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做的燴菜 文圖/陳志民
了解我的人,看到文章題目,會對我產生一個疑問:你怎么還有大姐?你姊妹五個,排行老二,上面是哥哥,下面是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哪來的大姐? 不用質疑,我要說的就是大姐,只不過是愛人的大姐,應該稱謂的是“丈姐”。 那你就說大姐吧,怎么又說大姐做的燴菜?是啊,近幾天,大姐因病住院,出院后又到養老院休養,幾次探望除了聊天安慰外,在我腦海里總是閃現出大姐做的燴菜,純手工綠色食品,好吃啊。 想起那時候,大姐夫曾是縣中醫院的炊事員,逢年過節去看望大姐他們,大姐夫總是拿出最好的廚藝,給我們擺上一桌,下酒菜、就飯菜從不重樣,等到吃飯的時候,往往因為已經吃飽,不曾記得最后吃的什么飯了。 大姐夫因病過世后,每逢年節去看望大姐,大姐熱情招待,每次也準備幾個下酒菜,把心意表達,而我不勝酒力,總想留著肚子,吃上大姐做的燴菜。如今,大姐生病進了養老院,想到今后再吃大姐做的燴菜,只能是一種奢望,禁不住心里酸楚,有點兒懷念,所以提筆寫下這段文字,作為永久的記憶。 大姐做的燴菜,大部分都是她自己親手種的食材,如粉條和皮渣是大姐種的紅薯加工而成,還有燴菜里的蒜苔、大白菜、豆角、菜椒、冬瓜等,讓我們吃著放心,肉類是提前到集市上選最好的大肉,炸成酥肉、紅、白丸子和煮好的五香大肉片。記得大燴菜里用的蔥花,也是大姐親手所種,只聽刺啦一聲,蔥花油香噴的味道,頓時充滿整屋。 大姐的廚藝,不亞于專業廚師的水平,現在想起來還讓我回味無窮,特別是每次大姐炸的紅薯丸子,外焦里嫩,香甜可口,讓人垂涎,這時我會毫不客氣地多吃上幾個。吃了盤菜肚飽意足,可大姐做的燴菜,我無論如何都要吃上幾口,有種特別的感覺,雖說有點難為了肚子。再后來看望大姐,都要留點兒肚子,專等后面的那碗燴菜。真的,我總不舍得那碗燴菜,肉澆頂,還有大姐親手蒸的又白又喧的大蒸饃,吃上幾口回味悠長。 在我過去發表的《九月會》文章里,曾經也提到過,但如今,大姐不能完全自理了,我無比傷感,禁不住懷念過去的時光。我們每次去大姐家,他都預先準備好干菜、咸菜、瓜菜,還有大蔥、白菜,白蘿卜,紅蘿卜,以及甘露、花生、紅薯、紅薯淀粉,把后備箱塞的滿滿登登。那個熱情勁兒,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親朋好友。 大姐,今年78歲了,也需要有人照顧了,大姐的三個兒子和兒媳婦們,在大姐發病期間,積極求醫問藥,及時就醫治療,讓大姐的病情穩定下來,且有好轉,孝順的孩子們,他們的行動,深深地感動著我們。他們克服經濟條件困難,克服背負“不孝順”的罵名,權衡利弊,為不影響上班和打工養護生活,以及孩子們的上學,把大姐送到全縣最好的鶴壁朝陽仁愛醫院,進行休養康復,他們的行動感動了醫院的工作人員,醫院的領導也都為孩子們的孝心稱贊;醫患的融洽,細致周到的服務,再看到大姐臉上露出的笑容,讓我們放下心來。 祝愿鶴壁朝陽仁愛醫院健康發展!祝愿大姐早日康復!祝愿大家庭幸福美滿! (2025年5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