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對“病毒殺傷力極強”的中藥名叫“虎杖”,該藥不僅可治筋骨病、能治脊柱炎,而且還能治肺炎、肝炎、腎炎等。在2003年非典期間,著名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治療非典就重用虎杖。而且在當時的武漢抗疫,虎杖也不躲閑,出現在湖北肺炎一號方及其它一些推薦方中。 虎杖之名,來自大醫孫思邈用它將一只白額大虎的腿醫好的傳說。是老虎躍山川如平地的憑杖。此傳說很酷炫,目的就是讓人記住虎杖能治筋骨麻木疼痛等。虎杖微辛苦酸微寒,微辛能透邪外出,苦寒能清熱利濕,利小便,通臟腑,導濕熱引痰火下行,雖微苦,但不敗胃傷中,故國醫大師朱良春治筋骨或關節麻木疼痛,化熱生痰火時喜用它。 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對虎杖進行了更多的深入研究,有以下八大作用,其中第七與第八大作用就是抗菌作用與抗病毒作用,其八大作用分別如下: 1.降血脂:虎杖有效成分藜蘆酚-3葡萄糖苷能降低血脂,有研究證明原藥的降血脂作用優于提取物,可能與原藥中多種有效成分協同作用有關。 2.降血糖:虎杖鞣質能保護或者延緩糖尿病及其血管病變的發生發展,對2型糖尿病有治療作用。 3.利膽:虎杖蒽醌類化合物能明顯增加膽汁分泌和松弛奧狄括約肌達到利膽效果。 4.心血管:白藜蘆醇和白藜蘆醇苷是虎杖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發揮藥理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質,具有擴張毛細血管,增加心搏出量和脈壓差,抑制動脈硬化的形成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等作用。 5.抗腫瘤:虎杖提取物順-反白藜蘆醇能特異性抑制多種腫瘤細胞生長,而對正常肝細胞毒性很小,其中對耐阿霉素的MCF-7乳腺癌細胞有直接的細胞毒性。 6.利尿和輕度瀉下:虎杖中含有大黃素等蒽醌類化合物,可以促進大腸的蠕動,有輕度瀉下的作用,還可刺激輸尿管的蠕動,起到利尿作用。 7.抗菌作用:虎杖提取液對葡萄球菌、肝炎雙球菌明顯的抑制作用;白藜蘆醇對深紅色發癬菌、趾間發癬菌和枯草桿菌有強力的抗菌功能,黃酮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 8.抗病毒作用:虎杖提取物中分離出能顯著抗H1N1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其它研究顯示還可抑制其它病毒如單純皰疹病毒、肝炎病毒、流感亞洲甲型京科68-1病毒及埃可Ⅱ型病毒等。 治肺炎的用方 1、湖北肺炎一號方:柴胡20g,黃芩10g,法半夏10g,黨參15g,全瓜萎10g,檳榔10g,草果15g,厚樸15g,知母10g,芍藥10g,生甘草10g,陳皮10g,虎杖10g。 此方應用于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疑似、臨床診斷病例及確診病例治療中,具“和解少陽,化濕解毒”之功。 2、流感預防方:香薷3g,金銀花5g,黃芩5g,虎杖3g,麻黃3g,生甘草3g。 香薷與麻黃均辛溫,發汗解表,香薷并和中利濕,麻黃宣肺平喘。金銀花與生甘草清熱解毒。黃芩清肺胃火。虎杖清熱利濕止咳化痰。幾味藥均有抗病毒作用。 上方為一次量,開水浸泡代茶,隨時可飲,不受限制。本方劑量用于預防效果甚佳。 3、蒲公英,虎杖,北敗醬,半枝蓮組成的熱炎寧顆粒。 四味藥均清熱解毒。此外,蒲公英為消膿散結之佳品。虎杖降泄肝膽濕熱,瀉下通便。敗醬草消腫排膿,祛瘀止痛。半枝蓮利水消腫。全方清熱解毒并消膿腫止痛,治外感風熱、內郁化火所致的風熱感冒,癥見發熱、咽喉腫痛、口苦咽干、咳嗽痰黃、尿黃便結;化膿性扁桃體炎、急性咽炎、急性支氣管炎、單純性肺炎等見上述表現。 治肝膽病用方 1、虎杖柴胡湯,治慢性乙型肝炎(來自甘肅名醫裴正學方) 組成:虎杖、柴胡、半夏、黃芩、生姜、甘草、人參、大棗、茵陳、秦艽、板藍根。1日1劑,水煎服。本方是和解少陽名方小柴胡湯加虎杖茵陳秦艽、板藍根而成。小柴胡湯能將五臟六腑都調到,且柴胡是疏肝的名藥。虎杖在其中,不僅利肝,更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效。 2、治膽囊結石:虎杖30克,煎服;如兼黃疸可配合連錢草等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3、治膽囊炎:柴胡、虎杖各15g,大黃、郁金各12g,蒲公英、金錢草各30g。水煎服,每日1劑。(《四川中醫》) 柴胡是疏肝升陽利膽的妙藥。 虎杖利肝膽去濕熱。 大黃瀉下治濕熱黃膽。 郁金利膽退黃。蒲公英清熱利濕。 金錢草消肝膽結石。 共同圍追堵截,治膽囊炎......(以上配方僅供中醫學習交流,若使用需在醫師辯證指導下方可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