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國內不少黃金微針品牌在推廣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乃至“敏感肌”。應該說,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不是中國人首先嘗試的,而是韓國醫(yī)生率先應用,并發(fā)表了多篇論文。然而,目前在國外,包括韓國,已經很少有醫(yī)生使用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了。要把這個問題看清楚,既要懂玫瑰痤瘡和敏感肌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也要懂黃金微針的作用機制,更要知道韓國醫(yī)生使用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來龍去脈。相關知識量非常大,想不被品牌方帶著走,還真有點兒難。今天,我就冒著被品牌方打壓的風險,把這個問題講清楚。首篇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臨床研究由韓國醫(yī)生觀察的是路創(chuàng)麗的點陣射頻微針。在論文中規(guī)范的寫明了無商業(yè)資助。其實,除了中國醫(yī)生后期發(fā)表的相關論文,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其他論文均來自韓國。這是因為,現在大家使用的49針的黃金微針,最早是由韓國再希思公司于2009年研發(fā)上市的,可以說,韓國是黃金微針大國。不過,這第一篇嘗試性研究,雖然得到了陽性結果,但還是有不少問題的。首先,韓國醫(yī)生之所以嘗試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是認為痤瘡與玫瑰痤瘡都屬于皮脂腺疾病,而黃金微針治療痤瘡的效果是肯定的。但這位醫(yī)生的認知是錯誤的,痤瘡與玫瑰痤瘡在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上完全不同。不過,這位韓國醫(yī)生顯然知道,玫瑰痤瘡有更好更溫和,無創(chuàng)的治療方法。對于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如對長期藥物治療耐藥的患者,或不想進行口服或口服藥物治療的患者,如孕婦,點陣射頻微針可能是一種治療選擇。這個結論既客觀,又保守。研究者顯然不認為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是優(yōu)選的治療方法。2017年韓國醫(yī)生嘗試使用SYLFIRM非絕緣黃金微針(國內叫黑耀雙波)來封閉玫瑰痤瘡鼻部擴張的血管。該研究利用射頻的電凝作用,凝固了鼻部擴張的血管,然而,沒有進行長期隨訪,不清楚被封閉的血管是否出現再通。2020年韓國發(fā)表了題為“新型有創(chuàng)脈沖式雙極射頻治療尋常痤瘡和玫瑰痤瘡相關面部紅斑的療效觀察”的論文。可能是期刊沒有要求,該論文沒有說明商業(yè)利益沖突。該研究使用了SYLFIRM非絕緣黃金微針使用的能級為4-6,深度為1.5mm。重疊<10%。這篇研究觀察了非絕緣黃金微針對痤瘡后紅斑(紅色痘印)和玫瑰痤瘡紅斑的效果。該篇研究重點討論了對痤瘡后紅斑(紅色痘印)的治療作用和原理。顯然,這篇論文質量不高,只是一種嘗試性研究,并沒有針對玫瑰痤瘡進行專門的實驗設計和分析,而是泛泛的說對皮膚紅斑有效。研究者也建議進行更大規(guī)模的進一步研究。2019年、2021年,韓國黃金微針的鼻祖—再希思公司終于發(fā)表了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相關論文,并且是治療原理的基礎研究。研究者使用的是Jeisys公司的第三代黃金微針POTENZA。韓國醫(yī)生很誠實的在論文中表明了品牌方的資助。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2篇論文大概率是再希思公司聯合醫(yī)學院校定制的論文。在2019年的題為“射頻照射可減輕小鼠皮膚中 UVB 誘發(fā)的玫瑰痤瘡的血管生成和炎癥”的結果顯示:射頻 (RF) 照射在體內和體外的UVB誘發(fā)的酒渣鼻模型中,可減少表皮層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促炎細胞因子、血管生成相關炎癥因子和VEGF的表達。RF照射可減弱VEGF誘導的血管生成相關過程,例如血管形成、細胞遷移和內皮細胞增殖。在2021年發(fā)表的題為“射頻照射調節(jié)玫瑰痤瘡中TRPV1相關的灼燒感”的文章中,結果顯示:射頻 (RF) 照射可降低暴露于 UVB 的體內模型以及接受 UVB 或熱處理的體外模型中的 TRPV1 活化和神經肽表達。RF 照射減弱了神經肽誘導的巨噬細胞活化和炎癥分子表達。出人意料的是,韓國再希思公司的這兩篇研究雖然使用的是雙極點陣射頻微針。在文章的各個部分均探討的是射頻,而非點陣射頻對玫瑰痤瘡的有益作用。主要原因是這兩篇論文進行的動物實驗只使用了黃金微針的射頻進行了照射(無創(chuàng)),而沒有進行模擬人體的針刺進入皮膚的治療方式。在上文提到的再希思公司2019年發(fā)表的題為“射頻照射可減輕小鼠皮膚中 UVB 誘發(fā)的玫瑰痤瘡的血管生成和炎癥”論文中展示了2例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患者的案例,但僅僅是提了一下,完全沒有提供治療參數。我國專家在2021年發(fā)表了題為:“非絕緣點陣微針射頻治療難治性玫瑰痤瘡的療效和安全性:一項為期 48 周的前瞻性觀察研究”的論文。該研究使用了以色列美迪邁的非絕緣黃金微針設備(請?zhí)貏e注意,美迪邁已經被中國醫(yī)藥公司收購了)。能量6-12W,深度:2.5mm,重疊率:10%。因為,在討論部分研究者分析了高能量黃金微針對玫瑰痤瘡的不利影響。首先,皮膚(真皮層)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才能誘導膠原蛋白重建,但該溫度也可能是激活TRPV通道的閾值溫度,這可能引發(fā)面部潮紅和灼熱等癥狀。其次,高能量將不可避免地引起患者疼痛,并且需要外用麻醉劑,麻膏與高溫一起,可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而加重玫瑰痤瘡。第三,即使在皮下(真皮)釋放熱能以保護表皮,高能量(針體熱量傳導到淺層)仍然可能影響表皮并引起皮膚屏障功能障礙。2022年,韓國激光美容專家在新出版的專著中專門用一章的篇幅講解了點陣射頻微針(即黃金微針)。然而,如果紅斑很嚴重,如玫瑰痤瘡,在黃金微針治療后,紅斑會加重,紅斑會持續(xù)更長時間,黃金微針治療應推遲,直到紅斑消退。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研究屬于嘗試性研究,只是提供了玫瑰痤瘡的一種備選療法,但連發(fā)表論文的作者都認為只是一種其他療法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替代方案。而且,目前發(fā)表的論文,除一篇來自中國外,全部來自韓國。要知道,生產黃金微針設備的國家很多,例如以色列盈美特、美國賽諾龍的Profound,甚至我國的半島黃金微針,都沒有發(fā)表過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的論文。玫瑰痤瘡在黃金微針治療后會加重,要等玫瑰痤瘡紅斑消退后才可以進行黃金微針治療。論文屬于嘗試性研究,科研論文數不勝數,且對嘗試性臨床研究的要求不高。而專著卻很少,且寫到書里的內容一定要有足夠的證據,通常是醫(yī)學界共同認可的內容。首先、玫瑰痤瘡是一種慢性皮炎,尤其是紅斑毛細血管擴張型,由于炎癥,皮膚屏障嚴重受損,對光電治療耐受度差。玫瑰痤瘡是一種對熱高度敏感的皮膚病,高溫是其主要誘發(fā)和加重因素。世界各國的玫瑰痤瘡診療指南均沒有推薦使用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黃金微針是一種射頻設備,而射頻本身的特性使其具有電凝作用,可凝固血管,達到一定的退紅作用。然而,黃金微針的特性注定是極其不適合用于玫瑰痤瘡皮膚的。首先,黃金微針是有創(chuàng)設備,且創(chuàng)傷不小,可以在針尖放電時達到60℃以上的高溫,并形成凝固性壞死。黃金微針的學名的點陣射頻微針,你猜為什么要做成點陣模式?點陣模式的底層邏輯就是由于損傷過大,在損傷區(qū)周圍要留有足夠大的正常皮膚來修復熱損傷區(qū)。一方面,高溫會激活TRPV1受體,使皮膚灼熱感更明顯。此外,高溫帶來的皮膚紅腫,本身就是一種物理性炎癥,這種炎癥會加重玫瑰痤瘡的炎癥。第三,黃金微針會破壞皮膚屏障,這在我公眾號之前的文章中已經探討過了。而高溫會蒸發(fā)皮膚中的水分,導致皮膚干燥,這又會加重屏障受損。有些品牌方說黃金微針能修復皮膚屏障,我想問問,第一,作為廠家你搞清楚什么是皮膚屏障沒有。第二,有沒有科學研究的證據?第四:我們需要明確的知道,玫瑰痤瘡的紅斑是疾病的臨床表現,換句話說是疾病的結果,而不是病因。玫瑰痤瘡的紅斑是由于慢性炎癥、日曬和皮膚屏障受損導致的。合理的治療方案應該首先抗炎(口服藥)、修復皮膚屏障(藥妝品)。但是,無創(chuàng)的血管性激光(595nm脈沖染料激光)和光子(強脈沖光)退紅療效不好嗎?明明有療效更好,不良反應更低的退紅方法,非要去用有創(chuàng)傷,且會破壞皮膚屏障的退紅方法,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火苗代表高溫,會激活TRPV1受體,進一步誘發(fā)玫瑰痤瘡從發(fā)表的論文來看,其實臨床醫(yī)生也是對黃金微針有所顧忌的,基本都采用溫和參數,極低的重疊率。我們知道,在做緊膚嫩膚時,黃金微針的重疊率通常為50%。那么,溫和參數的黃金微針是否可以有效治療玫瑰痤瘡?① 再溫和的參數和黃金微針設備,也是有創(chuàng)治療。② 對于大面積紅斑的玫瑰痤瘡,顯然擴張的血管(各種粗細、不同深度)很多。如果參數溫和,凝固血管的作用弱,再通的幾率就大大增加。更重要的是,本來就是點陣模式,并不能作用于所有擴張的血管,低重疊率,更使其只能凝固一部分的血管。而光子和脈沖染料激光,是通過靶色基血紅蛋白吸光后凝固封閉血管的,可以封閉光斑覆蓋到的所有血管,而且無創(chuàng)。如果說,黃金微針治療玫瑰痤瘡還有幾篇文獻作為證據,那么,黃金微針治療敏感肌,完全沒有任何相關論文發(fā)表。敏感肌同樣對熱敏感,同樣有皮膚屏障受損,可無紅斑或伴有輕度紅斑。請問,品牌方和某些專家,搞清楚玫瑰痤瘡和敏感肌的區(qū)別了嗎?搞清楚單極、雙極,絕緣、非絕緣,不同深度,不同脈寬,不同頻率的黃金微針之間的區(qū)別了嗎?1、Park S Y, et al. Clinical and histologic effects of fractional microneedling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on rosacea. Dermatologic Surgery, 2016, 42(12): 1362-1369.2 Ahn T H, Cho S B. Invasive pulsed-type, bipolar, alternating current radiofrequency treatment using microneedle electrodes for nasal rosacea. Medical Lasers, 2017, 6(1): 32-36. 3、Jung Y J, et al.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 new invasive pulsed-type bipolar radiofrequency for facial erythema associated with acne vulgaris and rosacea. Journal of Cosmetic and Laser Therapy, 2020, 22(4-5): 205-209..4.Son M, Park J, et al. Radiofrequency irradiation attenuates angi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 in UVB‐induced rosacea in mouse skin.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20, 29(7): 659-666.5.Oh S, Son M, Park J, et al. Radiofrequency irradiation modulates TRPV1-related burning sensation in rosacea.Molecules, 2021, 26(5): 1424.6.Wang B,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on-insulated fractional microneedle radiofrequency for treating difficult-to-treat rosacea: a 48-week,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 2022, 314(7): 643-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