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步: 第三步:設為星標☆。 ![]() 麥浪周記:2025年第20周 “經過錯誤,你才得到真理!我是一個人,因此我會犯錯誤!你決不會達到真理,你不犯十四次錯誤,那就多半要犯一百一十四次錯誤哩。……在自己的路上走錯了,比在別人的路上走對了強些。在頭一種情況下,你是一個人,在第二種情況下,你簡直是一只鳥兒。真理不會逃避你的,但是生活卻可以受束縛的。例子是有一些的。而且我們現在正作著什么事情呢?在科學、進化、思想、發明、理想、目的、自由主義、判斷、經驗和一切事情,一切事情,一切事情上,我們都還是在學校的預備班里哩!我們寧愿靠別人的意見過生活,我們弄慣了。我說的對嗎,我說的對嗎?” ——《罪與罰》 現在,在西方世界,占星師的數量是科學家的三倍。迷信和非理性重新獲得了強大的基礎。我們生活在一個日益庸俗、粗鄙和殘暴的社會。 每種語言都是打開一個新世界的種子……一種語言的死亡就等于一個可能性世界的消失。 我堅信偉大的藝術為痛苦和不公提供了諸多補償。 納博科夫:能講述真相的只有虛構。 ——《漫長的星期六:斯坦納談話錄》 美術館的重點不該是教導我們如何熱愛藝術,而是啟發我們借著欣賞藝術作品而愛上藝術家所鐘愛的事物,此差異雖然微小,但至關緊要。 藝術的真正目的是要創造一個不再迫切需要藝術的世界,一個藝術不再顯得如此特殊的世界。我們目前濃縮于美術館內予以頌揚珍愛的那些價值觀,在那個世界里將會普遍散布于地球上的每個角落。我們如果一面自稱是藝術愛好者,同時又希望社會在未來能夠不再對藝術如此大驚小怪,這兩種論點并沒有互相矛盾。 藝術的真正志向應該是降低世人對藝術的需求。并不是說我們有一天應該對藝術探討的對象——包括美、深刻的意義、良好的感情關系、對于自然的欣賞、對于人生短暫的體認、同理心、慈悲心等——失去熱愛,而是說我們一旦吸收了藝術表現的理想之后,便應該致力在真實世界實現藝術僅能象征的事物:畢竟,不論是多么優雅熱切的藝術作品,終究也只是一種象征。藝術愛好者追求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打造一個藝術作品不再那么具有必要性的世界。 ——《藝術的慰藉》 書籍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它包藏著一種生命的潛力,和作者一樣活躍。不僅如此,它還像一個寶瓶,把創作者活生生的智慧中最純凈的著華保存起來。我知道它們是非常活躍的,而且繁殖力也極強,就像神話中的龍齒一樣。當它們被散布在各處以后,就可能長出武士來,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如果不特別小心的話,誤殺好人和誤禁好書是同樣容易的事。殺人只是殺死了一個理性的動物,毀滅了一個上帝的影像;而查禁好書則是扼殺了理性本身,破壞了我們瞳仁中上帝的圣像。許多人的生命可能只是土地的一個負擔,但一本好書卻相當于把杰出人物的寶貴心血熏制后珍藏了起來,目的是為著未來的生命。 ——約翰·彌爾頓(英國思想家、詩人) 在整個人生旅途中,我一直與書籍相伴而行。而在任何時候,只要我需要,它們都會不遺余力地幫助我。當我老去而漸感孤獨時,是書寬慰了我,是書卸下了我肩上無所事事的重負,讓我從各項令人厭惡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我淡忘憂傷和悲痛。它已經占據了我的整個靈魂。 ——《蒙田隨筆全集》 所有人都想幸福地生活,然而對于看清楚是什么創造了幸福的生活,他們卻處于迷霧之中。獲得幸福的生活如此之難,以至于一個人——如果他在路線上犯了錯誤——越是急切地走向它,他離它也就越遙遠。如果那條路通往相反的方向,速度本身將會成為更大距離的原因。 對于智者而言,用以展示他的靈魂的材料在財富中比在貧困中更加豐富,這有什么可懷疑的呢?因為在貧困之中,唯一一種德性就是不屈不撓、不被壓垮;然而在財富之中,自制、慷慨、勤勉、條理和寬宏都有了廣闊的空間。 ——塞涅卡《論幸福生活》 ************* 書店里的聲音: “是第二次來,也是最后一次,明天就要回馬來西亞了。”聽到我“是第二次來對吧”的問話,一位客人這樣回答。原來她是從馬來西亞來中國旅游的華人,簡單聊過之后,得知她是第三代華人,祖籍莆田。“有這樣一家書店,真好。”臨走時,她說,并帶了一份麥浪盲盒回去。 “何老師,我那天在麥浪加班撰寫的專利獲得授權了。”會員莊莊說。 “哪個位置都想坐一下。”一位第一次走進麥浪的客人說。 “她們太厲害了,獎勵她們一下。”Nicole和怡晴用劉健包裝花的布料做了一個單肩包(圖見后面),莊老師忍不住在精神上嘖嘖贊嘆,在物質上也不含糊,請她們喝了梅酒美式和燕麥拿鐵。 “這環境,人間仙境啊。”一位樸樸小哥邁著急匆匆的步伐送貨上樓,邊四處張望邊說。 “所以看書可以有更好的人生觀。”和丟貓復盤周六晚上的讀書會時,她說。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