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關稅戰讓中日韓關系再次變得親密。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野生批評家天天言必稱“東亞小孩”“東亞家庭”的,可見心里還是有東亞文化認同,而咱也該給東亞文化圈建設點有益身心的東西了。 此前硬糖君就分析過,由于受到老美流媒體沖擊,日韓電視臺已經在抱團取暖,興起了合拍潮,日韓藝人頻繁共演、互動密切。現在有了外交合作的新趨勢,內娛也開始積極行動。 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自然還是曾經風靡大江南北、如今也在追星群體中極具影響力的韓流。據相關從業人員透露,近日韓國娛樂公司確有造訪內娛大廠。但內娛與韓娛始終沒產生標志性的合作破冰。尤其是,就在5月初,央視還辟謠了KPOP的演出合作傳聞,短期內是不會有人輕舉妄動了。 面對薛定諤存在的“限韓令”,內娛只好把橄欖枝都拋給了日娛。在電影、音樂、綜藝等多個領域,都興起了赴日“挖礦”熱: 電影院有七、八部日片同時在映,押井守、宮崎駿這對愛吵架的宿命老頭都能在中國大舞臺同臺競技了;音樂市場的日本藝人演出如雨后春筍,群眾都認不過來人了;各平臺綜藝也相繼官宣日本藝人加盟;與日方合作的谷子經濟更是遍地開花。 不過,即便內娛已經在與日娛大規模合作,普通群眾的感知卻往往并不明顯,根本不會有當年韓流入華浩浩蕩蕩的感覺。 這大概是因為日娛常年“圈地自嗨”,海外受眾比較有限,相對韓娛要小眾許多。但或許“糊”才是最好的保護色,促成了內娛與日娛更穩定的合作。 影視圈:從搶版權到入谷潮 ![]() 別看今年電影市場慘淡,但日片搶手是圈內人盡皆知的事。截至目前,今年國內院線已經上映14部日片。不出意外的話,今年日片引進數量將會創新高,打破2019年的最高引進數量25部。以前還會通過中介買片的大公司,今年都事必躬親去跟日方談合作了。 日片之所以搶手,主要還是受到票房的刺激。這兩年,就在好萊塢大片票房萎靡之際,日片在國內的票房逆勢上漲,出現了票房三巨頭——《鈴芽之旅》《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灌籃高手》。 ![]() 但隨著大公司輪番競價,頭部日漫IP版權費也水漲船高。 每年穩定產出電影的三大IP《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蠟筆小新》以及宮崎駿、新海誠的電影,是國內頭部公司哄搶的對象。除此之外,隨著對“鬼”審查的放寬,還從未在國內上映過的熱門IP《鬼滅之刃》也傳出了引進消息。據悉,某大廠花大價錢拿下了《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城篇》的版權。 據參與日片引進的相關人士透露,今年頭部日漫IP的版權價格已接近千萬美金。也就意味著,起碼要賣2.5億的票房,才能夠保本。而在去年,部分日本動畫版權費甚至不足百萬美元,賣個大幾千萬票房就能賺錢。真人電影的價格更是遠低于50萬美元。《黎明的一切》賣到百萬票房,引進方便敲鑼打鼓地慶賀了,這版權得有多便宜。 ![]() 按照今年日片整體的票房表現看,上漲的版權費可能會讓頭部玩家虧本,但拿小片和老片的玩家仍然有很大的盈利空間。路畫去年引進的2003年電影《名偵探柯南:迷宮的十字路口》賣了1.4億,比新片還賺錢。硬糖君強烈建議,各家公司速速購入日本動漫老片版權,那才是挖金礦。 而且頭部公司引進日片,不止于票房生意,還有IP衍生品。2023年,路畫靠著《鈴芽之旅》《灌籃高手》賺得盆滿缽滿之際,高調入局了“谷子經濟”,創立了二次元周邊零售品牌GuGuGuGu。目前,其全國門店達到9家,電影院合作點近30家。 去年看完《間諜過家家代號:白》《排球少年!!垃圾場決戰》,觀眾可以在部分電影院門口看到賣周邊的展位。硬糖君表示,即使電影觀感一般,但看到“萌物”阿尼亞的周邊很難不心動。傳聞兩部電影版權費不菲,單靠賣票根本回不了本。但路畫通過賣周邊,不僅彌補了票房損失,還賺到了錢。![]() 2024年末引進了不少日片的華策也宣布進軍谷子經濟。今年因為《哪吒2》大火,光線傳媒也新增“谷子經濟”概念。《2025閑魚谷子趨勢報告》顯示,2024年谷子消費進入爆發期,年交易額同比激增105%,“頂流”IP是《排球少年》《藍色監獄》《咒術回戰》。 從AI到谷子經濟,咱影視圈可算“蹭到”業務對口的熱點了。 音樂圈:從音樂節“卷”到個唱 ![]() 電影圈都在搶版權,音樂圈則是搶藝人。 從2024年開始,為了拼差異化的演出陣容,演出市場開始將目光投向海外。而邀請的海外藝人里,日本藝人占據大頭,甚至出現了全日音陣容音樂節,比如2024年備受好評的西湖音樂節。 到今年,日本音樂人已經成為音樂節的標配。但今年音樂節的日音陣容也有一個明顯變化:就是不知名的藝人變多了。本來日本音樂人就小眾,現在簡直連日娛粉絲都不認識了。比如5月4日的北京草莓音樂節上,出現了網易云音樂粉絲僅有45個的日本音樂人。但在演出之后,這位日本音樂人瞬間漲粉200多。 “卷”不到頭部藝人的音樂節,正在試圖發掘日本新生代音樂人的潛力。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畢竟眼下稍有名氣的日本音樂人,都在國內辦個人巡演。據相關從業者透露,很多辦音樂節賠錢的資方現在都轉做個唱了,音樂節市場的熱錢大量涌入了個唱領域。 在個唱領域,隨著國內藝人演出的飽和,外籍藝人個唱自然成了香餑餑。而在外籍藝人里,又屬做日本藝人巡演的最多。僅僅是這個5月,上海的日音巡演數量就超過50場。今年一季度日音演出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 ![]() 從音樂節轉做個唱的陳老板透露,日本藝人的受眾雖然不如韓娛體量大,但如果談下的藝人價格合適、選擇的場館合適,還是有很大盈利空間。超古早的早安少女辦巡演,一開始還擔心全網粉絲不足三百人,但網友建群之后,人數竟然迅速突破想象。 日音受眾自稱“日音蟑螂”,平時看不到他們的存在,但一有活動時,根本搶不到票。讓人后知后覺,身邊竟潛伏了這么多日音受眾。 ![]() 從產業角度看,日音也確實有很多可供挖掘的寶藏。咱們華語樂壇斷代很久了,但日本樂壇可從沒斷代過,而且原創音樂人的日子比咱們過得舒坦,這主要得益于日本音樂產業鏈的成熟。 日本是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因為對版權的保護格外嚴格,實體專輯銷量仍然占據大頭,數字專輯銷量收入也非常可觀。2024年Snow Man的實體CD銷售額超7億人民幣,Mrs.GREEN APPLE數字流媒體銷售額超3億人民幣。 咱們14億人口的樂壇,“天王”周杰倫數專也就賣了2億。雖然日音長期自給自足、不重視出海,但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有時候你不需要出海,海自己就來了。 綜藝圈:紅利待挖掘 ![]() 嗅覺敏銳的芒果TV是綜藝圈最先吃到挖掘日本藝人紅利的。直到今天,“浪姐4”美依禮芽仍然是日籍藝人來華最成功的案例。 一是受益于二次元圈層,二是因為她本身實力過硬且性格討喜,即使在綜藝里沒什么故事線,仍然受到了觀眾的喜愛。去年“披哥4”的熱度雖然一般,但日本藝人的選角依然得到好評。日圈“老滾人”miyavi雅因為“教育”向佐一戰成名,林志玲老公黑澤良平因“憨憨”性格圈粉,群眾從質疑志玲到理解志玲。 ![]() 目前來說,日本藝人給中國綜藝觀眾留下的印象普遍較好。可能是因為節目組充分背調了,經得起網友對其背景的扒皮。剛剛官宣的《歌手2025》邀請了日本實力歌手BENI首發,她在采訪中也透露自己與中國淵源頗深。 今年顯然是日娛藝人全面登場的一年,各種意想不到的名字都出現在各大平臺綜藝片單。愛奇藝的《亞洲新聲》官宣工藤靜香當飛行嘉賓,年初她剛在微博之夜活動與劉宇寧同臺表演。 優酷的王牌綜藝《這就是街舞》本季會邀請日本導師和藝人加盟,此前該節目已經找過前INTO1成員、日本街舞冠軍贊多。更勾起硬糖君好奇的是“荷爾蒙爆棚的男性群像綜藝”《風犬下西洋》,邀請了山下智久與內娛不同類型男藝人同框——先恭喜大冰老師又要多一個新身份啦。 ![]() 整體來說,日娛相對韓娛,比較保守封閉。主要是因為日娛長期能夠自給自足,傳統勢力的話語權較強。但近兩年日娛傳統勢力也受到流媒體很大沖擊,有了解體的跡象。比如偶像帝國杰尼斯的崩塌,日本傳統電視臺被Netflix等外資沖擊,不再能掌控演員價格體系,到期不續的藝人越來越多。 這些新情況都讓日娛比以往更關注海外市場,但他們的步伐仍然緩慢。正如外貿從業人員吐槽的,每次國內有什么新技術,韓國那邊一定會主動來問,而日本則是你不主動說,從不會主動問。所以去日娛挖礦,也是做信息差生意。 七年前,一直在日本引進片領域扮演中介角色的歐樺文化,背后大股東是日本歐力士集團。誰和他們關系好,誰就能固定拿到頭部IP版權。但隨著長期交流與了解,繞過中介與版權方直接對話的公司越來越多。歐力士也在去年宣布退出歐樺文化,連帶著放棄了日漫IP的代理權生意,代理權市場被國內涌進谷子經濟的公司迅速分割。 試想一下,如果韓娛有這政策利好條件,藝人早就傾巢出動了。但中國市場如此明顯的動向,日娛那邊甚至沒什么報道。現在對接來中國的日本藝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本身就對中國感興趣的。 所以日娛的礦,不僅表面上價值不如韓娛,而且還不如韓娛好挖。盲目跟風,拿錢也辦不了事。而作為普通觀眾,只想從重復無聊的內容里,找到一點新鮮感。開放市場、合作外籍是一個很好的契機,不管日本鯰魚韓國鯰魚大西洋鯰魚,能刺激內娛求新求變就是好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