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不老 青春永駐文/姜朋飛 暮春時節,草木生長甚蕃,可謂是一年中的“青年”時期,而五四青年節也恰于此時到來。青年,一段寶貴時期,不禁令人想到美好容顏、健壯體魄、無盡希望……后生可畏,青年人的未來潛力無窮。日升月落,歲月悠悠,不覺已屆而立之年,人生的“青年”似乎即將離我而去。回望過去,我虛度了太多光陰。曾幾何時,我也是一個意氣風發的青年,胸懷遠大理想,對未來滿懷期待。但隨后生活的變故,讓我悲觀而痛苦,這其中就包括疾病折磨、身體缺陷、家庭矛盾、情感挫折等。它們改變了我坦蕩無畏的心境,使我荒唐頹廢、悲觀厭世。我時常追悔過去,面對旅途風光也郁郁寡歡,對生活滿懷抱怨,感到人生就是無聊與痛苦之間的“鐘擺”。而這種狀態,讓我在回憶過去時,又加重了痛苦與悔恨,令人在這種惡性循環中飽受折磨。隨著閱歷的增加、心性的成熟,我對生活開始抱著一種平常心。我漸漸跟人生的缺陷和解,擯棄掉了那折磨人的完美主義。生活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得到某個事物就意味著失去其他,所以人生的失去和缺憾是常態。文學寫作讓我重拾對生活的熱愛,我開始發掘身邊的美好,欣賞四季景色,在努力為他人帶來溫暖與希望的同時,也點亮了自己的心靈。我努力抓住青春的尾巴,珍惜當下,不讓生活留下遺憾,在文學寫作和工作事業的進步中,盡力實現人生價值,彌補過去的悲觀抑郁和年華虛度的損失。但我仍感到歲月無情,也許用不了多久,青春歲月就將消逝。難道韶華逝去、容顏衰老之時,我就要放棄人生理想了嗎?顯然不會。我將終生堅持寫作,也一生追求心之所向。其實青年節,又何止是年輕人的節日呢?作家塞繆爾·厄爾曼曾在文章《年輕》中寫道:“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于時間塵埃之中。”誠哉斯言!而塞繆爾自身也正是這句話的寫照,他年逾70才開始寫作。他這種老驥伏櫪、勇敢追夢的精神令人欽佩,而他的文章《年輕》也震動了美國文壇,讓他在古稀之年實現了作家夢。我認識的一些文友何嘗不是如此?有人70歲高齡還在學習寫作,文章接連見報;也有人只有小學文化,在底層工作了半輩子,四十多歲轉行寫作和文化教育,實現了人生逆襲……是啊,心若不老,便青春永駐。任時序變換,斗轉星移,若有一顆追夢的心,又何需“高堂明鏡悲白發”?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愿你我歷盡千帆,歸來仍是青年。
點擊視頻,鏈接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