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問另一個問題:劉姥姥此行,給王夫人丟臉了嗎?給任何人丟臉了嗎?如果沒有,那何來“嫌她丟臉”之說? ![]() 劉姥姥當然沒有丟臉。“彼時寶玉姊妹們也都在這里坐著,他們何曾聽見過這些話,自覺比那些瞽目先生說的書還好聽”。要知道,“他們姊妹們都不大喜歡人來坐,生怕臟了屋子”,這些女孩子們,多少都有點兒潔癖的,并不止黛玉一人。而這個“彼時”是“鳳姐便令人來請劉姥姥吃晚飯”、“知道合了賈母的心,吃了飯便又打發過來”、“鴛鴦忙命老婆子帶了劉姥姥去洗了澡,自己挑了兩件隨常的衣服令給劉姥姥換上”之后了。如果寶玉姊妹們嫌棄劉姥姥,完全可以回避,干什么非要聽她講故事? ![]() 而劉姥姥無心講了個故事,“這老奶奶只有一個兒子,這兒子也只有一個兒子,好容易養到十七八歲上死了,哭的什么似的。后果然又養了一個,今年才十三四歲,生的雪團兒一般,聰明伶俐非常,可這些神佛是有的。”要知道賈珠是“不到二十歲”“一病死了”,寶玉現在也正十三四歲,也生得白凈漂亮,也聰明伶俐。這故事不是恰好吻合了賈府的情況嗎?劉姥姥的故事里,之所以能有后面這個兒子(孫子),是因為“他天天吃齋念佛,誰知就感動了觀音菩薩”,“觀音送子”來的。所以“這一席話暗合了賈母王夫人的心事,連王夫人也都聽住了。” ![]() 隨便講的故事,暗合了老太太、太大的心事,劉姥姥丟臉嗎?是很長臉才對呀。 王熙鳳鴛鴦合謀捉弄劉姥姥,很多讀者認為是“人格的侮辱”,其實真不是這么回事。理由很簡單:“鳳姐忙笑道:'你可別多心,才剛不過大家取笑兒。’一言未了,鴛鴦也進來笑道:'姥姥別惱,我給你老人家賠個不是。’” ![]() 以王熙鳳和鴛鴦的地位,就是侮辱劉姥姥了,她能怎么樣?用得著賠禮道歉嗎?肯賠禮道歉,就說明她們并不是“侮辱”劉姥姥,只不過是打趣罷了。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很多人都忽略了。劉姥姥第一次來賈府,是為打抽豐而來。這第二次,卻是“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人家是來送禮來的! ![]() 當然,劉姥姥來送禮,可能也懷著“上次空手上門,還給了二十兩銀子呢,這次送些菜蔬,一定又多給些銀錢”的心思。可不管怎么樣,人家都是帶著好幾口袋的棗子倭瓜和野菜來的。這樣的窮人也知道知恩圖報、受惠還情,作為親戚,王夫人應該覺得臉上有光才對吧,有什么丟人的? 不管劉姥姥是王夫人的親戚,還是誰的關系,她這次來賈府,都沒有什么丟臉的地方。既然不丟臉,“王夫人嫌她給自己丟臉”當然也就無從說起了。 ![]() 至于那句“再別求親告友”,不過是普通的應酬話。就好像鼓勵小孩子“要好好學習”,就是批評他從前不好好學習了嗎?這也太多心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