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的王大爺,多在清晨起床,剛下地行走時足跟疼痛較劇烈,行走一段距離后,疼痛感逐漸減輕。繼續走又會出現疼痛加重的情況。 中醫針對這種足跟痛給到了一個外用的熏洗法,療效顯著。 足跟痛,是一種慢性的損傷性疾病,在老年群體中最常見。 醫學認為:足跟痛的病因多是足底部周圍的骨骼受損,周圍筋膜受力不當,造成局部的氣血瘀滯。氣機不通,血行不暢就會出現足跟痛。此外,與肝腎虧損導致的筋骨失養也密切相關。 ![]() 中醫治療這類問題,以溫經通絡、活血化瘀、調補肝腎為主要原則,這里我們用到了“足部熏洗法”。 熏洗法借助中藥發揮藥效,能促進足跟部的血液循環,增強足部的新陳代謝,從而緩解疼痛。 此外,我們還可以配合穴位按摩,達到增強氣血運行及補益肝腎的目的。 ![]() 五加皮、秦艽、透骨草、川牛膝、花椒、防風、伸筋草、澤蘭、川芎各12g,醋乳香、醋沒藥、白芷各10g,細辛6g。 痛癥嚴重者增加:制川烏、生天南星、雷公藤各15g 腫脹癥嚴重者增加:蒼術、黃柏、芒硝各20g 足部冰涼怕冷者增加:制白附子、艾葉各20g 具體用法 將全部藥材用紗布包好,加入3000 mL清水,大火燒開,再改小火慢煎15分鐘后,倒入泡腳盆中,加入少量食醋。 借助熱氣,將雙腳懸在上方或放到盆檐上,用熱氣熏足跟部。待水溫熱時,再把腳浸入到藥液中,每天熏洗1~2次,每副藥外洗2~3天。 全方用藥偏多,但調病思路清晰,剝絲抽繭。 ● 補肝腎、強筋骨:五加皮、秦艽、防風、川牛膝; ● 舒筋活血:透骨草、伸筋草; ● 活血化瘀:乳香、沒藥; ● 祛瘀消癰、散寒止痛:澤蘭、白芷、川芎、細辛、花椒。 這些藥物在活血化瘀、散寒止痛、溫通經絡的同時還能兼顧強筋健骨,補益肝腎,治標又治本。 想要更好的治療足跟痛,也可以附加穴位按摩,增強熏洗法治療足跟痛的作用。 附加穴位按摩法 ![]() 仆參穴:用拇指指腹按壓仆參穴,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為宜。保持按壓狀態5-10秒后緩慢松開,重復10-20次,每天按摩1-2次。 太溪穴:拇指按壓太溪穴,做小圈狀的旋轉按摩,力度要適中,與仆參穴配合按摩。 仆參和太溪這兩個穴位是治療足跟痛的首選穴位。仆參又是足跟部唯一的穴位,不僅治足跟痛,足跟骨刺都可以用。 參考文獻: [1]羅殿喜. "中藥熏洗治療足跟痛." 吉林中醫藥 (2003). [3]朱鳳蓮. "中藥熏洗治療足跟痛." 山東中醫雜志 24.12(2005):1. 點擊關注 學習更多中醫知識 ▼ 設置星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