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時常記起溪邊亭中游玩至日色已暮,沉迷在優美的景色中忘記了回家的路。盡了酒宴興致才乘舟返回,不小心進入藕花深處。怎么才能出去呢?怎么才能出去呢?劃船聲驚起了一群鷗鷺。
【2】
唐·金昌緒《春怨》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我敲打樹枝把黃鶯兒趕走,不讓它在樹枝上不停啼叫。它啼叫的時候會驚醒我的好夢,讓我不能在夢中去到遼西與親人相會。
【3】
宋·張耒《夜坐》
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寂靜的庭院中沒有一人,只有秋月高照。夜晚的霜將要落下,氣氛已經先清冷下來。梧桐真的不甘心衰落凋謝,幾片葉子在風中還在發出聲響。

【4】
唐·崔護《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去年的今天,就在這扇門里,姑娘臉龐,相映鮮艷桃花。今日再來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處,只有桃花依舊,含笑怒放春風之中。
【5】
宋·陳與義《襄邑道中》
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
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
兩岸原野落花繽紛,將船只都映紅,沿著長滿榆樹的大堤,不出半天就到了百里之外。躺在船上望著天上的云,它們好像都紋絲不動,卻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東行進。
【6】
唐·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常常聽說湘水的神靈善于彈奏云和之瑟。美妙的樂曲使得河神馮夷聞之起舞,而遠游的旅人卻不忍卒聽。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那清亮高亢的樂音。
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當如此美妙的樂曲傳到蒼梧之野時,連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
而生長在蒼梧一帶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樂聲順著流水傳到湘江,化作悲風飛過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煙氣消散,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7】
唐·沈佺期《獨不見》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盧家年輕的主婦,居住在以郁金香浸灑和泥涂壁的華美的屋宇之內,海燕飛來,成對成雙地棲息于華麗的屋梁之上。
九月里,寒風過后,在急切的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十載,令人思念。白狼河北的遼陽地區音信全部被阻斷。
幽居在長安城南的少婦感到秋日里的夜晚特別漫長。她哀嘆:我到底是為哪一位思而不得見的人滿含哀愁啊?為何還讓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幃帳之上?
【8】
唐·李益《寫情》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躺在精美的竹席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一次與戀人的約會,卻在這個晚上告吹了。從此以后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樓。
【9】
宋·萬俟詠《長相思·雨》
一聲聲,一更更。
窗外芭蕉窗里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
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雨一直下,一聲接著一聲,一更連著一更。窗外的芭蕉和窗內的孤燈,此時滿懷無限的情愁。美夢難以成真,怨恨難以平息。不知愁悶的人不喜歡聽這雨聲,雨點在空寂的臺階上一直滴到天明。

【10】
唐·王建《新嫁娘詞》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新婚三天來到廚房,洗手親自來做羹湯。還不熟悉婆婆的口味,先讓小姑嘗嘗。
【11】
唐·朱慶馀《宮中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寂寞的暮春時節,宮中庭院的門緊閉著,兩位美人并肩站在華麗的長廊。滿懷幽情想要訴說宮中的事情,卻因鸚鵡在前不敢開口。
【12】
唐·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潔白如玉的手指在箏前彈奏。為了博得周郎的一回顧,她時不時故意彈錯琴弦。

【13】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
【14】
宋·曹組《卜算子·蘭》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松竹和翠蘿在寒冷中,太陽西斜,江山已到日暮。幽靜的小路無人,蘭花獨自散發芳香,這幽怨向誰傾訴。好像在與梅花交談,還有尋找芬芳的伴侶。特意去聞時卻不香,香在不經意間散發。
【15】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游玩觀賞,直到夜幕降臨仍流連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
游興正濃的時候,不在乎路途的遠近,想要離去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又深深憐惜。翹首南望,鐘聲悠揚,那遠處的樓臺籠罩在一片青翠的山色之中。

【16】
宋·向子諲《秦樓月·芳菲歇》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
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
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花草香美的春天已經過去,我望著故鄉,心中悲痛欲絕。悲痛欲絕,那無邊無際的煙水,那連綿不斷的山色。
怎能忍受臨近乾龍節,眼中的淚水流盡,只能徒然地悲啼出血。徒然悲啼出血,在杜鵑鳥的啼叫聲外,只有拂曉的微風和殘敗的月亮。
【17】
唐·司空曙《江村即事》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垂釣歸來,卻懶得把小船系好,任其在江村邊的月下落水處飄蕩,正好可以安然入眠。即使夜里起風,小船被風吹走,大不了也只是停擱在蘆花淺灘邊上。
【18】
宋·毛滂《惜分飛·淚濕闌干花著露》
淚濕闌干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無言語空相覷。
斷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淚水濕透了欄桿,花朵上還帶著露水,憂愁使得眉峰緊緊聚攏。這別恨我們兩人平均分取,沒有話語,只是相互凝視。
那斷雨殘云讓人沒有心緒,寂寞地度過朝朝暮暮。今夜在這深山之中,把這失魂落魄的心情托付給潮水帶回。

【19】
宋·蔡確《夏日登車蓋亭》
紙屏石枕竹方床,手倦拋書午夢長。
睡起莞然成獨笑,數聲漁笛在滄浪。
紙做的屏風,石頭做的枕頭,還有竹子制成的方床。看書看累了,隨手把書一丟就睡去,午睡時間很長。醒來之后不自覺地獨自微笑,聽到數聲漁笛在滄浪水上回蕩。
【20】
唐·張籍《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洛陽城里刮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涌,想寫一封家書,卻有著說不盡的千言萬語。又擔心匆忙之間把想說的話沒有寫完,當送信人要出發的時候,又把信打開再審視一番。
【21】
唐·白居易《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制成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將晚,看樣子要下雪了,朋友,能否來共飲一杯?

【22】
唐·祖詠《終南望余雪》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終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積雪好像與天上的白云相連。雪后初晴,林梢之間閃爍著夕陽的余暉,傍晚時分,城中又增添了幾分寒意。
【23】
唐·朱慶馀《宮中詞》
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
寂寞的暮春時節,宮中庭院的門緊閉著,兩位美人并肩站在華麗的長廊。滿懷幽情想要訴說宮中的事情,卻因鸚鵡在前不敢開口。
【24】
唐·李端《聽箏》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潔白如玉的手指在箏前彈奏。為了博得周郎的一回顧,她時不時故意彈錯琴弦。

【25】
宋·葉紹翁《游園不值》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輕輕地敲柴門,久久沒有人來開。可是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粉紅色的杏花伸出墻頭來。
【26】
宋·曹組《卜算子·蘭》
松竹翠蘿寒,遲日江山暮。
幽徑無人獨自芳,此恨憑誰訴。
似共梅花語,尚有尋芳侶。
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松竹和翠蘿在寒冷中,太陽西斜,江山已到日暮。幽靜的小路無人,蘭花獨自散發芳香,這幽怨向誰傾訴。好像在與梅花交談,還有尋找芬芳的伴侶。特意去聞時卻不香,香在不經意間散發。
【27】
唐·于良史《春山夜月》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春天的山中有許多美好的事物,我游玩觀賞,直到夜幕降臨仍流連忘返。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見月影,好像那一輪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
擺弄山花,馥郁之氣溢滿衣衫。游興正濃的時候,不在乎路途的遠近,想要離去時,對眼前的一花一草又深深憐惜。翹首南望,鐘聲悠揚,那遠處的樓臺籠罩在一片青翠的山色之中。

【28】
唐·盧照鄰《曲池荷》
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
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
曲折的池岸邊飄著陣陣清香,圓圓的荷葉覆蓋著美麗的池塘。常常擔心秋風來得太早,你還不知道荷花就已經凋零飄落了。
【29】
唐·溫庭筠《瑤瑟怨》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睡在鋪著涼席的銀床上難以入眠,天空碧藍如水,夜里云兒輕輕地飄蕩。雁聲凄厲遠遠地飛過瀟湘去,十二樓中的明月自然皎潔明亮。
【30】
唐·劉叉《偶書》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如毛。
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
每天太陽從東方升起的時候,人世間紛繁復雜多如牛毛的事便開始一件件發生。我這個草野匹夫一見到不平的事就怒不可遏,就連胸中那把曾經屠龍的寶刀,也被磨損得沒了棱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