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道出的第117篇原創 本文2300字,閱讀時長3分鐘 作者|柳一一 來源|一一道出(ID:yiyidaochu) ![]() 埃隆·馬斯克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創新者之一,他創辦了特斯拉、SpaceX、Neuralink等顛覆性企業。 當被問及他的思維方式時,他多次提到一個關鍵方法——第一性原理。 那么,什么是第一性原理?它如何幫助我們突破常規思維,在學習、工作和個人成長中實現質的飛躍? 01 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第一性原理源于物理學,指的是從最基本的、不可再簡化的真理出發,重新構建認知。 它要求我們: 剝離經驗、慣例和假設,不被現有框架束縛; 拆解問題到最底層,找到最核心的要素; 從零開始重構解決方案,而非依賴既有模式。 第一性原理與類比思維形成鮮明對比。而類比思維,是很多人在做事時采用的思維模式。 類比思維,參考已有經驗,比如“別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例子1。 馬斯克在創立SpaceX時,面對高昂的火箭發射成本,他并沒有接受這些傳統觀念。 相反,他運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火箭的組成和成本、燃料成本、制造和供應鏈,以及火箭的可重復使用性。 通過追問和采取相應措施,馬斯克大幅降低了火箭發射的成本,從數億美元降至數千萬美元。 例子2。 傳統汽車廠商認為“電動車電池成本高”,因為行業一直如此。 第一性原理思維:追問“電池的組成是什么?能否用更便宜的材料重新設計?” 結果,馬斯克拆解電池材料(鋰、鎳、鋁等),重新計算成本,最終讓特斯拉電池價格大幅下降。 如果按照類比思維,馬斯克發射火箭、以及生產特斯拉電動車,都將變成不可能。 第一性原理的核心是,不盲目接受“現狀”,而是追問“本質”。 02 第一性原理如何應用? 我從學習、職業發展、習慣培養和時間管理這四個方面,來說明在個人成長中,如何應用第一性原理。 1、學習:如何走出低效努力? 傳統思維(類比思維): “別人怎么學,我就怎么學。” “學霸每天學習10小時,我也要這樣。” “這門課很難,大家都掛科,我可能也不行。” 第一性原理思維: ① 拆解學習的本質 學習的本質是存在“必要難度”,而不是單純靠重復堆砌時間。 ② 優化學習方式 與其盲目刷題,不如先理解底層邏輯,如數學公式的推導過程。 利用“必要難度”學習法,如費曼技巧,用簡單語言復述知識,做題來檢測學習成果。 采用間隔復習提升長期記憶,而非臨時抱佛腳。 ③ 結果 更高效的學習,減少無效努力。 例如:馬斯克自學火箭科學時,不是死記硬背,而是直接閱讀蘇聯火箭手冊,拆解基本原理。 2、職業:如何提升職業競爭力? 傳統思維(類比思維): “職場晉升就是熬資歷。” “別人跳槽漲薪,我也要跳。” “公司培訓什么,我就學什么。” 第一性原理思維: ① 拆解職業發展的本質 你的價值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稀缺性。 哪些技能真正影響你的行業?如:數據分析、溝通能力、寫作能力等) ② 重構成長路徑 不依賴公司培訓,而是主動學習高杠桿技能(如AI工具、寫作)。 用結果導向思維:不是“我工作了幾年”,而是“我解決了什么問題?” ③ 結果。 更快晉升或獲得高薪機會。例如:普通員工等待加薪,而第一性思考者可能通過副業或跳槽實現收入翻倍。 3、習慣:如何培養好習慣? 傳統思維(類比思維): “別人每天健身1小時,我也要。” “意志力不夠,所以堅持不了。” 第一性原理思維: ① 拆解習慣的本質 習慣 = 觸發機制 + 行動 + 獎勵 為什么失敗?可能是目標太大、缺乏即時反饋。 ② 重構習慣系統降低啟動門檻,如:健身從“每天5分鐘”開始;綁定已有習慣,如:刷牙后立刻做幾個俯臥撐;設計獎勵機制,如:完成一周健身,獎勵自己一場電影。 ③ 結果:更易堅持,避免“三分鐘熱度”。 4、時間管理:如何高效管理時間? 傳統思維(類比思維): “成功人士每天4點起床,我也要。” “時間管理就是列待辦清單,做完打鉤。” “忙=生產力,加班=努力。” 第一性原理思維: ① 拆解時間管理的本質 時間的本質:不可再生資源,每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 管理的核心:不是“做更多事”,而是“做對的事”(價值最大化)。 關鍵變量:注意力 > 時間(精力充沛的2小時 > 疲憊的8小時)。 ② 重構時間管理方案能量管理 > 時間管理。識別個人高效時段(云雀型/貓頭鷹型/第三只鳥型),把核心任務放在精力峰值期。 價值優先級(80/20法則),問:“哪20%的任務帶來80%的結果?” → 優先做高杠桿率的事。 例如:放棄低價值會議,用異步溝通(郵件/文檔)替代。 ③減少決策損耗。④ 結果 從“被動忙碌”轉向主動掌控,用更少時間達成關鍵目標。 例如,傳統方式,每天列10項任務,完成5項,疲憊且焦慮。 第一性原理方式:聚焦固定項宇必做項,徹底完成后,有余力再處理備選事項。 03 三生萬物與第一性原理 老子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和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都是在做同一件事:逆向拆解。 它們在三個關鍵層面相似: 首先,思考方向相同,都是從終點回溯至起點。 老子:從'萬物'倒推回'道'(萬物→三→二→一→道) 馬斯克:從'成品火箭'倒推回'原材料'(火箭→部件→材料→元素) 其次,拆解邏輯相同,層層剝離表象,直指本質。 老子說的'生'不是創造,而是'包含'、“組合”——把復雜事物還原成基本構成單元。 第一性原理的'拆解'也不是破壞,而是找到不可再分的基礎要素。 另外,目標高度一致,都是為了重建。 老子還原'道'是為了說明'萬物運作規律'。馬斯克拆解成本是為了'重構更優方案'。 簡單來說,就像你組裝宜家家具,說明書教的是'從零件到成品',這是正向。 而這兩種思維是要你把裝好的家具再拆回零件,也就是逆向,目的是看懂到底怎么組成的,這樣就能理解本質。 理解本質后,就能去探索有沒有更好的裝法,即優化重構。 (關于此點,是我個人的思考和理解,歡迎拍磚) 04 結語 埃隆·馬斯克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堅持用第一性原理思考問題 ——剝離表象,直擊本質,再從零開始構建更優解。 這種方法不僅適用于科技與商業,更能幫助我們突破個人發展瓶頸。 作者簡介:柳一一(liu82029088),《成為時間管理高手》作者,第11屆當當影響力作家,寫作教練、長治市優秀律師,創作的多篇新媒體文章被人民日報、共青團等數百個平臺轉載;時間賬單踐行者,已記錄時間賬單1825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