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家長都曲解了“快樂教育”的真諦。 之前也聊過,什么所謂的“和孩子做朋友”,本質上是句“看上去很美”的話。 但凡自己帶過孩子就明白,你今天要跟他做朋友,明天他就要蹬鼻子上臉。 有沒有例外?當然有。 但絕大多數的孩子,禁不住這種“平等”。 很多孩子不會想那么多,就像之前那篇聊到孩子和誰比較親這個問題, 最后我覺得評論區里一老哥說的最在理。 ![]() 真的,你考慮什么“付出”、“包容”、“貢獻”…… 到最后看的,還是誰能給孩子玩手機…… 挺無奈的,但我相信家長們也知道,這有時候就是真理——孩子哪懂那么多?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因此我懶得反對那些非要跟孩子做朋友的家長們。 但不管你怎樣“平等”,這兩件事兒上,你必須不能縱容。 因為,如果你縱容孩子做這兩件事,等同于害他。 ![]() 01. 拖拉 不要覺得這件事兒無所謂。 你可能會覺得: “拖拉也沒什么,反正到時間完成不就行了?大不了多催幾次。” 但你要知道: 孩子拖拉,很多時候就是個表象。 你以為他是單純的拖拉? 拖拉的背后,是孩子的自律性差,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的表現。 上學的時候,你還能催催他,以后怎么辦? 自律差,會直接影響到他未來的很多事——事業、婚姻、社交…… 說近點,拖拉的孩子,絕大多數學習全靠催,成績純靠管,等上了初高中,家長根本催不動; 說遠點,拖拉的孩子耽誤的真不止學習,以后步入社會,沒人管,自己沒有內驅力,哪有老師來喂飯? 時代變化快,你不學習,就要被淘汰。 02. 發脾氣 發脾氣真的不是小事兒。 你發現沒? 總有這樣一種人,明明沒啥大事兒,但就是容易發脾氣。 這種人,很多就是因為從小喜歡發脾氣,被慣壞了。 生氣在他們的潛意識中,已經成為一種正常的情緒。 生活不順發脾氣、 心情不好發脾氣、 睡覺沒睡好也發脾氣…… 對他們而言,或許發脾氣很正常,但對普通人而言,這樣的人等同于“定時炸彈”。 不說在未來走向社會,這種脾氣會傷害多少人, 單說現在在學校,這臭脾氣就很難交到朋友。 你愿意理一個動不動發脾氣的人嗎? 一個人,如果甘愿成為情緒的奴隸,那面對生活中的種種誘惑,又怎能抵擋得住? ![]() 03. 家長心疼孩子,這都能理解,但別把“溺愛”當“關懷”。 出門在外,誰不是爹媽的心頭肉? 你現在可以慣著他,可以后出去,誰慣著他? 話難聽,但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 當孩子拖拉時,不要只會“催催催”。 從現在開始,家長協助孩子完成自己的“生活計劃表”,并且嚴格執行。 拖拉看似是性格,但很大一部分源自習慣, 從小有條理、有計劃的孩子,才能在成年后,管好自己的生活。 當孩子亂發脾氣時,用行動告訴他,生氣不會解決任何問題。 為什么孩子愛發脾氣? 因為你的行為在告訴他——發脾氣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 首先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孩子“有樣學樣”。 其次,在孩子不合理的發脾氣時,要懂得狠心——哪怕他情緒再失控,也不要順著他。 長期讓他從“發脾氣”這件事上嘗到甜頭,久而久之,就會讓他忘記解決問題的其他方式,更會讓他誤解——“有道問題無法解決,發脾氣就好了啊。” 這種錯誤的觀念,家長一定要扼止。 很多“壞習慣”,實際上都是父母小時候的縱容導致的, 為什么有些孩子,懂禮貌又聽話,長大以后也越來越有出息? 實際上這些都離不開家長的教育。 家庭教育,從來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 落實到行動中,才能真正實現家校共教的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