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天上飛的飛機還都是木頭架子加帆布拼起來的"空中脆皮"。飛行員們連降落傘都沒有,腰里別把手槍就敢上天。 誰也沒想到,短短三十年人時間,這些"脆皮"就分化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戰爭機器。轟炸機像裝滿炸藥的空中郵車,戰斗機則是提著機關槍的飛天警犬。 最早大家都沒想明白飛機該干啥。法國人一開始將機槍架在機翼上打敵人放出來搞偵察的氣球,德國人則是往飛機肚子里面塞手榴彈,這樣一來就有了戰斗機和轟炸機的模型。 直到1915年,俄國飛行員別列津科夫突發奇想,把16顆手榴彈綁在飛機上,飛到德國陣地直接往下扔。 雖然準頭差得能氣死投彈手,但這種"從天而降的打法"讓所有人開了竅:飛機原來能當炸彈卡車使! 同一時期,法國飛行員加羅斯在機頭裝了個7.7毫米機槍,發現能追著偵察機打。 這種"你追我趕"的游戲催生了戰斗機。說白了,轟炸機的主要任務是帶著炸彈對付地面的重要目標,而戰斗機的主要任務是對付空中的敵人。 轟炸機和戰斗機的外形看上去就知道不是一路人。轟炸機個個膀大腰圓,像懷孕的信天翁。 ![]() 二戰時德國的He-111轟炸機,機翼下能掛1噸炸彈,肚子里還能塞4噸,活脫脫空中油罐車。 現代戰略轟炸機更夸張,B-2隱形轟炸機展開機翼比足球場還寬,載彈量夠把整個街區從地圖上抹掉。 戰斗機則是精瘦的獵豹。美國F-16戰斗機空重才8噸,跟一輛卡車差不多重。為了飛得快,機翼薄得能當菜刀,座艙蓋低得飛行員得縮脖子。 ![]() 轟炸機的體重,決定了它不擅長與敵人在空中搏斗,而戰斗機的小巧靈活,就擅長在空中搏斗,但是卻無法對地面的敵人造成像轟炸機那樣的巨大傷害。 轟炸機飛行員是技術工種,除了會開飛機外,還得會算拋物線。 比如二戰時的英國蘭開斯特轟炸機投彈手,在執行任務時,要算準飛機速度、風向、炸彈下墜時間,誤差超過50米就算不合格。 現代的轟炸機更高級,GPS制導炸彈甚至能鉆進地下,但原理還是"把炸彈扔到指定地點"。 戰斗機飛行員是格斗高手。一戰時他們舉著機槍玩"空中拼刺刀",現在改玩導彈。 ![]() 例如美軍的F-22戰斗機能在9G過載下咬住敵機尾巴,這種機動性轟炸機想都不敢想,要是讓B-52轟炸機做這個動作,飛機當場就得散架。 1940年的不列顛之戰中,英國噴火式戰斗機像牧羊犬趕狼似的,把德國轟炸機群攪得七零八落。 這場仗證明,沒有戰斗機護航的轟炸機就是活靶子。但到了1945年,美國B-29轟炸機群把東京燒成火海時,戰斗機反而成了配角,這時候拼的是誰能把更多炸彈扔到指定位置。 冷戰時期,這種分工更明顯了。蘇聯圖-95轟炸機繞著日本畫圈圈,美國就得出動F-15戰斗機盯著。 轟炸機和戰斗機雖然都是飛機,但是他們在執行任務的時候,戰斗機更像是獵人,獵物就是轟炸機,而轟炸機的獵物卻不在空中。 到了21世紀,這兩種飛機開始玩"跨界"。俄羅斯的蘇-34戰斗轟炸機,既能像戰斗機那樣在空中搏斗,又能像轟炸機那樣扔制導炸彈。 美國的F-35戰斗機更絕,掛著炸彈還能玩隱身,活脫脫的像是"刺客型快遞員"。 不過本質還是沒變。戰略轟炸機B-2還是得靠加油機才能全球到達,戰斗機F-22還是得圍著航母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