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位哲人說,有時你戴上了快樂的鎖鏈,就像奴隸被鎖在船槳上。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審題指導】 快樂本該是自由的,鎖鏈象征著束縛。材料中“有時你戴上了快樂的鎖鏈,就像奴隸被鎖在船槳上”這句話意指,某些時候表面上給你帶來快樂的事物,實際上可能限制你的自由。 審題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分析何謂“快樂的鎖鏈”。表面上看,快樂是積極自由的體驗,但若過度追求感官愉悅或依賴外在刺激獲得短暫的快樂,反而可能使人喪失自由,陷入一種被快樂“奴役”的狀態。第二,思考人們為何甘愿戴上“快樂的鎖鏈”。可能是逃避現實的壓力,或是盲目追逐潮流,抑或是用虛假快樂掩飾內心的孤獨空虛。第三,探討如何掙脫“快樂的鎖鏈”。要遠離讓人沉溺其中、阻礙成長的一時之快,要追求引領積極人生態度的持久快樂,更要學會獨立思考,保持清醒,辨別不同層次的快樂,審慎選擇。 寫作時,不要簡單否定所有快樂,也不能脫離束縛空談快樂,要結合生活實例,揭示“快樂的鎖鏈”的危害,最終指向積極的人生態度————做清醒的快樂掌控者,而不是被欲望主宰的奴隸。 【佳作展示】掙脫“快樂”的枷鎖,尋得心靈本真 哲人曾言:“有時你戴上了快樂的鎖鏈,就像奴隸被鎖在船槳上。”這句話如同一記警鐘,提醒我們重新審視快樂與束縛的關系。 在這個追求快樂的時代,我們常常陷入對快樂的盲目追逐,殊不知,過度追求或錯誤理解的快樂,可能會成為束縛我們的鎖鏈,讓我們失去心靈的自由與本真。 生活中,人們對快樂的追求往往呈現出一種狂熱的狀態。商家為了盈利,不斷制造消費熱點,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讓許多人誤以為擁有更多的物質就能獲得快樂。于是,有人為了購買新款電子產品、時尚服飾,不惜背負巨額債務,淪為物質的奴隸。社交媒體的興起,讓人們渴望通過點贊、評論來獲得認可與關注,為了塑造完美的人設,精心包裝自己的生活,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虛擬的社交世界里,卻忽略了真實的情感交流。這些表面的快樂,如同華美的鎖鏈,將人們牢牢鎖住,讓我們在不斷追逐的過程中,逐漸迷失了自我,離真正的快樂越來越遠。 這種被“快樂”束縛的現象,源于人們對快樂的錯誤認知和過度依賴。我們將快樂簡單地等同于物質的滿足、他人的認可,卻忽視了內心的感受和精神的需求。當我們把快樂建立在外界的標準之上時,就必然會陷入不斷追逐的循環,因為外界的標準是永無止境的。而且,過度追求這些表面的快樂,會讓我們的內心變得浮躁和空虛,無法靜下心來感受生活中真正的美好。就像希臘神話中被鎖在船槳上的奴隸,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劃槳,看似在努力追尋某種“快樂”,實則失去了自由和自我。 真正的快樂,應該是內心的寧靜與滿足,是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我價值的實現。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隱田園,過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他擺脫了官場的束縛和世俗的紛擾,在田園生活中找到了內心的寧靜與快樂;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但他始終保持著豁達樂觀的心態,在文學創作中抒發情感,在與朋友的交往中享受生活。他沒有被仕途的不順所困擾,而是在逆境中追尋到了真正的快樂。這些人明白,快樂不是外在的華麗裝飾,而是內心的堅守和對生活的獨特感悟。 要掙脫“快樂”的枷鎖,我們需要學會審視自己的內心,明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要盲目跟從他人的腳步,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同時,我們要學會在簡單的生活中發現快樂,用心去感受陽光的溫暖、花朵的芬芳、家人的關愛。此外,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世界,讓自己在追求熱愛的事物中實現自我價值,獲得真正的滿足和快樂。 快樂本應是生活的調味劑,是心靈的滋養品,而不是束縛我們的鎖鏈。讓我們掙脫那些虛假快樂的枷鎖,回歸心靈的本真,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在真實的體驗中追尋屬于自己的真正快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擺脫像奴隸被鎖在船槳上的困境,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馳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