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背景?:
1937年全國抗戰爆發后,根據國共合作協議,南方八省(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廣東)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隸屬國民政府戰斗序列,實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 前身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留守南方開展游擊戰的工農紅軍,分散在15個游擊區?。 支隊編制?: 第1支隊:陳毅任司令員,活動于蘇南茅山地區。 第2支隊:張鼎丞任司令員,粟裕后任副司令員。 第3支隊:張云逸兼司令員,譚震林任副司令員。 第4支隊:高敬亭任司令員,活躍于鄂豫皖邊區?。 全軍初期約1萬余人 抗戰與挫折?: 1938年起,新四軍在江蘇茅山建立根據地,開展敵后游擊戰?1。 ?皖南事變?:1941年遭國民黨伏擊,損失慘重,后由江北部隊重建,陳毅任代軍長,劉少奇任政委?。 解放戰爭角色?: 抗戰勝利后改編為華東野戰軍(后稱第三野戰軍),參與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成為解放戰爭主力之一。 歷史意義?: 與八路軍并列為中共抗日核心力量,奠定華東地區革命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