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是中醫人特別喜歡的一句話,具體內涵是什么呢?我們應該怎么理解呢?今天從以前的理解和現在的認識來跟大家聊一聊。 ![]() 以前的理解: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出自《素問·刺法論》(遺篇:原文遺失的部分)。其中正氣,一般是指人體正常的機能活動和抗病能力。邪氣,泛指各種致病因素,多有內因與外因之分,還有其它外在的原因。中醫學認為, 疾病之所以產生和變化,其機理雖錯綜復雜,但歸根結底是正氣和邪氣兩個方面的作用,即正邪強弱的結果。 而且正氣的作用主要是指人體陰陽氣血臟腑功能正常的綜合體現,正氣充足則抗病力強,雖有外邪侵襲也不致發病,即使發病,多病情較輕,易治愈;如果正氣不足則抗病力就弱,遇到外邪侵犯就容易發生疾病,而且多病重,預后差。 正氣在疾病發生過程中是處于主導地位的,無論外邪多么肆虐,都是以正氣的強弱為前提的。就像平常愛感冒的人,一有風吹草動或是稍遇寒涼就出現鼻塞流涕,噴嚏不斷……,遇到感冒高發季節,這類人群就很難逃過被感冒的發生; 對于正氣充足的人,即使與易感人群(正氣不足的人)處于相同環境,其身體也不會受到影響,即使有點感冒也很輕,可能都不用服藥,多飲白開水,適當休息3-5天,就沒事兒了。這就是“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意思。 但是也不能排除邪氣對疾病發生所起的重要作 用,甚至在一定條件下邪氣也可以起主導作用,例如新冠,讓我們大多數人都沒有逃過被感染的機會,只有少數人沒被感染到或是癥狀很輕,象小感冒一樣,很快好轉??纱蠖鄶等藷o論平時正氣怎樣充足,也沒能逃過此劫,都僅僅表現在是病情輕重的不同而已。再如其它嚴重的傳染病如霍亂等傳染病,或者是毒蛇咬傷、刀具割傷、高溫、高壓電流、化學毒劑等等其它外在的傷害,邪氣太盛。所以在《素問遺篇·刺法論》在提出“正氣存 內,邪不可干”的同時,強調要“避其毒氣” 。 可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更重要的含義是要人們注意保護正氣,同時還要避免邪氣的侵襲。而且《黃帝內經》中明確告訴我們,“正氣存內”的很多方法,在調攝精神方面,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在順應四時陰陽方面,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在調節飲食方面,如“謹和五昧,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等等,還有氣功導引、針刺艾灸等各種方法。其目的就是為了養護正氣,預防疾病以延年益壽。 ![]() “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觀點對疾病的治療也具有指導意義。治療疾病需要權衡正氣與邪氣雙方的力量對比,而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法。但都要著眼于保護人體的正氣。如邪勝正衰,需要急則治其標,祛邪不傷正,或扶正祛邪病重等。比如感冒惡寒發熱明顯(正邪相爭故而發熱),無咽痛,無明顯痰濕、氣虛等表現 ,說明正氣充足,屬風寒感冒,急則治其標,辛溫解表發汗即可; 如果此人屬氣虛感冒伴有明顯乏力(平素乏力、氣短),這就要考慮病邪的輕重,是先解表散寒,還是驅邪扶正了! ![]() 現在的認識: 2. 中醫理論內涵 3. 現代醫學視角
以流通氣血。 5. 經典案例 6. 哲學延伸 總結 總之“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內涵及養生觀念,還是要從一下幾方面來認識和理解。 1、疾病的發生,是正邪兩方面的問題,而正氣占有主導地位,起著主要作用,但也要做好邪氣的侵擾,做好防護。 2、從現代醫學的認識看,“正氣”就是指我們正常的自愈力、免疫力和情緒穩定的狀態。只有心身平衡,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的人,才叫健康的人。 3、“正氣存內”就是指人人都有自我健康的能力,只要有平衡的飲食、平衡的心態,平衡的體態,臟腑陰陽平衡,功能正常,就可以“邪不可干”,不容易招外邪,不容易引起疾病,就能健康的生活! 建議大家一旦意識到情緒、睡眠、大便有異常了,要及時調理; 一旦發現自己的鞋跟一只磨損很嚴重了,要引起注意,找一找原因,看是不是脊柱有側彎、骨盆有傾斜、長短腿等體態問題,也要及時調整,一定要整體調理! 4、人人都想要健康,首先要有“正心正念正思維”,修一身“浩然正氣”,才更容易“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養生就是養心,修行就是修心! 調養心身,心正身正,身心同調才是療愈養生的關鍵,身心平衡了,才能真正健康快樂! 以上文字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