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航司忙著比拼機隊規模時,山西航空卻反向操作,整個航司只有一架波音737-800,但他們公司的員工卻不少,有600多個。 那么山西航空是如何做到,用一架飛機養活600多個人的? 一、避開巨頭鋒芒,專挑“肥肉”下嘴 當傳統航司在京滬線“刺刀見紅”時,山西航空知道,以自己一架飛機的體量沒有任何優勢。于是,山西航空盯上了高端包機市場的“三高”蛋糕:高客單價、高定制化、高復購率。 一是為山西煤企定制“跨國考察專機”,從太原直飛澳大利亞鐵礦區,機艙內配備談判桌、投影儀,甚至能隨時接入期貨交易系統,不過單趟收費幾十萬元。 但這點成本,在煤老板眼里不值一提,下單量不少。 二是承包五臺山朝圣團“空中專線”,乘客在萬米高空誦經祈福,落地后直抵寺院VIP通道,溢價300%是常規操作。 山西航空,不僅僅是坐飛機,而是買“開光服務”。 包機業務毛利率45%,客戶復購率65%,200家企業排隊“求包機”!山西航空的訂單表,堪稱航空界的“富豪相親會”。 二、把人員用到極致,把600人當1000人用 山西航空的“人效奇跡”,能和他比肩的,可能只有春秋航空。 600人中僅30%是飛行員、機務,其余70%化身“需求獵人”。 市場部專攻客戶的“奇葩需求”,甚至只要出價到位,能為婚禮包機設計“空中撒紅包“表演; 客服部24小時在線,客戶凌晨3點想加餐,只要錢到位,小龍蝦安排; 地勤更是兼職“行程規劃師”,連乘客下機后的酒店、用車都包圓。 三、跨界合作,把對手變隊友 作為只有一架飛機的小航司,需要學會一個人兵分兩路完成任務,尤其是在成本控制領域。 比如與順豐共享航材庫,飛機維修成本直降30%;借力母公司方大集團產業鏈,與海南航空燃油采購價,比同行低12%。 還和本地餐飲聯名推出“空中主題套餐”,提高餐食附加值,找人分攤成本。 四、一架飛機,用成007 能把飛機用成永動機的,除了春秋航空,也就是山西航空了。 凌晨送完煤老板,清晨接旅游團,午夜還能運海鮮,日利用率12.5小時,而行業平均值只有9小時,加班的驢也不能每天這么用啊。 五、空手套白狼 山西航空只有“一架飛機”是短板,那么就開拓長板,干一些不需要飛機就能賺錢的營生。 一是開辦培訓學院,打造航空界的“霍格沃茨”。把20年飛行經驗變成“空中MBA課程”,年培訓200名飛行員,光是學費就占營收15%。 二是積極響應山西省政府號召,推動當地旅游,借勢中歐班列,為推動當地的GDP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比如其推出“航空+陸運”冷鏈方案,2024年運送三文魚、疫苗等貨物超5000噸。 作為回報,山西省政府也是“真金白銀”的大力補貼:包機每班次獎5萬,新開航線獎100萬,好的年份甚至能拿到上千萬的補貼。 六、科學管控,打造航空業“最強大腦”: AI排班必不可少,根據客戶預算、天氣、機組疲勞度自動生成最優方案,最大優化燃油使用量。 與10家航司共建“云端備件庫”,緊急維修響應時間,從4小時壓縮到40分鐘。 機務:“以前等零件像等外賣,現在像點奶茶!” 600多人不是累贅,而是創利點,全員KPI,連空姐都背“利潤指標”。 飛行員獎金與油耗掛鉤,空姐薪資與餐食滿意度綁定,連保潔阿姨都參與“機艙減重計劃”,拆掉一本雜志都是勝利。 晉商靠鏢局名冠天下,山西航空靠600多員工不懈努力,飛向未來。 重要說明:本文參考資料為山西航空集團官網、新聞報導、原內部工作人員口述、原海南航空工作人員口述。如有差異,請以實際為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