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曾言:“鬼谷子,隱者也,然其言足以傾天下。” 鬼谷子深居云夢山,通曉天地之道,門下弟子如孫臏、龐涓、蘇秦、張儀,皆成一代豪杰。 他提出:“動靜相濟,形神俱養。” 人生于世,唯有身強、心靜、魂豐,方能立于不敗之地。 ![]() 01動養身體:筋骨若強,萬事可破鬼谷子有言:“欲治人者,先自治其身。” 身體為承載萬事的根基,若如朽木,縱有凌云之志,亦難施展。 戰國時期,鬼谷子授徒,首重體魄。 孫臏初入山門時,身形瘦弱,鬼谷子命他每日登山采藥、挑水劈柴。 孫臏不解:“先生教我謀略即可,何必勞我筋骨?” 鬼谷子答:“謀略如刀,體魄如鞘。刀再利,鞘若腐,終難出刃。” 三年后,孫臏筋骨強健,即便遭龐涓陷害、受臏刑之痛,仍能以殘軀輔佐齊國,圍魏救趙,成就千古兵謀。 《鬼谷子·本經》云:“養身者,非獨食藥也,動以練形,靜以凝神。” 東漢名醫華佗創五禽戲,便是受鬼谷子“動養”之道的啟發。 虎之威、鹿之敏、熊之穩、猿之靈、鳥之輕,皆借外動以強內氣。 華佗弟子吳普,習五禽戲至九十高齡,仍耳聰目明,行如壯年。 今人常困于案牘,久坐成疾。 頸椎僵直、氣血淤滯,看似小恙,實為心志消磨之始。 鬼谷子之道,不在苛求汗流浹背,而在持之以恒。 晨起一套太極,午后片刻站樁,夜來悠然散步,皆是以“動”喚起身心活力。 莊子曰:“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 身體強健,方能扛住命運顛簸。 若遇逆境,體弱之人如風中殘燭,頃刻即滅;體健者卻似磐石,縱浪打風吹,猶自巍然。 ![]() 02靜養情緒:心若淵渟,波瀾不驚鬼谷子教誨:“神欲靜,心欲定。靜則生慧,定則制變。” 情緒如野馬,放任則傷人傷己,馴服則可馳騁千里。 蘇秦早年游說列國,屢遭冷眼。 歸家時,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為炊飯。 他閉門靜思七日,翻遍《陰符經》,忽悟:“非諸侯棄我,乃我未察其需。” 此后,他再出山,以“合縱”之策說動六國,佩六國相印,一雪前恥。 鬼谷子評其:“靜中生智,潰圍之策皆自此出。” 《鬼谷子·反應篇》有載:“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 張儀入秦前,曾因盜玉之冤被打至奄奄一息。 妻子哭求他放棄游說,張儀卻笑問:“吾舌尚在否?” 確認舌頭無損后,他靜臥三日,思忖秦國利害,終以“連橫”破六國合縱,成就秦相之位。 靜養情緒,非強行壓抑,而是如池水映月,照見本心。 北宋蘇軾貶謫黃州,夜游赤壁時寫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正是這份靜觀天地的豁達,讓他于困頓中寫下千古絕唱。 今人常困于焦慮:憂前程、懼得失、怒不公。 鬼谷子言:“神躁則心蕩,心蕩則形傷。” 若遇紛擾,可效仿古人“日省三問”: 今日之事,可否改變?能改則謀,不能改則受; 此刻之怒,可否釋懷?能釋則淡,不能釋則化; 此生之志,可否堅守?能守則篤,不能守則修。 心靜如水,方能映照萬物。 ![]() 03富養靈魂:魂若豐盈,山海可平鬼谷子有訓:“養志者,心氣之思不達也。魂豐則志遠,志遠則道通。” 靈魂的豐盈,非金銀可鑄,而是以智慧為糧、以德行作舟,渡盡人間滄浪。 戰國末年,范蠡助勾踐滅吳后,棄官泛舟五湖。 世人皆嘆其愚:“位極人臣,何不享富貴?” 范蠡卻言:“狡兔死,走狗烹。魂若困于權位,終成籠中囚鳥。” 他三散家財,化名“陶朱公”行商濟世,晚年著《計然篇》,以“積著之理”惠及后世商賈。 鬼谷子曾評此類人:“魂富者,散千金如棄芥,懷蒼生若抱玉。” 《鬼谷子·養志法》有載:“志不養,則心氣不固;心氣不固,則思慮不達。” 東漢嚴子陵,少時與劉秀同窗。 劉秀稱帝后,多次邀他入朝為官,嚴子陵卻隱于富春江畔,終日垂釣。 他致信劉秀:“君以江山養萬民,吾以山水養魂魄。各得其所,豈不美哉?” 后世柳宗元贊其:“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此真魂富者也。” 富養靈魂,重在破除執念。 唐代詩僧寒山,隱居天臺山三十年,衣衫襤褸卻作詩三百:“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 財主贈他金帛,他轉手施予樵夫;官員許他高座,他笑指山間松石:“此間有真佛。” 鬼谷子所謂“神貴于形”,恰如此境——當靈魂超脫外物桎梏,方見天地本相。 今人多惑于物質:求豪宅、逐名利、慕虛榮,殊不知靈魂日漸枯槁。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警示:“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魂若貧瘠,富亦為囚。” 鬼谷子之道,教人以三法養魂: 一曰“閱世”,如司馬遷行遍九州方著《史記》; 二曰“悟道”,如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三曰“濟人”,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 04動靜相生,魂身共濟:鬼谷子的終極智慧鬼谷子臨終前,眾弟子問:“先生之學,究竟以何為重?” 他拾起案上茶盞,注水至溢,反問:“滿則覆,空則立,何以衡之?” 見眾人默然,他笑答:“身動若水,常流不腐;心靜如盞,能容萬頃;魂豐似海,吞吐日月——此謂天人合一。” 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時,深諳此理。 他少年體弱,便仿五禽戲自創“導引術”,強健筋骨(動養身體); 遇藥典謬誤,不躁不怒,隱居瓦屑壩十年校勘(靜養情緒); 成書后拒朝廷封賞,直言:“吾志在濟世,非圖虛名。”(富養靈魂) 終成“醫圣”之名的,非僅醫術,更是魂身兼修的智慧。 ![]() 結語史學家錢穆曾說:“讀鬼谷子,當知其非權謀之術,實為養魂之道。” 人生如棋: 動養身體,是為棋子的堅實,能經得起殺伐跌宕; 靜養情緒,是為棋手的冷靜,看得透全局變幻; 富養靈魂,是為棋局的境界,輸贏得失皆成妙趣。 紅塵萬丈,愿你我皆能—— 以動強身,破世間困厄; 以靜明心,照人間迷局; 以魂為舟,渡眾生苦海。 如此,方不負鬼谷子穿越千年的箴言:“天地無極,大道至簡,養得一身精氣神,便是逍遙云外仙。” |
|
來自: blackhappy >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