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故事刊登在1993年的《新中醫》雜志。 說有這么一個女子,三十來歲的年紀,因為精神上受了些打擊,導致很長一段時間郁郁寡歡。再后來這女子就發現自己的面頰處長了很多斑,左右兩側都有,要知道這在以前是絕對沒有的,更糟心的是這個斑似乎越來越多,面積越來越大了。 于是她決定找中醫瞧一瞧。 大夫看她舌質紫暗,舌下靜脈黑粗,判斷她有瘀血,同時結合其他癥狀,比如胸悶、愛嘆氣、兩脅脹痛、情緒低落,以及脈象,判斷她肝氣不舒。 大夫就說了:“你這是黃褐斑,也叫肝斑,是因為心里憋了股悶氣,血中的氣生發不出來,氣血流通受阻,慢慢地凝結成瘀血,反映到臉上就是斑。按照氣滯血瘀來調理就好。” 接著,開了一張方子,這女子回去喝了兩個療程,發現有點兒作用,再喝兩個療程,臉上的斑果真淡了下去。 大家一定很好奇,開的是什么方子呢? 這里就不賣關子了,是清代名醫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湯,只不過在原方的基礎上,稍稍做了些調整。 血府逐瘀湯:桃仁12克、紅花9克、赤芍6克、川牛膝9克、枳殼6克、柴胡3克、甘草3克、當歸9克、生地9克、川芎6克、桔梗6克 中成藥血府逐瘀丸,血府逐瘀片,或者血府逐瘀膠囊。 其中,桃仁、紅花、赤芍、牛膝,解決瘀血的事兒。 為什么說面上長斑是因為瘀血呢?你看這個斑點顏色是不是發黑,黑就是氣血失去了歡暢流動的能力,就是有瘀堵了。打個比方,就像河水長期不流動,水就會變臟,變黑。 所以這個斑看似是長在皮膚表面,說到底還是身體內部的毛病,是肌膚血管內部的污垢,只有活血化瘀,才能真正擦除。 桃仁和紅花是活血化瘀的經典藥對,雖然都是化瘀血,但各自擅長的領域又有不同。 桃仁擅長化有形的瘀血,比如身體內部多出來的一些包塊,肌瘤、囊腫一類的,可以用桃仁來化。紅花擅長化無形的瘀血,比如不小心摔了一跤,把紅花泡在酒里,用這個藥酒涂抹損傷部位,能讓瘀血盡快散開,減輕疼痛。 牛膝又分為川牛膝和懷牛膝,懷牛膝主要是補,補肝腎比較在行,川牛膝呢活血比較厲害。 桃仁、紅花,再加上牛膝、赤芍,活血化瘀的力道就更猛了。 柴胡、枳殼,解決氣滯的事兒。 瘀血從哪兒來的?從氣滯而來,五臟六腑之中,肝主疏泄,包括疏泄氣機,就是讓氣機調達。所以調氣一定不要忘了調肝。而且你看這個黃褐斑又叫什么,肝斑,說明它和肝是有一定關系的。 柴胡尤其擅長疏肝,肝氣有郁結了要想到用柴胡來疏達。柴胡這味藥很溫柔,力氣沒那么大,柴胡是緩緩地把郁結之氣給散開,散開以后,推著它緩緩的往前走。 枳殼就不一樣了,它走得快,走得急,呼的一下就過去了。 柴胡和枳殼一起,從氣的角度來加快氣血流通,讓氣血歡暢流動起來。 當歸、生地,滋陰補血。 河水長期不流動,水會變臟,變黑。 河水變淺了,各種垃圾,石塊也會浮出水面,你站在岸邊看得一清二楚。 有人說,給它撈出來不就好了。 垃圾是撈不盡的,最好的辦法是開閘放水,水流一變大,會自動把這些垃圾都沖走。這叫“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當歸、生地的作用就是“開閘放水”。 當歸的妙處還在于它補血的同時又能活血,氣血充盈,氣血一活,不僅面上的黑暗色去掉了,整個人看上去似乎也嬌俏了許多,像桃花一樣。所以孫思邈在《千金翼方》里就說了,當歸是“婦人面藥”。女性嘛,無論什么時候,關注的話題永遠是美,可見,當歸在古代就已經很受女性青睞了。 川芎和桔梗是往上升的,特別是川芎,古人說它上行頭目,下行血海。川芎性子活潑,喜歡走來走去,可以把氣血推到頭面上去。 甘草調和諸藥。 說到長斑這件事,為什么自古以來都是女性多一點,因為女性容易有肝郁氣滯的問題嘛。 所以黃褐斑的調治基本上都離不開疏肝理氣,這個時候也可以吃上一點逍遙丸,逍遙丸主要是在氣的層面上疏通,氣一順,那血就活了。 但如果你是大氣,已經氣到骨子里頭了,逍遙丸也不管用了,要用血府逐瘀丸,行氣活血,既能在氣的層面上疏通,又能在血的層面上疏通。 氣血虛的可以同時配合八珍丸、歸脾丸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