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呀,我是姚姚~ 最近姚姚在追《人生若如初見》這部劇。 被劇中被菽紅這個角色所深深吸引。 她有著閉月羞花的容貌,因為不想被父母包辦婚姻,她這個文具堂的二小姐去給上海的姐夫送東西,卻誤打誤撞被吳天白所吸引。 后來因為她參與了吳天白的爆炸活動,被迫與其逃亡日本,流落他鄉。 ?初入日本時,面對陌生的環境和語言的不通,她也束手無策而痛哭,但我也驚喜地看到她挺會做生意,她先是在畫行找到了工作,后來逃到大阪時也在裁縫店里找到了工作。 可以說她與吳天白在日本的生活實則是她在工作養家,她適應生活的能力真的超強,很勇敢,很堅韌。 適者生存的她,讓我看到了一個不斷成長的女性獨立代表形象。 這也讓我思考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們的生活是自己的,如何才能讓自己的退休生活有意義呢? 我覺得自己要感謝退休,因為退休給了我重新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的契機。 退休后的我們,依然可以在退休時光里,讓自己的命運之花好好綻放。 這也是我讀《命運》這本書的切身感受。 01.擁有豁達的心態 《命運》中的阿太,是一個能坦然面對衰老與死亡的人。 她從六七十歲開始,與老姐妹組團觀摩他人死亡,覺得死不過就是瓜熟蒂落,坦然面對生命的終點。 這讓我感知到退休后無需將衰老視為負擔,我們可以把這當成生命的歷程,好好活好每一個當下,好好去做自己想做愛做的事。 這種接納,能讓我們擁有平和的心態。 你看阿太雖然年老體衰,但她依然每天會活動,翻土種菜就是個閑不下來的人,養育孫輩也是她的寄托,她有著自己想做的生計與精神的寄托。 我想,如果我們生活中,能保持這種生活的勁頭,生活也會過得挺有意思。 02.學會平衡生活 在《命運》中,阿太不會介入子女的生活, 她收養了三個孩子培養他們長大,卻始終對孩子們沒有要求,生活中非常尊重他們的想法。 她支持養子楊北來、楊西來遠赴馬來西亞發展,孩子們請她去住大房子,她還是愿意待在自己的老屋,與孩子們保持適度距離。 她說:我就把我認為對的活法活出來,如果他們也覺得對,就跟著這樣活;他們若覺得不對,就自己找。 我活到那個時候終于知道了,我們能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陪著。 在她看來,不干涉孩子,陪伴就是最真情的告白。 這是一種睿智,也是一種清醒。 這讓我想到退休后,社交圈子變窄,但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因此而變得無趣,因為生命的能量,是需要我們自己去拓展的。 可以在線上結交同頻的朋友,這種情感的弱聯系,其實也能夠溫暖彼此。 建立新的社會聯結,在緩解孤獨感的同時也能豐富精神生活。 03.保持生活的韌性 阿太是閩南人,生活中的她是一個敢于與命運死磕的人,神婆和她說她的命運不好,她不服氣,漆黑的夜晚去找神婆理論。 神婆也是看了她不認命的勁,選了她做自己的兒媳。 還有在生活最艱難的時刻,丈夫杳無音信,她去做重體力活,為維持生計,挖土種地瓜,平淡的歲月中也泛著暖暖的溫馨。 …… 她這種敢與生活死磕的韌性,也很值得我們學習。 讓我想到,人活著一定要有韌性,這樣不管處于什么困境,都能支撐自己活下去。 退休后,我們也可以尋找自己的愛好與寄托,比如可以在自己擅長喜歡的領域深耕,在愛好中找尋歸屬感。 比如我每天的日更,就是自己精神情感的寄托。 一個擁有心里韌性的人,才能走得更遠。 退休以后,對于身體的疾病、孤獨等也不要過度擔憂,這些我們無法逃避的,但可以讓它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雖然萬物皆有裂痕,但那也是光照進來的地方不是嗎? 生命的不完美,恰恰也是希望與成長的入口?。 ![]() 寫在最后: 《命運》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生命就是在無常與有常之間交替進行。 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活法”比“命運”更重要。 退休以后,接納生命的起伏,以獨立接納的心態面對衰老,最終我們能在生活的自主與隨性中找到平衡。 正如書中所說:命運的奇特,往往在于不可預知性。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不放棄不拋棄,有韌性,只要活下去,命運終是贏不了我們的。 你認同我的觀點嗎? 歡迎大家掃下方二維碼鏈接我,與姚姚一起共同成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