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由胰島素分泌缺陷和/或作用障礙引起。長期高血糖可導致多系統損害,尤其是眼、腎、神經、心臟和血管。以下是系統性解析: 1. 分類與病因 (1) 1型糖尿病(T1DM) 病因:自身免疫性(占90%):胰島β細胞破壞,相關抗體陽性(如GADA、IA2A)。 特發性:無自身免疫證據,罕見。 特點:多見于兒童/青少年,起病急(“三多一少”典型癥狀)。 胰島素絕對缺乏,依賴外源性胰島素生存。 (2) 2型糖尿病(T2DM) 病因:胰島素抵抗(肌肉、肝臟、脂肪組織對胰島素不敏感)。 β細胞功能進行性衰退(從代償性高分泌到失代償)。 特點:占糖尿病90%以上,中老年多見,肥胖相關。 起病隱匿,早期可通過生活方式干預或口服藥控制。 (3) 妊娠糖尿病(GDM) 定義:妊娠期首次發現的高血糖(產后多數恢復正常)。 高危因素:肥胖、高齡妊娠、既往GDM史、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 (4) 特殊類型糖尿病 單基因糖尿病(如MODY、線粒體糖尿病)。 胰腺疾病(胰腺炎、胰腺切除)。 藥物或化學物質誘導(如糖皮質激素、噻嗪類利尿劑)。 2. 診斷標準(WHO, 2023)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診斷: 1. 空腹血糖(FPG)≥7.0 mmol/L(≥8小時未進食)。 2. OGTT 2小時血糖≥11.1 mmol/L。 3. 隨機血糖≥11.1 mmol/L + 典型癥狀(多飲、多尿、體重下降)。 4. HbA1c≥6.5%(需標準化方法檢測,不適用于貧血或血紅蛋白病)。 注:無癥狀者需重復檢測確認。 妊娠糖尿病診斷采用75g OGTT(空腹≥5.1 mmol/L或1小時≥10.0 mmol/L或2小時≥8.5 mmol/L)。 3. 臨床表現 (1) 典型癥狀 三多一少: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 疲勞、視力模糊、皮膚瘙癢、傷口愈合延遲。 (2) 急性并發癥
(3) 慢性并發癥
4. 治療與管理 (1) 治療目標
(2) 非藥物治療 飲食:低碳水化合物、高纖維、低GI飲食(如地中海飲食)。 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 減重:超重者減重5%~10%可顯著改善胰島素抵抗。 (3) 降糖藥物
注:T1DM患者需終身胰島素治療。 (4) 新技術應用 持續血糖監測(CGM):實時監測血糖波動(如FreeStyle Libre)。胰島素泵:模擬生理性胰島素分泌(適用于T1DM或血糖波動大者)。 5. 并發癥預防 每年篩查:眼底檢查、尿微量白蛋白、足部神經評估。 血壓控制:<130/80 mmHg(ACEI/ARB優先用于腎病)。 血脂管理:LDLC<2.6 mmol/L(合并ASCVD者<1.8 mmol/L)。 6. 特殊人群管理 (1) 妊娠糖尿病 治療:首選胰島素(不通過胎盤),禁用口服降糖藥(除二甲雙胍謹慎使用)。 產后隨訪:6~12周復查OGTT,此后每3年篩查。 (2) 兒童糖尿病 多為T1DM,需家庭血糖監測+胰島素強化治療。 關注生長發育和心理支持。 7. 最新進展 干細胞療法:胰島β細胞再生研究(臨床試驗階段)。 人工胰腺:閉環胰島素輸注系統(如Medtronic 780G)。 總結 糖尿病需終身管理,早期診斷和綜合干預可顯著降低并發癥風險。治療核心包括: 1. 血糖控制個體化(結合年齡、并發癥風險)。 2. 多學科協作(內分泌科、營養師、眼科等)。 3. 患者教育(自我監測、足部護理、低血糖應對)。 提示:定期隨訪和達標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來自: litianhe_001 > 《醫學健身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