、產于沉積巖中的微細浸染狀、高硫型和低硫型淺成低溫熱液型金銀多金屬歸入斑巖成礦系統內。②斑巖型銅鉬金礦床+淺成低溫熱液型銅金礦床+“異地”銅礦床礦田模型在深成巖漿弧與造山期構造隆升過程相互耦合結構下,在鈣堿性斑巖成礦系統上部可疊置或嵌入淺成低溫熱液成礦系統,頂部巖帽為多孔狀硅化帽并發育晶腺晶洞,外側依次是石英-明礬石蝕變相(高級泥化相)、石英-高嶺石±迪開石蝕變相(泥化相),最外緣相為赤鐵礦化-碳酸鹽化-綠泥石化相(青磐巖化蝕變相)。蝕變體系的根部相沿斷裂帶延深,相變為石英-葉臘石±硬水鋁石±紅柱石±剛玉帶,巖帽及高硫型金銀多金屬礦體位于深部斑巖銅鉬金礦床之上可達1000m;斑巖成礦系統停息后,持續的造山作用將兩類成礦系統剝蝕,在附近的陸相鹽沼湖盆內形成“異地”銅礦床或席狀次生礦體。如蒙古國南戈壁省奧玉陶勒蓋斑巖銅金鉬礦床之上嵌入了高硫化型銅金礦體,發育次生席狀銅金礦體③智利科皮亞波IOCG成礦帶-Salvador斑巖礦床均形成于板塊匯聚構造巖漿演化過程,晚白堊世—古新世弧后盆地發生構造反轉后,斑巖和淺成低溫熱液成礦作用增強,富金斑巖型-斑巖銅鉬礦床系統,如智利Inco de Oro和Andacollo白堊紀斑巖銅金礦床。④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填圖和深部預測是尋找熱液角礫巖和隱伏斑巖型銅鉬金礦床有效方法,進行大比例尺構造巖相學填圖,有助于尋找隱伏斑巖型銅鉬金礦床。
2.5 銀銅鉛鋅-菱鐵礦-重晶石礦田與陸緣拉分斷陷盆地
與含油氣沉積盆地不同,金屬成礦盆地在構造巖相學類型上具有顯著的差別。熱水沉積巖相形成于陸緣裂谷盆地、弧后裂谷盆地、洋中脊或有限洋盆、弧-盆系統、陸緣伸展盆地和湖相盆地內。對于SEDEX型銀銅鉛鋅-菱鐵礦-重晶石礦田而言,它們受控于三級熱水沉積盆地和同生斷裂相帶熱水沉積巖相系是儲礦構造巖相,可劃分為熱水同生沉積巖相、熱水準同生交代巖相、熱水同生蝕變巖相、熱水爆炸-液壓致裂角礫巖相、熱鹵水準同生滲濾交代巖相與熱流柱構造有關的熱流體隱爆-液壓致裂角礫巖相,包括17種構造巖相學類型它們多經歷了碎裂巖相、糜棱巖相和熱流體改造-疊加-再造成巖相,需進行構造巖相學變形史研究和構造巖相學變形篩分。采用構造巖相學獨立填圖單元進行填圖,有助于重建古熱水流體成巖成礦系統及物質組成,其構造巖相分帶特征為根部相→噴口相→中心相→過渡相→遠端相。SEDEX型重晶石-毒重石-鉛鋅-磷-錳礦田多形成于陸緣裂谷盆地內,在震旦紀—寒武紀和寒武紀—志留紀期間,揚子地塊周緣形成了陸緣裂谷盆地,最終以堿性苦橄巖-鉀鎂煌斑巖-堿性輝綠巖等幔源巖漿的侵位為標志,陸緣裂谷盆地最終封閉并保存了礦田構造巖相。
在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巖類型方面,熱水沉積巖相系與古沉積水體深度和后期盆地變形改造作用密切相關。在熱水沉積巖相內,普遍發育似層狀熱水同生蝕變巖相,以熱水噴口通道相內發育的熱流體隱爆角礫巖相為特征①深水型熱水沉積巖相,以硅質巖、富碳質巖、重晶石巖、冰長石凝灰巖、鉀伊利石凝灰巖等為主;②半深水型熱水沉積巖相,以硅質巖、硫化物巖、鐵白云石硅質巖、鐵白云巖和含炭生物灰巖為主;③淺水型熱水沉積巖相,以凝灰質白云巖、硅質白云巖、硅質巖和伊利石凝灰巖等為主,如云南東川銅礦床等;在局限海灣盆地內,淺水型熱水沉積-蒸發巖系以石膏巖-膏質鹽巖-膏質白云巖-天青石石膏巖-天青石巖-熱液巖溶白云巖組合為構造巖相標志,可細分為沉積型、構造型、熱液型、坍塌巖(鹽)溶角礫巖型,如新疆烏拉根-康西砂礫巖型鉛鋅礦田;④在盆地變形過程中,構造-熱事件導致盆內發生了烴礦源巖的生烴成礦作用,富烴類和富CO2-H2S型非烴類還原性成礦流體沿盆內層間滑動構造帶和切層斷裂帶運移,形成了瀝青化蝕變相、褪色化蝕變相和碎裂巖化相帶緊密同體共生,它們與銅鉛鋅硫化物相是盆內蝕變-成礦-構造巖相的主要物質組成,見于新疆塔西薩熱克等砂礫巖型銅多金屬礦床和烏拉根超大型砂礫巖型鉛鋅礦床⑤在盆內巖漿疊加期,巖漿-構造-熱事件形成了較為廣泛的面狀和帶狀蝕變體
2.6 脆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田與陸內造山帶
在大陸造山帶和斷塊隆升造山區內,脆性剪切帶、韌-脆性剪切帶、脆韌性剪切帶和韌性剪切帶對金礦田控制作用顯著,但具有不同的構造巖相學樣式和組合,蝕變類型差異較大。
卡林型金礦田多形成于面狀斷塊隆升造山區內和不同造山帶挾持區,如陜西鎮安和鳳縣南部、川西北—甘南、滇黔桂等沉積盆地區,脆性剪切帶、韌-脆性剪切帶、層間滑動構造、斷褶構造帶及其共生的切層和似層狀破碎蝕變帶均為成礦-儲礦構造巖相帶,節理-裂隙相(包括膝折和破碎帶等)和伴生的蝕變巖相為主要儲礦構造巖相,低溫蝕變巖相組合包括碳酸鹽化蝕變相(碳酸鹽化脈和網脈、碳酸鹽化熱液角礫巖等)、面狀和網脈狀黏土化蝕變相、面狀和脈狀硅化蝕變相等,發育低溫Hg-As-Sb-Fe硫化物蝕變相等在碳酸鹽巖區,熱液巖溶作用(去碳酸鹽化相)發育,形成團斑狀和巨晶狀白云石化相和方解石化相等。
造山型金礦田定位于壓剪性脆韌性剪切帶,受陸內造山帶形成的構造-熱流柱驅動和控制,以脆韌性剪切帶內發育黃鐵礦-硅化蝕變相和黃鐵礦-絹云母-硅化蝕變相為儲礦構造巖相學特征,斑點狀菱鐵礦千枚巖、斑點狀鐵白云石千枚巖和斑點狀黑云母千枚巖為構造-熱流柱的構造巖相學記錄如陜西丁家林-四川太陽坪-四川董家院北東向金礦帶,該區未見早三疊世后的巖漿活動,金礦田受北東向遞進脆-韌性剪切帶控制,形成于后龍門山陸-陸碰撞型逆沖推覆造山帶內含礦地層志留系黃坪組中部層間流體活動強烈,地殼淺部富Fe-Mg-CO32-型構造流體活動形成了斑點狀鐵碳酸鹽千枚巖相,強應變帶發育構造片巖相和初糜棱巖相,富SiO2型流體和構造分異成巖作用形成了流變狀糜棱巖相強烈的構造成巖作用及造山帶流體的大規模排泄,形成了糜棱巖相、流變狀糜棱巖相和菱鐵礦鐵白云石網脈相。金礦儲礦構造巖相特征是蝕變糜棱巖相和脆性蝕變碎裂巖相疊加于先存構造巖相之上。
在大陸造山帶隱伏巖漿侵入區上方,隱伏巖漿-構造-熱事件(熱流柱構造)對含金脆韌性剪切帶型金礦田的控制作用顯著,如陜西八卦廟金礦田內的八卦廟、絲毛嶺和柴螞3個金礦床,均受到絹云母-綠泥石型脆韌性剪切帶和隱伏花崗巖底拱侵位形成的巖漿-構造-熱流柱控制,伴有造山帶尺度大規模流體運移的構造-蝕變巖巖相學記錄。該金礦田垂向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分帶模型是:淺部斑點狀千枚巖相(斑點狀鐵綠泥石千枚巖+斑點狀鐵碳酸鹽千枚巖)+鈉長斑巖脈巖相→深部斑點狀黑云母千枚巖+斑點狀電氣石千枚巖+含金蝕變糜棱巖在八卦廟—八方山深部,印支期鐵白云石鈉長斑巖脈切層在八方山銅鉛鋅礦床深部,大理巖化相逐漸增加,結合區域上的硼化探異常(指示電氣石蝕變相)、閃長玢巖和花崗斑巖脈發育特征,推測這些成礦蝕變-構造巖相特征均為隱伏花崗巖-熱流柱構造。
在云南哀牢山造山帶,墨江金鎳多金屬礦田受超大型脆韌性剪切帶+石炭紀蛇綠混雜巖帶+花崗巖熱流柱構造控制,成礦蝕變-構造巖相以蝕變糜棱巖相+含金脆韌性剪切帶+含金鎳綠色蝕變巖相為特色,垂向成礦分帶特征是:頂部為紅土型金礦和金鎳礦床,發育鉻高嶺石、多水鉻高嶺石、鉻蒙脫石、鉻埃洛石等;上部蝕變巖型金鎳礦+含金石英脈金礦,賦存在脆韌性剪切帶與蛇綠混雜巖接觸部位,發育鎳綠泥石化、蛇紋石化、滑石化、鉻伊利石、鉻綠泥石、硅化等;中部蝕變巖型金礦+含金石英脈型金礦,賦存于金廠巖組糜棱巖化硅質巖和脆韌性剪切帶內,發育黃鐵礦化、硅化、鉻絹云母、含鉻絹云母、鉻伊利石;下部含金石英脈型金礦,賦存于金廠巖組糜棱巖化硅質巖和脆韌性剪切帶內,以黃鐵礦化和硅化為主。
金鉬多金屬礦田受多層次多期疊加脆韌性剪切帶控制,如小秦嶺金鉬多金屬礦田垂向分帶為:①下部以C型韌性剪切帶(S//C面理)為主,發育黃鐵礦-鉀化蝕變巖和黃鐵礦-硅化鉀化蝕變巖,以厚大金礦體和平行礦體為主組成了蝕變巖型金礦體,如小秦嶺葫蘆溝鉀質蝕變巖型金礦床;②中部發育S-C型含金脆韌性剪切帶,中心部位以碎裂狀含金硫化物石英脈為主,兩側多以蝕變巖型金礦為主,如含金黃鐵礦鉀長蝕變巖和黃鐵絹云蝕變巖等,二者在垂向和水平方向相互交替分布,發育含金黃鐵絹英巖、含金黃鐵絹英巖化蝕變相、含金銀綠泥石化蝕變巖和褪色化蝕變巖相,蝕變帶規模仍受脆韌性剪切帶控制,如小秦嶺Q2142脈金銀多金屬礦體;③上部以S型含金石英脈為主,受壓剪性或張剪性斷裂帶控制顯著,頂部為含金石英脈尖滅部位,鐵錳碳酸鹽化蝕變相發育,如小秦嶺岳王廟地區含金石英脈。
2.7 砂礫巖型天青石-鉛鋅礦田和銅多金屬礦田與盆-山-原鑲嵌區
在南疆盆-山-原鑲嵌區內,形成了薩熱克銅多金屬-煤(鈾)礦田烏拉根鉛鋅-天青石-鈾礦田加斯—巴什布拉克銅-鈾礦田和阿克莫木天然氣田,呈現金屬礦產-煤-鈾-天然氣同盆富集特征,包括下侏羅統—中侏羅統煤系烴礦源巖、庫孜貢蘇組紫紅色鐵質雜礫巖、克孜勒蘇群第五巖性段紫紅色鐵質硅質細礫巖-紫紅色鐵質長英質細礫巖、阿爾塔什組底礫巖含膏白云巖和氣成熱水沉積巖相等,它們是多種礦產同盆共存與富集成藏成礦的基礎,將它們作為1∶5萬地質填圖中的構造巖相學獨立填圖單元,能夠揭示重大構造巖相學事件及在空間域—時間域—物質域多重耦合結構薩熱克銅多金屬-煤(鈾)礦田賦存于薩熱克巴依次級盆地內,形成了下侏羅統—中侏羅統煤系烴礦源巖。晚侏羅世(庫孜貢蘇運動)時區內發生了構造反轉和區域性抬升,盆地演化為山間尾閭湖盆,形成了庫孜貢蘇組紫紅色鐵質雜礫巖,納米級氧化相態Cu-Pb-Zn-Mo-Ag成礦物質被鐵質膠結物吸附富集。在下白堊統克孜勒蘇群第三巖性段硅質細礫巖、砂礫巖和砂巖中,形成了砂礫巖型鉛鋅礦床和砂巖型銅礦床,克孜勒蘇群上部缺失。形成機制主要為:①山間尾閭湖盆發生了構造反轉和遞進變形,對沖式基底型逆沖推覆作用,形成了構造-熱事件驅動的富烴類和富CO2-H2S型非烴類還原性熱流柱構造,第一期成礦蝕變-構造巖相以庫孜貢蘇組紫紅色鐵質雜礫巖中碎裂巖(化)相、瀝青化蝕變相、褪色化蝕變蝕變相、鐵錳碳酸鹽化蝕變相和輝銅礦化為主,主成礦期為166.3±2.8Ma(輝銅礦Re-Os等時線法);②構造-熱事件成巖成礦作用,在136±2.6Ma~116±2.1Ma(輝銅礦Re-Os模式年齡)繼續增強,屬早白堊世構造變形-熱事件的產物,導致克孜勒蘇群第三巖性段形成了碎裂巖化相節理-裂隙相和褶皺,缺少克孜勒蘇群上部地層;③晚白堊世—古近紀幔源熱流柱構造,形成于盆內巖漿疊加期,在地層中熱響應記錄的綠泥石蝕變相形成溫度達到了430~480℃;放射狀變堿性輝長巖脈群(79.87Ma±1.80~41.11±1.63Ma;全巖K-Ar法)穿切了侏羅系煤系烴礦源巖并形成了生烴成礦事件,周緣發育硅化-碳酸鹽化蝕變相、褪色化蝕變相和銅礦體,脈帶狀輝銅礦瀝青化蝕變相沿斷裂破碎帶分布。堿性輝綠輝長巖脈群(58.03±1.20Ma)與巖漿熱液疊加成礦年齡(58.6±2.0Ma;輝銅礦Re-Os等時線年齡)一致,揭示它們是鉛鋅與銅多金屬礦田共生分異機制。
烏拉根砂礫巖型天青石-鉛鋅礦田,產于西南天山中生代—新生代山前擠壓-伸展轉換盆地中,形成了侏羅系煤系烴礦源巖。下白堊統克孜勒蘇群粗碎屑巖系發育齊全,第五巖性段紫紅色鐵質硅質細礫巖和長英質細礫巖、含礫粗砂巖是烏拉根鉛鋅礦床和帕克布拉克天青石礦床的主要賦存層位,其次為古近系阿爾塔什組底礫巖、含礫白云巖和白云質巖溶角礫巖等。早白堊世晚期,西南天山造山帶發生了垂向隆升,在薩熱克和托帕地區缺失克孜勒蘇群第四和第五巖性段,烏拉根局部缺失上白堊統。熱流柱構造及其成巖成礦機制如下①該期構造-熱事件由西南天山山前沖斷褶皺帶形成,導致下侏羅統—中侏羅統煤系烴礦源巖發生了大規模生烴成礦作用,形成了富烴類和富CO2-H2S型非烴類還原性熱流柱構造;在克孜勒蘇群第五巖性段,發育了碎裂巖化相、節理-裂隙相、褪色化蝕變相、瀝青化蝕變相、鐵錳碳酸鹽化蝕變相、鉛鋅硫化物化和黃鐵礦化②古近紀富Sr-SO42-型氣成高溫熱流柱構造,起源最大深度約3.56~5.38km,在阿爾塔什組天青石化角礫狀白云巖內,天青石形成溫度最高在480~478℃,該高溫熱流柱構造在上升運移過程中,穿越了侏羅系煤系烴礦源巖并導致生烴成礦作用;進入烏拉根盆地后,與盆地內海水、盆地流體和沉積物發生了氣成熱液準同生交代作用,導致了天青石和鉛鋅礦質大規模富集沉淀。③山前沖斷褶皺帶形成的構造-熱事件和富Sr-SO42-型氣成高溫熱流柱,穿越了煤系烴礦源巖并導致生烴成礦作用,它們在烏拉根前擠壓-伸展轉換盆地內相互耦合作用強烈,形成了原地構造-流體分層效應(重質油→輕質油→含烴鹽水→氣烴+甲烷→CO2)、冠羽狀熱儲構造和似層狀熱儲構造層。
2.8 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與金屬成礦
在智利月亮山IOCG礦田和海南儋州豐收鎢銫銣多金屬礦田,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是重要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對鐵銅、錫銅鎢銫銣多金屬富集成礦較為有利。在甘南合作地區錄斗艘金礦床內,含金電氣石隱爆角礫巖筒是甘肅辰州礦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新發現的金礦床類型,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為成礦流體運移通道相、成礦-儲礦構造巖相和成礦流體運移驅動力,具有“三位一體”構造巖相作用。石英閃長斑巖侵入于下二疊統和三疊系火山巖內,形成的角巖-角巖化相包括黑云母-白云母石英角巖、紅柱石-石英角巖。金礦體產于電英巖與石英閃長斑巖接觸部位的蝕變帶內或電英巖內。金礦體呈筒柱狀和錐狀,坑道控制最大直徑約35~75m,控制垂深>88m,金平均品位8.30~8.94g/t。在錄斗艘金礦區發育電氣石化、黃鐵礦化、硅化、絹云母化、毒砂化、輝銻礦化、碳酸鹽化、黃銅礦化。
在錄斗艘金礦床內,電氣石隱爆角礫巖筒由電英巖、石英電氣石巖、氣孔狀電氣石熱液角礫巖、扁平狀電氣石熱液隱爆角礫巖、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共5種蝕變巖類組成,具有明顯的水平分帶和垂直分帶特征。①從中心相到外緣相的水平分帶為:電氣石化二長斑巖巖帽和穹頂)巖漿隱爆角礫巖相→氣孔狀電氣石熱液隱爆角礫巖相(角礫為蝕變二長斑巖)→扁平狀流體化電氣石熱液角礫相→電英巖質熱液角礫巖相→電氣石伊利石蝕變巖相→電氣石黑云母閃長斑巖相,金富礦體賦存在二長斑巖巖帽穹頂周緣。②從深部到淺部垂向分帶為:長斑巖侵入相→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相→二長斑巖巖帽穹頂相和電氣石隱爆角礫巖相→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相+電氣石熱液角礫巖相→扁平狀流體化電氣石熱液角礫巖相+毒砂黃鐵礦電氣石巖相。金礦體在四中段分布最廣,呈“下小上大”的氣囊狀構造。二長斑巖角礫含量從淺部到深部逐漸增加,并出現巖帽和巖墻,指示了深部存在隱伏二長斑巖巖體,并與金礦體具有密切關系。③二中段V3脈東沿脈巷道內含金電英巖發育,采場存隆礦石均為含金電英巖。在空間上,電氣石熱液隱爆角礫巖型金礦體位于隱爆角礫巖中或其附近;在成因上,由淺成—超淺成中酸性侵入巖及其電氣石巖漿隱蔽爆破作用所形成的熱液角礫巖化相,二長斑巖和閃長斑巖等是電氣石隱爆角礫巖筒形成的決定性因素二長斑巖角礫含量從淺部到深部逐漸增加,推測錄斗艘礦區深部存在隱伏二長斑巖巖體,且與金礦體具有密切關系。
3  深部隱蔽礦田構造巖相識別探測、解析建相和形成機制
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巖漿氣囊構造、復合巖溶構造巖相是3種新類型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在老廠礦田黃茅山和卡房礦田,地表發育大理巖、大理巖化結晶灰巖、碎裂巖化大理巖和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沿斷裂帶發育碎裂巖化結晶灰巖、白云巖質碎裂巖和白云巖質超碎裂巖等組成的碎裂巖相。深部隱蔽構造巖相釋是指出露于地表但難以識別和隱伏于地表至5000m以淺采用常規方法技術難以直接識別和探測的構造巖相類型,也稱復雜構造巖相體如熱流柱構造是起源于地球內部(包括地表、陸殼、地幔、軟流圈等)熱流體垂向運移過程,熱流體系統與圍巖之間發生過超臨界流體—化學反應—熱力作用—固流作用—圍巖固體五重耦合反應結構,富高揮發性組分、富烴類(CH4等)和富非烴類組分(F、Cl、B、CO2、H2S等)的熱流體柱,在構造-地層-巖石的多重耦合反應下,發生了垂向熱儲構造和垂向熱流體色層分異作用、層狀熱儲構造和巖相分異作用、循環對流熱儲構造和固-流-熱耦合反應作用如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富H2S-CO2型非烴類熱流柱構造、富CH4烴類熱流柱構造、富NH3-類熱流柱構造。
在個舊東區,從上到下的垂向分帶結構是(圖4)①頂部層間錫多金屬礦床(層間硫化礦和層間氧化礦)+白云巖型錫礦床賦存在卡房段第6巖性層內(復合巖溶構造巖相;圖4),受下伏的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相、碎裂狀鐵皂石大理巖相和隱伏花崗巖突起復合控制,高熱流垂向熱驅動導致CO2垂向運移和逃逸。②脈帶型錫多金屬礦床受切層斷控型巖溶構造巖相帶控制,含錫多金屬碳酸鹽質熱液角礫巖筒受斷裂帶交匯處和CO2型熱流柱構造的復合控制③錫石-電氣石細脈帶型錫礦床受電氣石熱流柱構造控制。④錫鎢銅-鈮鉭礦床受巖漿氣囊構造控制顯著。⑤蝕變花崗巖型錫銅鎢礦床受隱伏花崗巖內的深部熱流體房控制
圖片

圖4 個舊老廠礦田電氣石熱流柱構造與實測構造巖相學剖面圖

3.1 巖漿氣囊構造與錫銅鎢成礦蝕變-構造巖相
巖漿氣囊構造主要分布在花崗巖和閃長巖侵入體的邊部—頂部,或閃長巖巖被之下的巖滴構造和巖凹構造部位,如個舊東區巖漿氣囊構造在馬拉格礦田白砂沖、大紅坡和馬拉格地區出露,長英電氣石巖脈扎根于赤鐵礦電氣石二長斑巖體內,因富含赤鐵礦、電氣石、含鋰電氣石、白云母、黃玉、斧石等示相礦物,指示屬強酸性的氧化態侵入巖體。
在云南個舊錫銅鎢銫銣多金屬礦集區,巖漿氣囊構造的宏觀構造巖相學特征是以云英巖化蝕變和云英巖、偉晶狀白云母巖、電英巖化和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黑/金云母蝕變巖和黑云母熱液角礫巖等為標志。通過大比例尺蝕變構造巖相學填圖,可圈定侵入巖體邊部—頂部巖漿氣囊構造(巖漿隱爆角礫巖筒)。在巖漿氣囊構造內,“漿—氣—液”三相態物質相互作用強烈,形成了鎢錫銅-鈮鉭-銫銣等關鍵礦產有關的成礦蝕變構造巖相從侵入巖體內部→巖漿氣囊構造帶→圍巖,垂向分帶規律是:①巖漿氣囊構造底部或旁側為隱伏花崗巖突起,以電氣石二長斑巖+電氣石二長花崗巖+淺色二長花崗巖為主。云英巖和偉晶狀白云母巖位于侵入巖體邊—頂部或巖凹、巖滴或巖被之下,有利于形成巖漿氣囊構造(環狀巖帽和巖羽構造圖4)。巖帽狀云英巖分布在花崗巖突起頂部,發育似偉晶巖殼。云英巖和偉晶狀白云母巖呈巖羽構造,穿切進入圍巖而尖滅為黏土化蝕變脈,W-Sn-Mo-Cu-Nb-Ta-Rb-Cs-B-F原生異常發育,W-Nb-Ta-Rb-Cs富集成礦。②底部或旁側以黑云母閃長巖-黑云母電氣石閃長巖、電氣石花崗巖-電氣石二長斑巖等為主;電英巖和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在這些侵入巖體邊部—頂部發育。向上進入地層圍巖系統內,以電氣石熱液角礫巖相和脈帶狀電氣石蝕變相為主。W-Sn-Mo-Bi-F-B化探異常為主。③外緣相帶以碎裂巖化大理巖、碎裂巖化白云巖、碎裂巖化角巖等為主,發育石英-白鎢礦網脈、赤鐵礦-鐵錳碳酸鹽-錫石網脈或硫化物-錫石網脈④納米成礦效應以瞬態超臨界作用為特色,基于化合物和礦物中O-H、C-H、H-N、C-O等共價鍵振動的組合頻和倍頻在350~2500nm波長區間有明顯的吸收特征基于這些原理,對黏土礦物種類和含烴類蝕變礦物進行識別,進行巖漿氣囊構造與蝕變巖相分帶探測識別和圈定。
3.2 電氣石熱流柱構造與錫石-電氣石脈帶型礦床
電氣石熱流柱屬高氧化態、強酸性的地球化學巖相學類型。電氣石熱流柱的垂向分帶從下到上為:電氣石化等粒花崗巖+電氣石二長斑巖+電氣石淺色花崗巖→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筒→電氣石熱液隱爆角礫巖筒→赤鐵礦電氣石大脈帶→錫石硫化物電氣石網脈帶→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圖4)。電氣石熱流柱可以驅動CO2向上運移和逃逸,因電氣石熱流柱具有高氧化態和強酸性特征。電氣石熱液巖溶作用發育,在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相和碎裂狀鐵皂石大理巖相上方,驅動CO2向上運移和逃逸并形成了CO2型熱流柱。
在老廠礦田不同深度上:①根部相以巖漿隱爆角礫巖相為主,形成了電氣石巖漿隱爆角礫巖、電氣石鈉基伊利石隱爆角礫巖和巖漿隱爆角礫巖等,通過大比例尺礦田蝕變巖構造巖相填圖,有助于圈定侵入巖體頂部和周緣的富氣殘漿中心和成巖-成礦中心。其形成機制可能是以巖漿隱爆作用和巖漿氣囊構造封閉-再度隱爆開啟作用,它們為電氣石熱流柱向上運移驅動力。②向上演化為氣成熱液隱爆角礫巖和巖漿射氣角礫巖相,多呈筒狀、羽狀或冠羽狀熱液隱爆角礫巖體,巖漿隱爆角礫巖相-氣成熱液隱爆角礫巖-巖漿射氣角礫巖相,它們是巖漿氣囊構造(magmatic gasbag structure)物質組成,如個舊老廠05花崗巖突起頂部發育電氣石鈉基伊利石隱爆角礫巖。鈉基伊利石指示了巖漿內生水和盆地流體來源的H2O共同氣化,巖漿射氣+氣成高溫流體射流-射氣可能是電氣石熱液(隱爆)角礫巖形成機制和向上運移的驅動力。③向上依次相變為高溫熱液角礫巖類→中—低溫熱液角礫巖類→低溫液壓致裂熱液角礫巖類,這是熱流場驅動的降溫過程、盆地流體加熱-循環對流作用過程的記錄。④在個舊老廠礦田和高松礦田內,隱伏花崗巖巖突和巖凹之上,受斷裂帶控制的鐵錳碳酸鹽質熱液角礫巖筒發育,它們是重要的礦田儲礦構造巖相類型。垂向構造巖相分帶顯著,依次為:含綠柱石電氣石鐵錳碳酸鹽化熱液角礫巖→赤鐵礦鐵錳碳酸鹽化渾圓狀熱液角礫巖→赤鐵礦鐵錳碳酸鹽化液壓致裂角礫巖。
3.3 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相和碎裂巖化鐵皂石大理巖相
大理巖相-大理巖化相總體呈帶狀—放射狀—冠羽狀,圍繞隱伏花崗巖突起周緣發育垂向和水平分帶,從下到上垂向分帶模型是①深部大理巖相帶,環帶狀和穹帽狀矽卡巖化大理巖相與大理巖化相,緊鄰隱伏花崗巖周緣300~500m范圍分布(圖4),穿層脈狀矽卡巖沿大理巖相內斷裂帶充填,兩側矽卡巖化作用顯著;網脈狀電氣石化大理巖呈穿層分布。②中部大理巖化相帶,似層狀-穹帽狀大理巖相-鐵錳碳酸鹽化白云巖相帶,分布在隱伏花崗巖周緣500~1200m范圍,鐵錳碳酸鹽化白云巖相主要受切層斷裂帶控制,具有內核層間破碎帶→赤鐵礦化碎裂狀大理巖±鐵錳碳酸鹽化熱液巖溶大理巖→外緣碎裂狀大理巖③淺部鐵錳碳酸鹽化相+斷控型大理巖化相,斷控型鐵錳碳酸鹽化熱液角礫巖→赤鐵礦化碎裂狀結晶灰巖→白云巖質碎裂巖、赤鐵礦化碎裂狀白云巖和赤鐵礦化碎裂狀白云質灰巖。在電氣石熱流柱和電氣石熱液巖溶大理巖之上,斷控型熱液巖溶構造巖相帶內,發育偉晶狀鐵錳碳酸鹽化蝕變巖和巨晶狀鐵錳碳酸鹽化熱液角礫巖,它們是CO2型熱流柱構造頂部巖帽-構造巖相帶。
3.4 復合巖溶構造巖相與層間錫多金屬礦床
個舊東區發育多期次巖溶作用同位疊加的復合巖溶構造巖相,采用近紅外礦物波譜儀,現場識別微納米級示相礦物(沸石、菱鋅礦、伊利石、皂石、蛇紋石、鈉閃石等)和同位疊加成巖作用。①中三疊世—晚三疊世,準同生期灰質巖溶角礫巖以富鋅鎂低溫熱水滲濾交代作用為主,形成了沸石白云巖和沸石白云石巖溶角礫巖;②在侏羅紀—早白堊世盆地改造變形期,富錳鎂盆地流體形成了似層狀白云巖、切層不規則富錳白云巖、網脈狀-脈狀錳白云石化;③在巖漿熱液巖溶作用外緣帶,示相礦物組合為赤鐵礦-方解石-鉀/鎂伊利石-利蛇紋石型,中部巖漿熱液蝕變相帶以黑云母-鉀伊利石-高嶺石型示相礦物為主;大理巖相-大理巖化相內,示相礦物組合是鐵皂石-方解石-錳白云石-電氣石型和角閃石-電氣石-蛇紋石型;④在古近紀表生巖溶作用相帶內,巖溶洞穴中形成了紫紅色鐵質鈣屑砂巖和紫紅色鐵質鈣屑砂礫巖等沉積巖層,發育水鋅礦-含銅水鋅礦-菱鋅礦-石膏-膽礬型示相礦物組合,與晚白堊世末期—古近紀期間干旱蒸發氣候密切有關⑤在新近紀表生巖溶作用相帶,示相礦物為方解石-石膏-赤鐵礦,缺失錳白云石和白云石、電氣石等熱液礦物信息。
4  結論
(1)在活動陸緣構造上,智利科皮亞波地區IOCG型礦田受主島弧帶-弧相關盆地及巖漿疊加-盆地變形樣式復合控制,而云南東川沉積巖型銅礦床(SSC型)+IOCG型鐵銅礦田受陸緣裂谷盆地、盆地變形構造樣式和巖漿疊加侵入構造系統復合控制內蒙古甲查淺成低溫熱液型銀鉛鋅礦田受火山洼地、火山穹隆構造、火山巖巖相類型和火山熱液隱爆角礫巖的復合控制,而深成巖漿弧控制了蒙古國南戈壁斑巖型金銅鉬-淺成低溫熱液金銀礦田。
(2)大陸構造演化上,秦嶺熱水沉積型(SEDEX)銀銅鉛鋅-菱鐵礦-重晶石礦田受陸緣拉分盆地內三級熱水沉積盆地、同生斷裂帶和熱水沉積巖相控制,造山帶內不同層次的脆韌性剪切帶控制了金礦田和金鉬多金屬礦田定位。在南疆盆-山-原鑲嵌區內,侏羅系煤系烴礦源巖是金屬礦田和天然氣氣田的成礦成藏物質供給源區;烏拉根砂礫巖型天青石-鉛鋅礦田受山前擠壓-伸展轉換盆地、氣成熱流柱構造和山前沖斷褶皺帶的復合控制薩熱克銅多金屬田賦存于旱地扇雜礫巖,對沖式厚皮型逆沖推覆斷裂帶和幔源熱流柱帶復合控制。
(3)提出了礦田成礦蝕變-構造巖相類型的新劃分方法和劃分原則方案,首次劃分確定了12種變形構造巖相類型;認為電氣石熱流柱構造巖相、巖漿氣囊構造巖相、復合巖溶構造巖相等是成礦蝕變-構造巖相的3種新類型,在形成機制上,它們均與氣相-流體-固體-巖石多相態耦合作用密切有關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4399|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看线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软件| 无遮挡aaaaa大片免费看| 久久亚洲a片com人成| 一本大道熟女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影音先锋人妻av在线电影|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 欧美老熟妇乱人伦人妻|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精品|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亚洲区欧美日韩综合|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国产区在线观看成人精品| 欧美成aⅴ人高清免费| 男女性杂交内射女bbwxz| 久久99精品国产免费观观| 久久久噜噜噜久久熟女aa片| 人人妻人人妻人人人人妻人人| 亚洲三区在线观看无套内射|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99久久无码私人网站| 中文字幕精品视频在线看免费| 东北老女人高潮大叫对白|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大片18禁aaa免费视频|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av老司机精品网站导航| 国产福利姬喷水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妇女水蜜桃av网网站| 精品乱码一区内射人妻无码| 国产丝袜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日本国产综合在线美利坚| 午夜三级a三级三点自慰|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在线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青青青在线观看| 日本边添边摸边做边爱喷水|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尤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