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子劉震云曾語出驚人:“小偷知道羞恥,所以才偷偷摸摸;劫匪知道罪惡,所以才蒙著面打劫;騙子知道缺德,所以拐彎抹角行騙;奸商知道虧心,所以常去廟里燒香。如果有人做了壞事,還理直氣壯,甚至還要別人歌功頌德,那他就是萬惡之首,比強盜還無恥,比騙子還缺德,比奸商還無操。”這番犀利的言論,如同一把利刃,剖開了人性的偽裝,直指道德的核心。 那些在暗處行事的人,無論手段多么卑劣,心底或多或少仍存著一絲對善惡的認知。小偷躲躲藏藏,劫匪遮遮掩掩,騙子巧言令色,奸商試圖用香火掩蓋良心的不安,這看似可笑的行徑背后,恰恰是人性中尚未完全泯滅的良知在掙扎。他們或許被欲望裹挾,走上歧途,卻依然不敢直面自己的惡行,說明內心深處,對是非對錯尚有判斷。 然而,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喪失底線、顛倒黑白的人。他們踐踏道德,卻毫無愧疚;傷害他人,卻心安理得。他們不僅不為自己的惡行感到羞恥,反而企圖通過扭曲事實、操控輿論,將錯誤粉飾成功績,將丑惡包裝成正義。他們用權力或手段壓制不同聲音,強迫他人為自己的惡行唱贊歌,這種行為,不僅是對良知的公然挑釁,更是對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嚴重破壞。 在文明社會里,道德與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基石。當一個人突破道德底線,還試圖將錯誤合理化,其危害遠甚于普通的違法犯罪。因為前者摧毀的,是人們對善惡的信仰,是社會信任的根基。就像潰爛的傷口若不及時清理,便會侵蝕健康的肌體;這種扭曲的價值觀若不加以糾正,就會像瘟疫一般,毒害整個社會的風氣。 面對這樣的“萬惡之首”,我們不能沉默。每個人心中都應有一把衡量善惡的標尺,敢于揭露真相,堅守正義。唯有讓這些顛倒黑白的行為暴露在陽光之下,接受公眾的審視與批判,才能守護住社會的良知與底線,讓真正的善與美,在清澈的天地間生長、綻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