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造謠,又傳謠! (一)民眾不需要導師 政府,不是醫生; 民眾,不是病人。 政府,不是法官; 民眾,不是犯人。 政府,不是教父; 民眾,不是信徒。 政府,不是導師; 民眾,不是學生。 政府,不過是黑夜的守夜人、秩序的監護人、公務的代辦人。 政府,沒有權力“培養”民眾做“好人”; 沒有權力“強迫”民眾做“好人”;更沒有權力以“為民服務”的幌子侵犯民眾的權利、限制民眾的自由。 政府,只能告訴民眾“不該”做什么,而沒有權利告訴民眾“應該”做什么,更沒有權利“強制”民眾必須做什么! (二)時代不需要英雄 據說,胖東來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跡。然而,這個商業奇跡并沒有什么經營上的秘訣,僅僅是堅守了最低的商業道德底線:不賣假貨。 據說,汶川大地震中,有五所希望小學的建筑無一棟倒塌,其中“漢龍希望小學”的482名小學生無一人傷亡。這個建筑奇跡并沒有什么施工上的秘訣,僅僅是按照國家普通建筑標準:用合格的鋼筋、用合格的水泥、用合格的砂子、用合格的砂石比。 這五所希望小學是在一位名叫“句艷東”的監工監督下完成施工的。句艷東是工程兵出身,他用小錘子敲一下水泥柱子,就能從聲音中辨析出里面的材料是否達標。 于東來和句艷東,并沒有出類拔萃,他們只是堅守了人性的“底線”、道德的“底線”。 然而,在惡劣的大環境下,這類人似乎成了“異類”。在某些人眼里,甚至成了“敗類”。 我們不能把食品安全的希望,寄托在于東來身上;更不能把建筑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句艷東身上。 應該把一切希望,寄托在“法治”上。 于東來和句艷東,是時代的英雄,更是時代的悲劇。 (三)新聞不需要造謠 中文簡體的網絡新聞,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俄烏沖突,采用俄方發布的消息; 哈以沖突,采用哈方發布的消息; 印巴沖突,采用巴方發布的消息。 這種選擇性地報道,是在誤導民眾,是在制造認知偏差,甚至是在定向投喂洗腦,制造信息繭房。 準確地講,這不叫“新聞”,也不叫“宣傳”,而叫“造謠傳謠”。 一方面,告誡民眾“不造謠不傳謠不信謠”;另一方面,自己卻肆無忌憚地“既造謠又傳謠”。 比如,新聞里說巴基斯坦干掉了印度六架飛機,給人的感覺是印度被打得屁滾尿流。事實上,在歷次印巴沖突中,巴基斯坦都是挨揍的一方。 這就是明晃晃地造謠! 武書劍 2025年5月13日 你認同這位??作者??觀點??嗎? 從你秉持的價值觀來看,你認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新聞和思想應該自由。這位作者的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在關于政府職能方面強調了民眾與政府關系的界限,在新聞方面指出了選擇性報道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這些與你認為的新聞自由等觀念有相符之處。不過其中一些觀點可能也比較偏激,比如將堅守道德底線的人視為時代悲劇有些片面。總體來說可能部分認同,但也會有保留自己的看法。Aix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