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杭州西湖,碧波蕩漾、垂柳拂堤,不僅以秀麗風光聞名,更因安葬著三位愛國名將而增添了幾分悲壯與豪邁,他們便是“西湖三杰”——岳飛、于謙、張煌言。這三位英雄,在各自的時代,以血肉之軀扛起家國重任,用生命書寫忠誠。他們的詩詞,是愛國情懷的熾熱吶喊,是壯志未酬的慷慨悲歌。今天,讓我們透過他們筆下的文字,穿越歷史的煙云,一起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赤誠丹心,探尋英雄背后的家國大義。 ![]() 【01】 岳飛(1103-1142) ?歷史貢獻?:南宋抗金名將,率領岳家軍收復中原失地,以“連結河朔”之謀聯合民間義軍抗金,其治軍嚴明留下“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威名。因主戰被宋高宗、秦檜以“莫須有”罪名殺害,后平反改葬于西湖棲霞嶺麓的岳王廟。 ?文化影響?:詞作《滿江紅·寫懷》千古傳誦,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滿江紅·寫懷 岳飛〔宋代〕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岳飛此詞,如戰鼓催征,激蕩著熾熱的愛國豪情。開篇“怒發沖冠”,以夸張之態,盡顯其對山河破碎的悲憤。憑欄遠眺,雨歇云開,仰天長嘯間,壯懷如烈火般燃燒。 “三十功名塵與土”,功名在他眼中輕如塵土,更看重的是收復山河的大業;“八千里路云和月”,道盡征途艱辛,卻無絲毫退縮。“莫等閑”三句,是自勉亦是勸誡,警醒世人珍惜時光,莫負壯志。 下闋直抒靖康之恥未雪的切膚之恨,誓要駕長車踏破賀蘭山,以敵血洗恨。結尾“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豪情萬丈,盡顯收復失地、報效國家的堅定決心,讀來令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 【02】 于謙(1398-1457) ?歷史貢獻?:明朝名臣,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土木堡之變后力排南遷之議,指揮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以“社稷為重,君為輕”拒絕妥協。后因英宗復辟遭誣陷遇害,葬于西湖三臺山麓。 ?文化影響?:詩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成為氣節象征,謚號“忠肅”被《明史》贊為“與日月爭光”,有《于忠肅集》。 石灰吟 于謙〔明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這首《石灰吟》,以石灰自喻,托物言志,盡顯高潔品格與堅貞操守。 “千錘萬鑿出深山”,石灰歷經無數次敲打、挖掘才得以出山,這過程何其艱辛,恰似人生奮斗之路充滿坎坷。而“烈火焚燒若等閑”,面對熾熱火焰的煅燒,石灰卻淡定從容,視苦難為平常,展現出無畏的氣魄。 “粉骨碎身渾不怕”,哪怕粉身碎骨,石灰也毫不畏懼,其堅毅令人動容。尾句“要留清白在人間”點明主旨,道出石灰的追求,亦是其自身的精神寫照。于謙一生剛正不阿,不懼權貴,恰如這石灰,愿以生命為代價,堅守清白,守護心中正義,令人肅然起敬。 ![]() 【03】 張煌言(1620-1664) ?歷史貢獻?:南明儒將、詩人,著名抗清英雄。聯合鄭成功堅持抗清近二十年,兵敗隱居后被俘就義,葬于杭州太子灣公園附近。 ?文化影響?:其詩文悲壯激昂,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有《張蒼水集》傳世,乾隆四十一年追謚“忠烈”,入祀忠義祠,收入《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 甲辰八月辭故里 張煌言〔明代〕 國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頭有我師。 日月雙懸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 慚將赤手分三席,敢為丹心借一枝。 他日素車東浙路,怒濤豈必屬鴟夷! 1664 年,甲辰之年。這年七月,抗清義士張煌言在隱居的南田懸岙島(今浙江象山南部)被清軍擒獲,隨即押至鄞縣。八月初,又被押往杭州受審問斬。臨行出發時,數千故鄉父老前來為他送別,場面悲壯。張煌言忍著滿心悲痛,與鄉親們辭別,毅然奔赴杭州慷慨就義,行前揮筆寫下這首悲壯詩篇。 開篇以設問起筆,“國亡家破欲何之”,直抒迷茫悲憤,而“西子湖頭有我師”陡然轉折,點明以于謙、岳飛為精神坐標,堅定抗爭決心。 頷聯借景抒情,“日月雙懸”“乾坤半壁”,既贊于、岳功績,亦暗含對山河破碎的痛心。頸聯“慚將”“敢為”自謙又自勉,赤手欲與古賢同列,丹心只求一枝可棲,盡顯謙遜與赤誠。尾聯想象未來,素車白馬祭奠時,怒濤翻涌似在共鳴,將個人忠義與天地正氣相融,悲壯豪邁,余韻悠長,令人動容。 共同意義 三人均以忠烈氣節和民族大義著稱,清代詩人袁枚曾以“賴有岳于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贊譽岳飛、于謙對西湖人文精神的升華。張蒼水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三杰”的歷史跨度(南宋至明末),使西湖成為緬懷民族英雄的重要文化地標。 ![]() 備注:文章/資料皆為個人整理學習用,如有錯誤,歡迎指正,一起學習共同進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