閼伯與實沈。這兩兄弟無疑是最厲害的兄弟了。他們一個是夏的主神,一個是商的主神,他們從人到神,從人到星星,又從星星到人間,斗爭了許多個世紀。
《左傳·昭公元年》記載:“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后帝不臧,遷閼伯 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沉於大夏,主參, 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閼伯與實沈是傳說中五弟之一帝嚳的兒子。閼伯是老大,實沈是老二。兩兄弟經常打架斗毆,所以,帝嚳把老大遷徙到商丘,老二遷徙到大夏,讓他們終生不能相見。
作為實際人物的兩兄弟
作為實際的人物,閼伯的資料明顯比實沈多。
在《史記》,商的祖先是契,《史記·殷本紀》曰:“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親,五品不訓,汝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寬’。封于商,賜姓子氏,契興于唐、虞、大禹之際,功業著于百姓,百姓以平。”這是在表明,玄鳥生商暗示契的來歷不正。而在《左傳·昭公元年》,提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現在一般將閼伯和契合為一,南宋時,宋高宗封其為“商丘宣明王”。
而實沈作為實際人物的記載就少得多了。《左傳》:“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這是說,把實沈遷徒到大夏,主祀星參,后來唐人因襲大夏舊地,還得侍奉夏朝、商朝。此外,實沈的資料就不多了。
這里面的細節是耐人尋味的,閼伯與實沈,一個是來歷不明的私生子,一個是帝嚳次子,兩個人生前是仇家,死后他們的后人也不和睦。所衍生的王朝互相攻伐,仇恨的生命力實在耐人尋味。
商丘 商祖祠
作為星星的兄弟倆
后來他們兩都曾了星星,都在中國古老的二十八宿,一個商星,一個參星,閼伯成了商星之神,實沈成了參星之神。
作為人格化的星宿之神,他們是最早的,也是獨特的,流傳下來的人格化的星宿中,還有俗稱的牽牛和織女二星,屬于“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牛、女兩宿以夫妻或者情侶的方式出現在傳說中,最早只可以追述到漢樂府:“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所以,在上古時代,二十八宿可能各有一個對照的神明,不過后來失落了而已。
商星也名心宿,又稱“大辰”、“大火”。在商代,商星大大有名,他以大火星的形象多次出現在甲骨文中,《詩經》里說的“七月流火”,也是這顆大火星,這也不是現代意義的火星,心宿二是天蝎座的最亮星,也是一顆著名的紅超巨星。《左傳》載:“陶唐氏之火正閼伯居商丘,祀大火,而火紀時焉。相土因之,故商主大火。”所以商星也是商人、宋人的主祀星。殷商時期祭祀和觀察大火星的活動成了國家的頭等大事之一。
古人觀察天文以定歷法,而大火星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大火星在東方黎明出現時正好是“春分”,大火星在西方不見的時候又在“秋分”。商人就把大火星出現于黎明前第一次晨見之月定為一年的歲首,這就是陰歷。
古人觀察天文以定歷法,而大火星的作用是無法取代的,大火星在東方黎明出現時正好是“春分”,大火星在西方不見的時候又在“秋分”。商人就把大火星出現于黎明前第一次晨見之月定為一年的歲首,這就是陰歷。
商星 網絡圖片
參星,就顯得有點沉寂,作為大夏、唐、晉的祭祀星宿,它預兆了晉國的崛起,《國語·晉語》說:“歲在大梁,將集天行,元年始受實沉之星也。實沉之墟,晉人是居,所以興也。”然而到了春秋晚期,晉國的人竟然忘記了實沈是誰,惹的他大發脾氣,讓晉平公得了病。直到鄭國的子產跟著公孫僑來訪問,晉平公才知道了原委,這段故事在《左傳》《史記》都有記載,我們就選一段《史記·鄭世家》記載: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實沈、臺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
二十五年,鄭使子產於晉,問平公疾。平公曰:“卜而曰實沈、臺駘為祟,史官莫知,敢問?”對曰:“高辛氏有二子,長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曠林,不相能也,日操干戈以相征伐。后帝弗臧,遷閼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于大夏,主參,唐人是因,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娠大叔,夢帝謂己:'余命而子曰虞,乃與之唐,屬之參而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掌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國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
參星 網絡圖片
參商不見,兄弟仇恨
商星屬于即“東方蒼龍七宿”:即,角、亢、氐、房、心、尾、箕,在西方天文學中,它屬于天蝎座;參星屬于“西方白虎七宿”:即奎、婁、胃、昴、畢、觜、參,在西方天文學中,它屬獵戶座,為獵戶座主星參宿四,是獵戶座的第一亮星。
他們一個在東一個在西,分別位于天文學上的黃道的東西兩端。當商星從東方升起,參星已在西方落下。所以說他們兄弟生前彼此仇恨,死后互不相見。
參商的這種情況經常被文學家們注意,最有名的是杜甫在《贈衛八處處士》感嘆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白居易也說:“一別似參商。”一般而言,參商所形容的都是離別的痛苦,不過也有例外,曹操的善哉行被收入《樂府詩集》,其中道:“月沒參橫,北斗闌干;親友在門,饑不及餐。”最有氣魄的是《宋史·樂志》的一句話:“斗轉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現在說得開天辟地就是從此而來。
不過,即便到了天上,參商的故事也沒有結束,夏和商的爭斗不過是他們之間的第一次輪回,他們從人間斗到天上,雖然不能相見,斗爭還是延續到人間。
在南北朝之時,晉地靠著山河險固和軍事集團的優勢確立了“霸府”地位,從爾朱氏到高歡,實際操縱了北魏王朝的命運,北魏的都城,正是成湯曾經建都的洛陽,這是實沈戰勝了閼伯。
唐朝末年,朱溫崛起于商地,滅掉了唐王朝,唐起家于晉地,正是當年實沈封地。這是閼伯戰勝了實沈。
不過,北境永不遺忘,在后唐李存勖的帶領下,再度完成復仇,覆滅后梁,實沈再度勝出。五代一直在演繹這樣的故事,直到延續商國號的北宋誕生,宋太宗平定北漢,他拿來《左傳》看到了上面的那句話:“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干戈,以相征討。”于是他決心斬草除根,就下令毀棄盛極一時的晉陽城。
閼伯和實沈的爭斗才算畫上句號。
古晉陽城 兄弟倆的斗爭就在這里畫上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