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
路遇美眉懷抱寵物貓有慨而題
廖萬平
不愿光陰似箭梭,溫柔鄉里慢消磨。
一朝受寵懶司職,哪管人間鼠害多。
“受寵懶司職”好諷!有為而作,為時為事而作,詩家之職責也。(歸樵)1962
甲辰夏日與江合友教授訪趙州橋
江嵐
美若上弦月,盈盈出水高。
長因此橋在,猶說大隋朝。
詩眼在一“大”字,短命的隋朝總被后人詬病,惟趙州橋才是其經濟繁榮的縮影,中華燦爛文化寶庫中的符號之一,可言其“大”。(歸樵)1963
雲中山
丁欣
一牖洞開風濕衣,山居清事又霏微。
流雲自顧畫飛白,畫到群峰跟著飛。
以“云”“畫飛白”的擬人手法,將“云”與“山”綰合、疊映,從而造成“群峰跟著飛”視覺的錯位,如此,意象便活潑潑生動起來,甚得詩趣。(歸樵)
1964
盛夏登玉龍雪山(通韻)
段維
尋微大壑起層巔,沿路冰川盡化煙。
惟有半融陰處雪,潸潸沁透海之藍。
“雪”與“藍”不僅是色彩對比中的意象凸顯,更因“潸潸”“沁透”使玉龍山“半融”狀態的“雪”具有了給人以十分質感的審美體驗。(歸樵)1965
避暑偶感
王貞友
隨潮千里逐涼風,四海老人幽谷逢。
可嘆周遭閑適客,尚無一個是村翁。
的確“可嘆,”有錢才能有閑。社會永遠不平等,有些人享受著老天的眷顧和恩寵,有些人卻承受著失落和無奈。(歸樵)1966
題畫
蕭雨涵
丘壑虛營寫未真,大癡山色尚精神。
筆端市氣無良藥,半是青衿掛俗塵。
此詩的重點在后兩句,“筆端”引申為畫者——國手——左右江山者,“市氣”“無良藥”“掛俗塵”或喻有歧義,見出詩人對畫中遺憾已然透露十分。(歸樵)1967
在古雞鳴寺
郎曉梅
達摩梁武《碧巖》中,大暑蒼民跪有風。
趺坐冥思忽開眼,禪宗國夢一般紅。
拈四語,即達摩梁武之會,即面壁九年因緣,即一葦渡江故事,即佛教廣泛盛行,亦即詩人冥思開悟。信息量大,透徹警拔。(歸樵)1968
蟬
肖紅波
高枝攀上就囂張,前世草根今已忘。
可惜秋風秋雨急,哪堪晚景唱凄涼。
“草根”“攀上”“高枝”定然經不得“秋風秋雨,”由“囂張”到“晚景凄涼”句句切蟬,而又句句寄慨。詠物切而有寄,才能讓讀者知其所指,讀之有味。(歸樵)1969
黃山九龍瀑
張青云
濺雪喧幽谷,噴珠撼險峰。
沫飛成九折,練舞下千重。
澗碧深焉測,潭清廣可容。
傳聞溪上叟,于此豢神龍。
首句一“喧”一“撼”便驚心動魄,以下視線自上而下,“沫”“練”“澗”“潭”字句間連環映帶,以聞叟豢養神龍之奇思作結,可謂多方照應,一氣呵成。(歸樵)1970
虹湖邊小憩
李蔚斌
會當清凈地,坐此一湖閑。
馬踏虹橋外,亭飛驛道間。
水云消溽暑,煙火接綿蠻。
長憶徐霞客,崎嶇耐自攀。
“閑”字統攝全篇,一應景物皆閑中所見,頷聯一“踏”一“飛”將“馬”與“亭”的情狀風姿以動態演示,有點睛欲飛,閑中見奇的藝術效果。頸聯“云水”悠悠,“綿蠻”婉囀,見閑入境。尾聯閑中所憶徐霞客兩次入黔之艱辛游歷,“耐自攀”更有自勵意味,拔高主旨。(歸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