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盤練氣,運轉周天 思想入靜后寬衣松帶坐于.形坐墊上,左腿放于右腿上,再將右腿放于左腿上成交叉形.兩足掌心朝天,兩手放于臏骨.手指放松,兩眼微閉,舌頂上腭,以鼻呼吸,粗細均力。 初練以5-10分鐘為宜以后逐漸增至豐小時至1小時.于每日早晚各練一次.盤坐后引丹田之氣至會陰穴沿督脈上引至命門、大錐、百會、印堂至人中穴。 放下后舌頂住下腭,引氣至承漿經任脈下行至膻中達氣海(小腹)守丹田. 二、大鵬展翅,天人共融 自然站立后,兩手從丹田部位左右分開成側平舉時,掌心向下特動腕關節,膝關節曲成45°,沉肩松胯,使上身下沉,同時以肩關節帶動兩臂上下起落,以腰為軸,使身體與兩臂同時往上往下一起一落,成大鵬飛翔之勢,意想自己在天空中飛翔。 共做12次.再接下式。 三、鳥龍亮爪,吸收天氣 從大鵬式成側平舉時,兩手掌轉過,成掌心朝天式,旁體成站立勢。意念:宇宙里的精氣源源不斷地從手常勞宮穴引入丹田直至10分鐘左右.此功可強身健體,久練臂力驚人,力大無窮。 四、雙馬平行.端出精氣 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曲,上身自然挺立,沉肩墜肘,兩手自然垂于體側,心平氣和,全身被松,呼吸自然,氣沉丹田。 兩手握拳從下往上端起,體弱者可端至拳與肩平,兩拳相距25厘米;體強者在端至與肩平時,把拳向前推,使兩肘離開腳部,直至兩臂伸直。 五、推波助浪,脹氣全身 自旅站立,全舟放松,兩手自體側向左右兩側舉起,至胸部時兩臂往胸前移動,最后雙臂成團形,如懷抱一顆大樹成定勢,意象內氣從丹田處上升至膻中穴分開向兩腋下,沿手臂內側直奔瀉勞官穴,用暗力象拉千斤之物似的,吸氣時兩臂及全身用勁脹起,呼氣時放松。 六、挑耳千斤,強身壯肺 兩腳成馬步,兩手拇指按在食指的第一指節上,其余三指磋掌,手心朝前,兩臂伸直向上抬起,直至與旁體成180°,兩手回扣至耳根處,順下頦兩側頂起.吸氣時放松.閉氣時牙關咬般,如此做12~16次。 七、抱拔青松,增強體力 兩手臂從丹田向兩側舉起,井向前往繞3~5次,然后兩手慢慢向前抱合,由拳變掌,五指分開,各指問如同夾住一只小球,抱至兩手如同抓一大球,兩臂如抱一根大樹。要領:運氣十指與手臂,掌心含空。 八、二指坐地,增進指力 兩腳分開與肩稍寬,兩手自丹田向左右兩側舉起與頭用高時,將左右手的大姆指、無名指、小指并攏握掌心,左右手食中二指沿前胸劃弧至丹田,繼續下移至襠部再盡力伸向體后,以左左手的食中二指接觸地面,至極限時,上身盡力下壓,氣沉丹田,意寧百會。 練至左右二指使身體懸空乃止。 九、鐵牛蹲地,拳面堅硬 兩腿屈膝下蹲,足跟抬起,兩掌變拳.支撐地面,重心前移,鼻吸鼻呼,目視雙拳,意守丹田,使氣聚于丹田,使膝關節得到鍛煉。 十、蜻蜓倒豎,鍛煉指拳 以十指支撐地面,兩臂微曲,兩腿離地使身體慢慢上升成倒立,頭略指起,以拳面著地,五至十秒鐘呼吸一次,共做12~16次以上.意想蜻蜓點水停立于隨風飄舞的蘆葦上。功力增加后,用于技術擊敵,點穴、散打,效力奇大。 十一、濟公觀天,氣聚頭頂 自然站立,頭部與手臂后仰,以頭頂接觸墻壁或樹干,吸氣時意念百會,閉氣時頭部用頸向墻壁用勁頂頭。注意:頂時要用暗勁。練此功須選一有墻壁或樹木的地才。目視前方即天空。 十二、濟公察地,氣聚頭頂 此功法與上法相反,全身成站立式后,身體前倒,以頭頂接觸墻面,目視地面,氣沉丹田,十秒鐘呼吸一次。吸氣時意念百會,閉氣時頭部用勁向墻壁用勁頂去,練功五分仲以上。 練畢,按摩頭項。 十三、鐵牛耕地,氣運頭頂 兩腳平行與肩同寬.雙手往前撲下落池成俯臥撐式,然后腳尖著地,屁股翹起,用頭頂地支撐身體,兩手離開地面置于背后。意念頭項百會穴,想象千斤重物壓于頭項,頭部越來越硬,每次練習時要練至精疲力盡全身發抖出汗為止。 十四、平分秋色,拉力千斤 自旅站立,兩膝勝曲,屁股禪下,雙手從體側舉向胸前,十指分開成爪狀,+指間隔距離10厘米左右,目視前萬,氣沉丹田。閉氣時十指、手臂、雙肩漸用暗勁握緊似拉千斤之物,將雙手從胸前向左右兩側拉開,吸氣時雙手收回。如此吸拉呼收不計其數,宜至精疲力盡乃收功。 十五、餓虎撲食,練習前倒 自然站立,兩手收到胸前,指尖向上,掌心含空,身體挺直向前,撲倒,至即將落地時,兩手撐地。要領是撲倒前將氣吸滿,撲倒后呼氣,再沉氣入丹田,意念勞宮穴,年老體弱者禁練此功。 十六、燕子抄水,增加臂力 緊接上式,兩手掌逐漸移至腰部,兩手臂與兩足尖不移動,屁股翹起,照后閉氣,再引體向前,至整個身體與地面平行時,再引體向后,反復12次。 滿30天后在背上加20斤重物,到百日增至50~75公斤,引體向前,向后時,意領氣貫十指,引體向前閉氣.后引體時呼氣。 十七、雙拳落地,拳面結實 以兩手拳面撐地,身體后仰,身體與地面成生45°,手臂與地面成90°直角,約10秒鐘呼吸一次,意念集全身,內氣貫于二手臂及拳面,堅持5分鐘。 十八、烏龍入海,修練十指 自然站主,身體前倒,以左右手掌撐地,而后兩腳上升,同時屁膝,兩手左右掌用力使身體前傾,兩腳懸空。如此修練一個月后,再改為十指接觸地面練功。頭頂在練功過程中可輕觸地面,掌握平衡。 十九、頂天立地,頭硬似鐵 自然站立,舟體前倒,以頭頂觸地,兩腳掌朝天,成倒立式,自然呼吸。意念:百會穴與地氣相連接,腳底涌泉穴與天空相連接,內氣導行至頭部,血液亦相隨之,內外氣逆行,氣血亦反之,減少平時心臟壓力井獲得體息。 二十、自我按摩,全身放松 兩常相合擦摩發熱后,放松,抓捏全身肌肉、關節、腰部、最后全身跳躍12~16次,乃收功。 注意事項: ①過饑過飽不能練功。②飯后一小時才能練功。③要減少房事.④心勝病,高血壓患考雜練此功⑤每夭陳功2小時。 |
|
來自: 無名老熊 > 《內功功理 功法及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