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說鳥事】 段文科的2張相片我收藏了 戶外活動 編者按: ![]() 有20多年的時間了。當時,我有一個房子裝修,好友設計內裝的時候,就出了一個主意,把鳥片掛在墻上。于是,就選擇了《鳥網》上幾位著名大師約了一些片子。其中就有段文科。 段文科,《鳥網創始人》。我看中的是他的一組丹頂鶴片子。我是和當時的鳥網秘書長黑嘴鷗(網名)聯系的,他通過QQ傳給我,還和我說,段總說了需要什么就吱聲。 ![]() 秘書長在把照片傳給我的時候,我們聊起兩張相片的拍攝經過。 那時候,拍丹頂鶴可不和現在一樣容易。為了拍攝到這樣畫質的片子,他們籌備了很長時間。 ——先是觀察。一個是觀察鳥常出現的地點;一個是觀察可以拍好的視角。 ——之后試探。帳篷防放置也有講究,先遠后近,慢慢叫鳥適應。不然的話,這么大的一個異物擺在面前,一定會把鳥嚇到不來這里。叫鳥有一個從懼怕到熟悉的適應過程。 ——最后拍攝。拍攝的過程極其艱難。丹頂鶴極其機敏,就是快門聲都會使它躲避。還有在春季,早晨進入拍攝的地時,都凍著,等到拍完中午了,化開了。從蘆葦蕩里出來得深一腳淺一腳的。路程不遠,難以忘懷。 秘書長還告訴說,這些片子是段總和省攝影家協會領導一起拍的。拍得時間很長,可好的片子卻不是很多。 可惜了,當我帶著文件去圖片社打印的時候,遇到了問題。打印出三四米長畫幅的相片沒有問題,問題是文件太小,打印出來的片子效果不如樣片。那個時候,機器設備和現在也不一樣,哪像現在,億像素的設備多得是。 我們都經歷了拍鳥從難拍到好拍的這樣一個過程,也經歷了鳥片記錄到創作好作品這樣一個階段。每一個階段中都有明顯的明確的標志物或標志事,其中我收藏的段文科的兩張丹頂鶴作品就是那個時期創作的優秀作品的記錄。 ![]() 最近一次與段文科接觸是在前不久。他住的那里有一個農莊,農莊主家院子里經常有原雞出沒,于是,就指導莊主把原雞“養”了起來。這個雞我和好友們曾經費過好多氣力都沒有拍好的一只鳥。 那天去了那里,段總還專門看了我們。 |
|
來自: 新用戶2223N9xr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