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儒風君 《增廣賢文》中講:“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人老了,身體漸漸走下坡路,性情也可能大變。 此時,有子女承歡膝下,盡心盡力孝順,方能安享晚年。 可現實中,并非所有的老人,都能得到子女心甘情愿的贍養。 很多時候,不僅是子女自顧不暇,或是忘恩負義,也有父母自身的原因。 身上有以下這4種特質的人,往往會被子女爭相奉養,有一個就是福,看看有你嗎! 嘴上有門的老人 常言道:“小人手多,老人口多。” 很多人隨著年紀的增長,話就變得多了起來。 尤其是對著子女,嘮叨不斷,干涉不停,整日說個沒完。 小到生活習慣,大到夫妻相處、孫輩教育,都要說教過問。 甚至挑撥兒女婚姻關系、挑剔兒女種種不是、和親友鄰居爭執吵架…… 不僅容易讓人感到心力交瘁,家庭中許多矛盾和爭執通常也因此而起。 有的父母,除了在家中滔滔不絕,還在外面逢人就說子女的私事。 子女的真實收入、未來規劃、感情經歷……鬧得人盡皆知,成為別人的談資。 最后,子女的形象口碑受損,麻煩是非上門,恨不得與父母避而遠之。 而那些嘴上有門的父母,尊重子女的隱私,放手子女的生活。 明白兒孫自有兒孫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輕易不插手,輕易不發言。 只在關鍵時刻給予中肯建議,子女既能得清凈,也能受教益,自然對父母孝心有加。 兜里有錢的老人 唐代詩人王梵志寫道:“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兜里有錢,出手闊綽,家中的妻兒都顯得十分殷勤。 人心勢利,處處有現實的考量,父母子女間也不例外。 好比父母往往更偏愛有出息的子女,而子女也更親近有錢的父母。 如果老人手里有存款、月月有退休金,日常支出都能靠自己承擔。 哪怕身體不佳、生病住院,需要大筆開銷時,亦無需子女一肩扛起。 甚至子女捉襟見肘時,還能得到一些資助幫扶,子女豈能不愿主動養老。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賺錢更是難上加難。 若老人身無分文,一心指望子女,子女就算孝順,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縱使子女毫無怨言,時間一長,他們的另一半也定然怨言叢生,為養老事爭執不休。 所以,要努力賺錢,提前存錢,做一個兜里有錢的老人,才會被子女待見,活得更有底氣。 臉上有笑的老人 傅玄《太子少傅箴》有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靠近什么人,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什么影響。 倘若家中父母,年紀越大,脾氣越怪,成天擺臉色、訴怨言。 子女因此變得負能量滿滿,精神內耗不斷,難免對父母避之不及。 但那些樂觀向上、臉上有笑的老人,歷過風雨,看得通透。 懂得活在當下,取悅自己,不為瑣事所擾,不為難事所困。 讓自己開心每一天的同時,還能傳遞給身邊兒女源源不斷的正能量。 當兒女茫然時,他們會笑著開解,指點迷津,助力他們前行; 當兒女沮喪時,他們會笑著安慰,暖言鼓勵,鼓勵他們振作。 讓孩子愈發堅強,教孩子保持微笑,無懼路途坎坷,不畏世間萬難。 這樣的老人,不只是生養子女的恩人,更是點撥子女的貴人。 為他們養老,子女必定樂意至極,還會將父母當成家里的寶,敬之重之。 心里有數的老人 《資治通鑒》有云:“不癡不聾,不作家翁。” 人老了如果真糊涂,事拎不清,人處不好,難免惹人嫌。 表面裝聾作啞,內心世事洞明,這樣的老人,才是家中的定海神針。 心里有數的老人,對養老生活規劃清晰。 一是健康管理有方,會定期體檢,堅持運動,控制飲食。 二是財物安排合理,不盲目投資,不大筆揮霍,量入為出。 自己過得有滋有味,子女也省力省心,對老人愈發親近愛戴。 心里有數的老人,對家庭經營駕輕就熟。 雖有偏愛,但不偏私,對兒女們公平公正,努力一碗水端平。 如此,兄弟姐妹的情分歷久彌新,也會一同為父母安享晚年不遺余力。 當晚輩之間產生矛盾齟齬時,還會充當和事佬的角色,使得家和萬事興。 心里有數的父母,清醒理智,在變老的路上,一路變好。 與子女相處舒服,讓子女心生敬佩,必然會心甘情愿養老,一家人其樂融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