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這個各行各業都極度內卷的年代,不論是老年人、中年人、年輕人,還是小孩子,都無法置身事外。 老年人面對的,是養老內卷;中年人面對的,是職場內卷; 年輕人面對的,是考研考公內卷;小孩子面對的,是教育內卷。 絕大多數父母都認為,我們職場內卷不要緊,只要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在教育內卷中熬出頭,那就可以了。 于是乎,他們就會選擇瘋狂“雞娃”。什么報補習班,什么拼命刷題,什么奧數競賽......每一樣都給孩子來一套。 問題是,這所謂的雞娃,有用嗎?從現階段年輕人畢業就失業,哪怕找到工作,也需要996,工資幾千的情況來看,沒有用。 02 雞娃,不該是有付出,就有回報嗎? 理論上,雞娃的本身,就是一種付出。有付出,就應該有回報。 實際上, 無數父母都選擇雞娃,這條路早已人滿為患,付出和收獲,早已不成正比。有可能,付出更多,損失更多。 可以這樣理解。 如果一條街上,只有你一家開餐館,那你肯定是可以賺翻的。 但是,如果一條街上,人們都開餐館,那你有可能一天也沒有一個客人。 這說明了什么? 別人都不做,就你去做,那你的收益率是極高的。反之,人人都去做,就算你摻和其中,那你的收益率也是極低的,甚至于為零,為負。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就跟買彩票、開盲盒一樣,能不能上岸、中獎,全看運氣。 03 既然雞娃收益率極低,那決定孩子未來的,究竟是什么呢? 舉個例子就懂了。 A和B都是某211大學的應屆畢業生。 A的父母,是某某主任、負責人,所以A一畢業,就被安排到了某某單位上班,鐵飯碗,輕輕松松,周周雙休,朝九晚五,工資不錯。 B的父母,是底層的流水線打工人,什么人脈都沒有,所以B一畢業,要么畢業就失業,要么找到私企的工作,周周單休,天天996,工資還很低。 難道說,是A比B更有學歷嗎? 并不是。A跟B的學歷是一樣的,單純是A的父母有地位,有關系,而B的父母沒地位,沒關系罷了。 我們日常經常說的“托關系找工作”。這“托關系”,所依靠的,不就是地位、背景、人脈、資源嗎? 可見,決定孩子未來的,其實是家庭的階層。 04 教育真相:父母的社會層次,才是最重要的雞娃。 某乎上,有人提出一個觀點:雞娃,與其雞孩子,不如雞自己。 唯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好地看見未來。 肯定有父母不服氣,我們生活在小縣城,但我的孩子在北上廣深,可以月入過萬。 我想問這些父母一句,你們的孩子,買得起北上廣深的房子嗎? 很遺憾,哪怕在北上廣深月入過萬,也買不起北上廣深的房子。甚至于,連買個廁所,都做不到。 原因很簡單,月入過萬,在小縣城、小農村,確實是高薪收入。但是,在北上廣深,或者其他的大城市,月入過萬,其實是不夠看的。 更何況,又有多少年輕人,可以做到月入過萬呢?多的是月入幾千的年輕人。 沒有家庭、父母的幫扶,連月入過萬都不夠看,那你覺得,月入幾千的普通人,哪還有什么前途和未來呢?
05 寫到最后 雞娃,拼的永遠不是補習班、刷題班,而是父母的階層。 沒錢沒地位,只能去拼命刷題,拼命考試比分數,甚至連縣城重點中學都考不上。 有錢有地位,不需要拼命刷題, 也不需要比分數,全世界的名校,都可以任君選擇。 你想想,是海歸人才收入高,還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收入高? 答案,我想每個人都心知肚明。 單單比拼孩子,就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要是比拼父母呢?只會差距更大。 北上廣深的土著,跟落后農村、縣城的土著,就是兩個世界的人。 更別說,有的人還不僅是北上廣深的土著,甚至滿世界都有資產。 差距,莫過于此。 文/舒山有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