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說:
《復利:全球頂尖投資者的31節認知與決策思維課》中說,一個人可能會成為某方面的專家,然而,有些時候專業化知識對于解決問題并無作用。 因為你不了解關鍵學科的宏大理念,你開始做出決定卻沒有考慮到世界是如何運轉的。就像盲人摸象的故事一樣,你無法看到整個畫面。 投資是一門博雅藝術,需要融會貫通多個學科的理念。 ![]() 1.多學科思維,用新的眼光看問題---- 通往普世智慧的道路《查理·芒格的原則》中說:芒格對商業和生活采取了一種他稱為“普世智慧”的態度。芒格認為,通過使用心理學、史學、數學、物理學、哲學、生物學等多門學科的一系列不同模型,人們可以將自身所學綜合起來,創造出比各部分之和更有價值的東西。 在《投資:最后的自由藝術》中羅伯特·哈格斯特朗也指出: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對某一門學科的深入理解,我們還需要對許多學科的實際知識以及它們之間如何交互的理解。 《荀子》中有句話是:
學習某樣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練習。因此,我們必須習慣于將思維模型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境中。 查理·芒格無疑是一位杰出的投資者,他稱自己就是運用思維模型做出更理性、更有效的決策。 馬塞爾·普魯斯特說得好:
多學科思維能讓我們用新的眼光去看問題。 2.保持專注一個領域,同時分散多領域---- 獲得普世智慧的方法特蘭·格里芬說:在芒格看來,擁有普世智慧總比花大量時間研究一個完全錯誤的模型要好。一個近似正確的多學科模型在任何涉及人或社會系統的事情上都會產生好得多的結果。 高塔姆·拜德建議:我們可以選擇發展某個領域的核心能力,同時建立跨學科的知識基礎。 在2017年每日期刊公司的會議上,有人問芒格應該成為通才還是專才時,他說:我認為像我這樣,在多個領域開展業務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個好主意。我這么做的原因是我覺得很有意思。我比大多數人都更擅長這樣做,而且我也不認為自己最擅長處理微分方程。 所以,對我來說這是一條很好的道路,但我認為對其他人來說,正確的道路是專業化,并謀求一定的社會回報,然后高效深耕。但即使你這樣做了,我認為你也應該用10%到20%的時間努力了解所有其他學科中全部的偉大思想。 芒格的觀點告訴我們,最有可能帶來指數級增長成效的方法是:大部分時間專注于某個領域,同時花點時間去理解更廣闊的世界。這就是如何獲得普世智慧的方法。 1995年,芒格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談到了培養廣泛的通識思維的重要性:“人類不是完美的,能力有限的大腦善于在處理容易理解的東西時進入工作狀態,而在應對它不記得,或者回憶困難的東西時無法運行,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種或多種心理傾向的強烈影響。” 正如生物學家朱利安·赫胥黎所說:“生命就是一個接一個的該死的關聯性。” 所以你必須有各種模型,你必須看到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以及這些相關性帶來的影響。 我們要做到專注于某個領域,同時理解其他領域。換句話說,就是既要術有專攻,又要多才多藝。 ![]() 3.沒有極大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嚴肅的工作特蘭·格里芬說:芒格廣博的知識是他性格中天然的一部分,但也是他有意培養的結果。在他看來,對一個重要的主題一無所知就是自找麻煩。 芒格和巴菲特每天都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然而,研究人員在2014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大約四分之一的女性和三分之二的男性寧愿選擇電擊,也不愿意花時間親自思考。 正如伯特蘭·羅素所說:“大多數人寧死也不思考,并且其中許多人確實也這么做了。” 巴勃羅·畢加索說,沒有極大的孤獨,就不可能有嚴肅的工作。 《孤獨與領導力》中有一段查理·芒格的談話,他說:思考意味著專注于一件事足夠長的時間,以此形成關于此事的一個想法。不要學習別人的想法,也不要記一大堆信息,不管這些信息多么有用。簡而言之,形成自己的想法就是獨立思考...... 只有通過集中精力,堅持探究,保持耐心,讓我大腦所有部分發揮作用,我才能生成一個原創的想法。給大腦一個機會去聯想,去建立聯系,會讓我大吃一驚……通過放慢速度、集中精力來達成最好的思考。 芒格經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功于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也就是長時間保持專注的能力。 高塔姆·拜德認為,長時間的專注度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深刻的理解。當與深思熟慮的實踐相結合時,專注能幫助我們確定自身的杠桿點,并將我們的精力集中于此。 請記住,最好的想法都是在孤獨中產生的。 4. 改進思維的5個方法《復利:全球頂尖投資者的31節認知與決策思維課》中說:聰明人并不是什么特別的種族,他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來運用自身思維。他們養成了特定的思維習慣,從而能夠以不同于其他人的方式看待世界。 《五維思考法》中概述了5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幫助我們改進思維: 1.深刻理解。 不管學什么東西,都應追求深度。你試圖掌握的任何概念都是簡單核心思想的組合。確定核心理念并深入學習。 如果你不理解某些東西,就要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審視這些核心概念。記住,僅僅死記硬背一些東西并不是深入的學習。 2.不斷試錯。 錯誤突出了我們的理解中未預見的機遇和差距。邁克爾·喬丹曾說:
從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假設)開始,繼續糾正錯誤,直到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為止。 3.提出問題。 想要加深理解,就需要提出問題。不要害怕暴露你的無知。不了解,就去問。核心問題,往往能帶來新的見解。 4.尋本溯源。 要真正理解一個概念,就要找到它是如何從更簡單的概念演變而來的。你不可能自己發現一切,你需要利用現有的想法并對其加以改進。 愛迪生曾說過:
5.改變自我。 開始更深入地學習。你需要放開生活中的束縛,讓自己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斷試錯。你應該質疑這些年來你認為理所當然的所有問題。 順應變化。我們每一個人永遠都是一項不斷進步的作品——總是不斷發展、不斷變化。我們都是需打磨的雛形,正在變成想成為的那個人。 5.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芒格在百忙之中抽出了大量時間閱讀,并且讀過數百本傳記。因為他相信一個原則,就是學習別人最好的思想。他不相信閉門造車就能實現夢想,沒人那么聰明。 納瓦爾·拉維坎特說過:
寫在最后,愿你我堅持閱讀,獨立思考,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并在生活中運用思維模型解決問題和做出正確決策,相信夢想和財富終會如期而至。 閱讀隨筆,與友共勉。(聲明以上網絡圖片,如侵刪) 請點亮在看+關注,再看不迷路。 我是平原雪,關注我,溫暖你,鏈接我,照亮你,愿你我的生活,一半書香,一半煙火,恰似人間最美模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