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途徑:在代謝途徑方面,大多數沙坦類藥物采用肝腎雙通道代謝模式。這種代謝方式使得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更為靈活高效,能夠有效減輕單一器官的代謝負擔,降低因代謝障礙導致的藥物不良反應風險。
然而,替米沙坦卻較為特殊,它幾乎完全通過肝臟進行清除。因此,對于存在輕、中度肝臟功能損害的患者,在使用替米沙坦時必須格外謹慎,其劑量應嚴格控制在 40mg/d 以內,以防止因肝臟代謝能力下降,導致藥物在體內過度蓄積,進而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幾率,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活性代謝產物:氯沙坦在體內代謝后生成的活性代謝產物為 E3174,其與 AT1 受體的親和力相較于氯沙坦本身有了大幅提升,達到了 15 - 40 倍之多。
這一顯著差異充分說明,氯沙坦的降壓效果并非單純依賴于藥物本身,E3174 在其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降壓過程中,氯沙坦與 E3174 協同合作,共同促使血壓平穩下降,且 E3174 在整個降壓機制中占據主導地位。
阿利沙坦酯與氯沙坦雖然化學結構有所不同,但二者代謝后產生的活性代謝產物均為 E3174。更為特別的是,阿利沙坦酯的代謝過程與氯沙坦存在明顯區別,它不經過肝臟代謝,而是在經胃腸道吸收后,被體內的水解酯酶水解為活性代謝產物 E3174,進而發揮降壓作用。這一獨特的代謝途徑使得阿利沙坦酯在治療高血壓時,能夠顯著減輕肝臟的代謝負擔,為那些肝臟功能不佳的高血壓患者提供了一種更為安全、可靠的用藥選擇。
藥物相互作用:在臨床用藥過程中,藥物相互作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在 “沙坦” 類藥物中,纈沙坦、替米沙坦、奧美沙坦、阿利沙坦酯不通過細胞色素 P450 同工酶進行代謝。這一特性使得它們與同樣經該酶系代謝的其他藥物之間發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有效減少了聯合用藥時因藥物相互作用而引發不良反應的風險,為臨床醫生制定聯合用藥方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更高的安全性保障,有助于實現更優化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