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哪里來的信心?重返月球沒有完成,無人探月也是4次任務3次失敗,這就要開啟自己月球采礦了? 的確,這美媒在5月發(fā)布的這一則消息,著實讓很多小伙伴都驚呆了。 居然這么快,美國其他月球計劃執(zhí)行得“一地雞毛”,這會居然突發(fā)性的發(fā)布了月球采礦“挖掘機”原型機器了,這是不是有點超前了? 但發(fā)布明確說明了一點,那就是意味著這一步已經(jīng)走出來了,有了這個月球挖掘機的存在,那這是不是也說明了美國要火速開啟月球采礦?去采集什么? 美國公布“月球挖掘機”原型!準備開采月球罕見資源 從這一次i公布的消息來看,美國研究出這一款“月球挖掘機”原型,主打采集罕見資源 ——主要就是進行月球罕見資源氦-3的開采。 這真的是有點眼力,因為氦-3是月球上極其重要的資源,是科學家一直都非常重視,并且不斷強調(diào)的罕見資源,它對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恰好人類又需要它,如果誰先獲得該資源,將會改變?nèi)祟惖馁Y源格局。你說美國是不是又要搶占這一部分資源了? 其實搶占算不上,因為月球資源的規(guī)則就是先到先得。 所以,整個月球那么大,美國也不可能全部都直接干沒了,而且有能力帶回來才是最為重要的。 那該資源有多重要?長期以來,氦-3被稱認為是先進核聚變反應堆的燃料,并且是一種清潔核聚變能源,在能源、國防安全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然而,這種資源在地球上是非常稀缺的,按照預估,地球上氦-3儲量只有0.5噸左右,遠遠無法滿足現(xiàn)有需求,但是在月球上就不一樣了。 根據(jù)我國嫦娥月壤的研究實驗表明,其月球上以氣泡形式儲存的氦-3資源,大約占全部氦-3資源的1/10~1/4,總量有10萬~26萬噸,核聚變產(chǎn)生的電能可以供全人類使用上千年。 并且氦-3核聚變產(chǎn)生的能量是開采所需的250倍,是鈾-235裂變反應的12.5倍,是煤炭的上百萬倍。所以,獲得其氦-3資源是在未來人類月球探索領域非常關(guān)鍵的。 而這一次美國公布“月球挖掘機”原型!準備開采月球罕見資源,也說明了非常在意該資源的存在,希望能夠早點獲取。 所以,這也意味著月球資源的競爭已經(jīng)來了。 而且,這一次公布的“月球挖掘機”原型,說明了其實力的情況,只要進行開采,這還是有點強。 “月球挖掘機”原型有多強?能夠產(chǎn)出多少? 按照披露的情況來看,這種“月球挖掘機”預計是直接在月球上進行資源的處理,其實力的確不可小覷,按照對這臺機器被設計成,預計是可以達到每小時挖掘110噸的月球土壤,或稱月壤,以提取氦-3。 所以,1小時處理110噸月壤,這的確有點強。而且最為關(guān)鍵是,整個機器可以直接完成提取的全部過程。 他們指出了4個過程步驟,其包含了挖掘、分類、提取和分離。所以,這美國感覺都是全面準備好了,這下美國公布“月球挖掘機”原型都公布了,要是1小時處理110噸資源,這對整個美國在月球上收集資源來說,完全是飛躍性的突破。 當然,我國此前也公布過關(guān)于處理氦-3的方案,就是針對上面氣泡模式處理,與傳統(tǒng)提取方法相比,這種氣泡氦-3資源的提取更為直接和高效——可通過機械破碎的方法快速提取,因此具有極大開采價值。 所以,我國未來如果對月球氦-3,暫時也不清楚會采取什么樣的模式,后續(xù)在我國真正意義上采集資源的時候,也再來說明具體情況。 美國哪里來的信心?真可以做到? 其實,對于美國這一項計劃來說,看起來還是不錯,并且也在進行相關(guān)性的任務。 但真的可以做到嗎?我這里只能說,美國怕是沒有這個信心可以短期之中開采,從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后的月球計劃來看,連月球探測器送到月球表明都非常困難,還要送上“月球挖掘機”,這是不是意味著更加的困難。 至少從我個人的情況來看,美國就算是發(fā)布了,也不會那么快可以完成。 因為美國現(xiàn)階段還無法做到大規(guī)模,常態(tài)化的登月,而且美國重返月球計劃都還沒執(zhí)行,要是完成了重返月球計劃,緩慢的送上去這些機器,這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在沒有上去前,至少在這個節(jié)點上是不太可能的,可能又是一個“計劃跟不上變化”。所以,針對美國的這些計劃,大家也就看看吧,雖然美國在開展各種商業(yè)合作計劃,在推動自己的月球探索任務,但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講,美國在整體的月球任務上,都不咋的。 而且美國內(nèi)部變動也非常大,在2025年大家也看到了,美國轟轟烈烈航天計劃,一個接一個面臨困境,其火星采樣返回計劃可能取消,重返月球計劃在3號任務之后也可能取消等等,你說這變化有多大。 那么,只能說美國在還未將這一輛“挖掘機”送上月球之下,一切的變化空間都還是存在的,搞不好最后也就沒有了。 所以,美國的信心是給大家不足的,只有真正意義上進行了,那也才算完成。 而相對于我們自己來說,雖然我們的速度不是很快。 但一步一個較硬,遲早也會走向這一步,我國在2026年就要開啟月球科研站的項目了,嫦娥七號就是其中的任務之一,后續(xù)還有嫦娥八號等任務。 到時候約鵲橋二號構(gòu)建一個基礎性科研站,后面再進一步擴大,有了科研站,然后發(fā)展居住區(qū)域,然后就可以在上面不斷進行采集月球資源,這樣徐徐漸進的。 而這會美國什么都沒有,就算是直接送上去一臺機器進行處理,難道又是跟火星才有意義,采集到了樣品用具之中,帶不回來?所以,一口想吃一個大胖子,步步都想走在前面,這個可能性并不大,我只能說,自己做好自己就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