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惜了 最近看到幾個小視頻,主角是一個非常有口才的重慶的哥,很會說,太會說。彈幕都是“可惜了!” 可惜了??上裁矗磕苷f會道就應該去當脫口秀演員還是?通常,人們說“可惜了”的出發點,都是擁有某種技能、本領的人目前的社會身份不符合圍觀者的設定。而假如冒號開車技術好、會打球、會唱歌、會泡妞就從來沒人說可惜了:好好一個駕駛員給耽誤了,多好一個運動員給浪費了諸如此類。 所以也才有某女冒號僅僅能把文字分行,一眾獻媚者歡呼雀躍:我們的大才女??!大才女!怪不得能成為我們的冒號。 那我得是破折號,最起碼16cm。 其實,和專業無關的愛好(乃至這些愛好在一定程度上出類拔萃,可以比肩專業人士里的最低檔。不過這幾乎不可能,太難了),恰恰就是人生樂趣,看似無用的東西才是人生樂趣。而職業,你真能想明白的話,能坦然的話,是沒有高低之分的。如果一個職業,收入高、社會地位高,但沒有絲毫可以做自己喜歡事情的空間和時間,又有什么可值得羨慕的? ![]() 臉面問題 這些天轉發了一些趙老師講解藝術(繪畫為主)的視頻。每天跟著趙老師學習,不斷拓寬對藝術的認知,讓世界的可能性又多一種。而且能分享給更多人,大家一起進步,非常開心的事情。 有小一輩的朋友私下問:還學習呀,是不是過分謙虛,您都五十多歲了,早就成就了。 我成就了?這話這不敢當,不是謙虛。倒是下朋友的話讓我知道“臉面”的重要性。很多人到了舒放這個年紀,不敢承認(面對)自己的無知和膚淺,得裝出什么都懂的樣子,認為這樣才像個中老年人。 這會要命。不說學無止境這類大話,就我們個人而言,一輩子所學怎么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呢?走出舒適區,其他領域里,當個小學生的資格都沒有。 人在中老年,怎么不讓自己那么油膩?很簡單:不該掙的錢,不掙;該學的知識,學習。 ![]() 左立右行 有報道說最近北京在很多地鐵自動扶梯上畫上了并列的兩雙黃腳印,意思就是扶梯可以并列站,而不是不知從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開始的“左行右立”。還說在成都等地,這種腳印也有推廣。 “左行右立”不是規定,而是大家自覺形成的一種默契。據我的觀察在北方更注重一些。所謂左行右立,就是在自動扶梯上,大家都靠右側,留出左邊以供有急事的人通過?,F在提倡雙腳印,也就是并列站在扶梯上是因為左行右立對設備損傷很大(我笑了一會兒),而且扶梯上奔跑(有急事的人通過)不安全。 左行右立和雙腳印并列站都對,后者更對一些。 自覺形成的默契不一定合法但一定合理。這個問題如何解決,我也沒答案。 對我這樣一個在北方長大的孩子而言,很多習慣都成了基因。就比如上下臺階就是右上左下——很多小學校的樓梯間都畫了相對應的腳印,看來現在也準備普及了。記得十幾年前在成都東大街東門大橋那兒上班的時候,出地鐵,在臺階上正低頭上行,差點撞上一個人。迎面下來的人嘴里發出一聲對人表達極為討厭、厭煩、厭惡的象聲詞“za~ze”,他沒遵循右上左下,所以我算是擋住了他的路,所以對我發出了這個“za~ze”。 那是一位著裝端莊、面部修飾精良、皮膚保養到位,發型一絲不茍的偽娘式男子。我當時在風中凌亂,根本沒反應過來。等他離開,估計地鐵都開出十幾站才緩過神。這些年我想在人群中再遇見他,打到他滿臉桃花開的渴望,遠遠超過此生一直期待著的,那個“第一眼就是你”的菇涼(早成大媽了吧)在某個瞬間投入我懷的幻想。 我們單元,所有孩子在上下樓時歇斯底里扯著嗓子大喊,從未聽到家長有半個字的阻止。我北京半個月,每每樓道里孩子的歡愉聲大一些,就會聽到家長的勸阻:噓~~,小點聲,這是樓道。 ![]()
一千零一意|一些句子是從詩歌中截取,還有一些是脫口而出。不是雞湯也不是毒雞湯,平常隨性的句子是對生活對生命的點滴感悟。雖然做不到每天一句,但匯集下來數量也不是很少,就命名為“一千零一意”吧:我也是一個喜歡在夜里講故事的人。 關于作者:舒放,力求避免油膩的中年男子。流浪各地,但定型于高大陸青海。寫詩多年,一直堅持著,哪怕詩歌從大眾變成小眾乃至現在的旁門,喜歡不減,且歡喜有加。 世界薄寡,請允許我用詩歌撩你。 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我 ![]() 本人近年作品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