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連長劉玉明結束了軍旅生涯,準備轉業離開部隊,在路過汽車站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穿著破爛的女乞丐,他漠然地走過,沒有多加留意,但是,就在他踏上車廂的那一刻,一種莫名的不忍讓他回頭一望,驚訝地發現那位女乞丐正拼盡全力地追趕著即將開動的汽車。 1950年夏天的徐州汽車站,退伍連長劉玉明攥著轉業證明正要登車,站臺上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一個裹著破布衫的女人跌跌撞撞追著汽車。 劉玉明鬼使神差喊停了車,轉身剎那,那蓬頭垢面的身影竟是自己失聯5年的妻子梁懷玉,兩人相擁而泣時,站臺上飄著槐花香,恍惚間把記憶拽回6年前沂蒙山區的春天。 沂蒙山深處的洙邊村向來缺水少糧,1944年開春又接到征兵令,村公所門前的槐樹上貼了告示,識字班班長梁懷玉仰著脖子念給鄉親們聽,隊伍里缺人,可村里壯勞力早兩年就參了軍,剩下的不是太老就是太小,村支書急得嘴角起泡,找梁懷玉商量著要婦女們多出力。 19歲的梁懷玉是十里八鄉出名的能干姑娘,家里家外都是好手,她爹腿腳不便,弟弟才10歲出頭,里里外外全靠她操持。 看著村里接連收到陣亡通知書,聽著烈屬們哭啞的嗓子,她心里跟油煎似的,會開了3天,報名冊上還是空著,梁懷玉攥著鋼筆在村公所門口轉悠到月亮爬上山梁。 等到第四天上午,曬谷場擠滿了人,梁懷玉突然撥開人群沖上講臺,辮子甩過的地方帶起陣風,她說要嫁第一個報名的漢子,話沒落地,場子后頭竄出個瘦高身影。 劉玉明踩著鄉親們的驚呼聲跳上臺,滿是汗的手掌在褲腿上蹭了又蹭才敢接報名表,因為他家里窮得叮當響,年邁的父親眼睛瞎了癱瘓在床,母親咳了半輩子患上癆病,還有個未成年的妹妹。 沒曾想梁懷玉說話算數,3天后梁家辦了喜事,陪嫁是兩筐地瓜干,她過門后沒有絲毫抱怨,卷起袖子就開始收拾屋子,給公婆煎藥喂飯,給小姑子縫補衣裳。 第七天雞還沒叫,劉玉明別著大紅花要歸隊,梁懷玉送到村口老槐樹下,往他包袱里塞了6個煮雞蛋,說家里有她撐著,隊伍走遠了,她還攥著塊紅布站在坡上,那是從嫁衣上撕下來的。 前線戰事吃緊,家書比金子還稀罕,梁懷玉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在油燈底下納鞋底,攢夠50雙就往區里送,說是給戰士們換腳。 村里人常見她背著竹簍翻山越嶺,簍子里有時是草藥,有時是軍鞋,簍子外頭總掛著塊褪色的紅布。 1949年開春,村里來了個騎自行車的郵差,梁懷玉攥著蓋徐州郵戳的信封,手指頭直哆嗦,信上說劉玉明當連長了,部隊暫時駐扎休整。 她連夜烙了20張煎餅,天沒亮就背著包袱往徐州趕,走了七天七夜,腳底板磨得全是血泡,可找到駐地時只剩個空蕩蕩的營房。 轉年開春,梁懷玉把攢了3年的賣雞蛋的錢給拿了出來當盤纏,但這次她學聰明了,先去開了證明信。 可還是晚了一步,到了徐州才知道部隊換防去了南邊,周圍人都勸她別折騰,說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她蹲在臺階上啃冷饃,啃著啃著掉眼淚,饃渣子和著淚水往下咽。 1950年麥收時節,梁懷玉第3次踏上尋夫路,包袱里裝著省下的口糧,還有當年送別時的那塊紅布,走到徐州時鞋底磨穿了,衣裳被雨淋得泛白,活像個逃荒的。 汽車站人潮涌動,她四處打量來往穿軍裝的人,突然看見個背影很像自家男人。 實際上,劉玉明這5年過得也不容易,從山東打到淮海,身上落下3處槍傷。 最險那次子彈擦著心臟過去,昏迷前他摸著胸口那塊紅布想,要是死了,媳婦連尸首都找不著,轉業前組織上安排相親,他總說老家有媳婦等著,雖然誰都不知道那媳婦是死是活。 那天在汽車站,梁懷玉的破草鞋跑丟了一只,她光著腳追汽車,嗓子喊得冒煙,等被拽進熟悉的懷抱,才發覺男人軍裝下瘦得硌人。 站臺槐花落得紛紛揚揚,跟當年村口那棵老樹開得一樣好,劉玉明兜里揣著轉業安置證,梁懷玉從包袱底掏出紅布,這些年揣著它走了上千里路。 后來他們在徐州照相館拍了重逢后的第一張合影,梁懷玉穿著新褂子,袖口還留著補丁痕跡,劉玉明的軍功章別在胸前,最亮的那枚底下壓著塊褪色的紅布。 這張照片如今收在軍事博物館里,玻璃柜前的說明牌上寫著:沂蒙紅嫂梁懷玉與丈夫劉玉明,1950年攝于徐州。 那些年沂蒙山區像梁懷玉這樣的媳婦數不清,她們送走丈夫、兄弟,守著破屋老小,等來陣亡通知書的把眼淚咽進肚子繼續干活,等來平安信的又要懸著心盼下次團圓。 1980年劉玉明退休還鄉,梁懷玉在村口老槐樹下接他,樹還是那棵樹,當年系紅布條的枝椏都有碗口粗了。 村里娃娃們圍著看熱鬧,聽老人講紅布追汽車的事,有人看見梁懷玉悄悄抹眼睛,不知道是風吹的,還是想起36年前那個改變命運的春天。 對此你怎么看呢? 信息來源:(【巾幗學黨史】講巾幗英雄故事(30):梁懷玉 吉縣婦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