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說到的蠢齋邢量,他有一位同住在葑門邢家巷的族孫,名叫邢參,字麗文。 ![]() 滄浪亭五百名賢小像 滄浪亭五百名賢贊曰:孫康之徒, 袁安之流 。砥行立節(jié) ,古人與游。 孫康是晉代今河南人,常常讀書至深夜,家貧買不起油燈,想盡各種辦法來夜讀。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他發(fā)現(xiàn),書上的字在雪地里看得很清楚,孫康非常高興,忙就著雪光看書。忙坐雪地里看書,時間長了手腳長滿凍瘡而不覺。 袁安是東漢時期名臣。建武年間洛陽連降大雪,積雪深厚導致道路阻塞。洛陽令在巡訪災情時發(fā)現(xiàn),袁安不像其他人一樣外出討食,而是顧慮雪災中百姓困苦而臥床。此后,“袁安臥雪”成為寒門士人甘受困厄仍堅持氣節(jié)的代名詞??。 從這兩個典故可以看出來形參的家境貧寒,熱愛讀書。有一年蘇州下大雪,他的好友祝枝山和名士朱凱怕他斷炊,提了些吃食去看他。看到的是他在寒冷的屋子里渾然往我,手執(zhí)書卷,吟誦不輟。 邢參愛讀書不假,但不愛讀八股文,絕意仕途。 關于邢參的生平事跡,明代筆記作家王锜(1432-1499),字元禹,號葦庵,別號夢蘇道人,在他的《寓圃雜記》中,記有他的小傳和生平事跡,蘇州圖書館有借。從這本書中,也可以看出兩人交往匪淺。形參想要看書,就雇船到王琦家,一看就是十來天。有時連妻子也忘了告訴。幾日不見身影,妻子到處托人打聽他的去處。后來妻子去世,他孑然一身,不再續(xù)起,在破屋內,終日讀書為樂。 有一點,他和邢量很像,脾氣古怪,不愛交際應酬,很少參加宴飲。《婁葑鎮(zhèn)志》中,說他和吳寬、文徵明、蔡羽等并稱“東莊十友”,以他不愛參加觥籌交錯的個性,應該榜上無名。文徵明詩文中有記載,邢參不輕易接受別人的幫助,也不肯在別人家吃一頓飯,即便家里斷火,他冷粥殘飯也將就。 東莊為當時禮部尚書吳寬的宅園。他常在東莊內舉辦雅集,與文友詩酒唱和。邢量不愛這些活動,極少參加。東莊十友分別是:吳爟、文徵明、吳奕、蔡羽、錢同愛、陳淳、湯珍、王守、王寵和張靈。 邢參雖不是東莊十友中的一員,但和這些人都有詩詞往來。他遺留下來的詩詞也有多首,都收錄在他的《邢處士集》中。 他還與祝允明、杜啟、浦應祥、文徵明、蔡羽、朱存理、等參修了正德年間王鏊所編《姑蘇志》的活動。 邢參晚年筑草屋于虎丘之西,去世后也葬于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