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歐洲13世紀末葉至14世紀初,文藝復興的呼聲,日益高漲,由佛羅倫薩彌漫波及到了意大利各地,像米蘭、威尼斯等地。至14世紀末,文藝復興浪潮席卷了歐洲,并影響到了整個世界。它標志著中世紀的歷史終結,也是歐洲中古時期與近代時期的分水嶺。 ![]() 談起意大利,必涉及古羅馬帝國時代,據傳,古羅馬城在BC754年由Romulus & Remus 倆兄弟共商合建而成,他們勵精圖治,后因兄弟倆相互猜疑,漸而分崩離析。BC578年,塞爾維烏斯·土里烏斯( - BC534 )做為古羅馬統治者開始社會改革,改革的核心即不分貴賤,財產均分。學術界有一說法是,西方的民主意識源自于羅馬時期的社會改革措施,以此奠定歐洲平等民主概念的原始基礎。BC509年,羅馬共和國創建。隨后把亞平寧半島( Apennine Peninsula )定名為( Italia ),譯為意大利。到了BC290年,羅馬真正奪得征服意大利的決定性勝利。大約公元四百多年,日耳曼人在意大利建立了國家,1870年,意大利實現了國家統一。 ![]() 從羅馬進入佛羅倫薩老城,我被眼前充滿古典藝術魅力的城中各式雕塑緊緊地HOLD住了。古羅馬帝國時期稱其為“城邦”( City-State ),而佛羅倫薩這個城市,永遠都忘不掉歐洲文藝復興,始終都會想起L.Da Vinci 、Michelangelo & Raphael他們的名字,每當你欣賞他們獨具匠心的傳世杰作時,就會贊嘆其高超的、無與倫比的藝術才華和非凡造詣。 ![]() 老城廣場的建筑恢弘矗立,享有'萬神殿'之稱的圣十字教堂,位于佛羅倫薩最為古老的圣十字廣場上,右側前方矗立著著名的《神曲》作者、意大利人A.Dante( 1265~1321 )的白色雕像,雕塑是卓越的藝術魅力再現,無論在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內涵中,雕塑體現了對神靈與逝者的尊拜和敬畏。 ![]() 大約10分鐘路程就到世界三大教堂之一、始建于1294年的圣母百花大教堂,作為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既是佛羅倫薩主教堂,也是老城地標性建筑,古典、自由、神圣,在紅、白、綠三色間默契融合,清晰地看到布魯內列斯齊于1436年創作的杰作——教堂的紅色穹頂。在古希臘,奇特的圓頂建筑物被看作是保存文物珍品最為恰當不過的地方,這是古羅馬建筑的獨特設計元素之一。以至波桑尼阿依照古希臘神話傳說將此類建筑物定義為'阿特柔斯寶庫',實際上,古希臘圓頂建筑物,大體上依然沿襲了伯羅奔尼撒、貴族墓穴的建筑表現形式。置身于大教堂、洗禮堂與古鐘樓其間,就會驚嘆不已……藝術的震撼觸及靈魂深處。D.Hume 曾斷言:“我們必須承認羅馬天主教是個非常有學識的宗教派別,除英格蘭教會,沒有哪個宗教團體能夠質疑他們在所有基督教教會中處于最有學識的地位。”(《宗教自然史》)那么,歐洲教堂文化根深蒂固的緣由是否依據休謨之言可以學術追溯和研究參考呢? ![]() 沿著路邊小巷,各種不同風格的小店,應接不暇。佛羅倫薩的皮貨是享譽國際的,皮質好、做工精致、時尚大氣,購物者順序排隊。繞過拐角、穿過馬路,在甜品店問詢當地路人后得知,美術館不遠處就是著名的Gozzini古董級書店,始創于19世紀中葉,這里老版書多、人也極多,淘書更是最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尤其是外文書。因時間倉促,精挑細選了幾本國內見不到的有關羅馬建筑和市鎮歷史的書籍,其中稍厚一些的精裝32開本,插圖很多,書的亮點在于結合史料圖片闡述歷史淵源與沿革脈絡。特別是羅馬式、哥特式風格的知名建筑,涉及了與此相關的諸多建筑設計師,實乃物所超值。這里有些年頭質量較高的文史類書籍價格也不菲,何況找書排隊頗費周折。這家書店與眾不同,不僅店大書多,歷史上曾有諸多大師級人物都到此查找書籍,可見書籍門類齊全。假如要有個三兩天的空閑時間好好逛逛,細細篩選一下就好啦…… ![]() 行走在建于中世紀、由青石造制的石拱老橋Vicchio橫跨于Arno River之上,成為游覽觀光的網紅打卡橋。Via Tornabuoni 奢飾品商業街近在咫尺,該街同羅馬的Via del Condotti 、米蘭的Via Monte Napoleon 、巴黎的Avenue Montaigne 、紐約的Fifth Avenue 以及倫敦的Oxford Street、Bond Street 并駕齊驅,國際品牌、高端精品店比比皆是。我佇立橋頭,聯想蘇州園林中式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設計理念,東、西方的藝術表現形式與詮釋的手法固然有所不同,但是唯有一個主題深入人心,那就是人類始終不懈追求建立一個民主和平的人文家園,以及自然和諧、唯美典雅、秩序井然的美好社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