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天必通 “健脾筋”:一條筋盤活全身氣血 暑氣蒸騰的夏天,人體最容易被濕邪困住 —— 沒胃口、渾身乏力、水腫虛胖,甚至皮膚病、婦科問題頻發。中醫說 “脾主濕”,而這條貫穿小腿到腹部的脾經,正是人體祛濕健脾的 “黃金通道”。 為什么說它比人參還珍貴?人參補氣血需依賴脾胃運化,而打通脾經相當于給身體安裝了 “氣血發動機”:它既是氣血生化之源,又能推動血液沖刷病灶,把淤堵的濕濁、寒氣一掃而空。夏天養好這條 “筋”,勝過秋冬十副補藥! 二、夏季脾經易堵:3 大信號提醒你該通經了 食欲差 + 大便黏:吃點東西就腹脹,大便粘馬桶沖不掉,是脾濕困住了; 腿酸沉 + 水腫:小腿像灌了鉛,腳踝一按一個坑,說明脾經氣血循環差; 皮膚癢 + 長濕疹:濕氣排不出去,就會往皮膚上冒,越抓越癢。 這些問題的根源,都是夏季脾經被暑濕 “淤堵” 了。此時按揉脾經,就像給堵塞的水管通渠,氣血一通,癥狀自然消退。 三、打通脾經的黃金 3 招:從早到晚養出 “鐵脾胃” ? 第一招:清晨推小腿,激活全天運化力 ![]() 方法:坐在床上,從膝蓋內側的陰陵泉開始,沿脛骨內側緣(小腿骨內側)一路推到內踝尖上的三陰交,左右腿各推 50 次。 關鍵:推的時候找痛點 —— 比如小腿肚高點對應地機穴(治糖尿病、胰腺炎),內踝上 3 寸是三陰交(婦科萬能穴),哪里痛就多揉哪里,直到酸脹感減輕。 ? 第二招:午間按三穴,健脾堪比喝參湯 ![]() 太白穴:拇指內側關節后凹陷處,每天用指尖硌按 100 下,專治消化不良、流口水、手腳冰涼; 公孫穴:太白穴上 1 寸,揉按至胃反酸、腹脹感消失,還能調月經不調; 商丘穴:內踝前緣凹陷處,每天揉 3 分鐘,下身炎癥(如腳氣、關節炎)會明顯緩解。 ? 第三招:睡前跪膝 + 推腹,掃凈全身淤堵 跪膝法:跪在瑜伽墊上,膝蓋不動,上身前傾,讓氣血往小腿引,配合按揉血海穴(膝蓋內上緣 2 寸),止癢補血效果翻倍; 推腹健脾:用手掌從心窩下推到肚臍,重點推腹部中線旁開 4 寸(脾經循行線),推到硬塊、痛點就多揉,能治急性扭傷(如腰閃了按揉腋下的大包穴)。 四、夏季通脾經的 “時間密碼”:兩個黃金時段 上午 9-11 點:脾經當令,此時推揉穴位效果最強,比如上班時抽空按揉太白穴,一整天消化都順暢; 睡前 1 小時:推腹 + 跪膝,既能排濕又助眠,第二天醒來腿不沉、臉不腫。 五、為什么說通脾經勝過吃人參? 人參補的是 “死氣血”,而脾經管的是 “活氣血”—— 它能把吃進去的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再源源不斷輸送到全身。夏天把這條 “運輸線” 打通,不僅胃口好、濕氣消,連皮膚暗沉、月經不調、頭暈乏力都會跟著改善。 記住:養生不求快,貴在通經絡。 每天花 10 分鐘揉推脾經,勝過盲目吃補藥。這個夏天,打通這條 “健脾筋”,讓氣血像泉水一樣涌遍全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