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采訪了1000對夫妻發現:婚姻中最舒服的狀態,不是如膠似漆,也不是相敬如賓,而是那種不需要用力維系,也不需要天天扮演,是兩個人慢慢過,越過越穩的狀態。 我們花了整整五年,采訪了1000對來自不同城市、不同背景的夫妻,聽了上萬條他們關于婚姻的故事。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以為——好的婚姻應該是熱烈的,是激情四射的,是那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如膠似漆。 后來又覺得,或許該是那種彼此尊重、界限分明的相敬如賓。 但五年后,我們發現了一件很扎心的事:如膠似漆和相敬如賓,都不能讓婚姻走到終點。 真正舒服的婚姻,是那種不需要用力維系,也不需要天天扮演,是兩個人慢慢過,越過越穩; 像砂鍋里燉了一下午的排骨湯——表面沒什么動靜,但香氣卻越來越濃。 如膠似漆的婚姻,看起來浪漫,實則高壓 也許大家都見過不少剛結婚時,恨不得每十分鐘都互發一次消息的情侶。 聊天記錄里全是“想你”、“親親”、“今天好愛你”,他們在朋友圈秀恩愛打卡,從早餐到晚安。 但這樣的婚姻走到五年以上,還維持得住的,幾乎沒有。 北京一對90后的夫妻,結婚第一年感情特別甜,幾乎寸步不離,老公下樓拿個快遞,老婆都要一起,兩人一度號稱連洗襪子都要同步。 可好景不長,第二年他們就開始頻繁吵架,原因特別簡單——沒有空間。 女生說:“我只要一個人坐地鐵回家,他就不高興,說是不是我不想跟他在一起。” 男生也憋屈:“她出去跟閨蜜吃飯,我一小時沒發消息,她就炸了,說我是不是冷淡了。” 他們沒鬧出大事,也沒有出軌什么的,就是被那種時時刻刻都要黏在一起的關系給累死了。 有一個詞叫情緒融合,意思就是,兩個人界限不清,把彼此的情緒綁在一起,你不開心我也得不開心,我高興你也不能掉鏈子。 聽著好像是很深情,但實際上是一種情緒綁架。 久而久之,沒有人喘得過氣,所以如膠似漆,看起來像是感情的巔峰,其實很多時候就是失去自我的開始。 相敬如賓的婚姻,看起來體面,實則疏離 你以為避開了如膠似漆,選擇了相敬如賓,就是成熟穩重的婚姻模式嗎? 有幾十對這樣的夫妻,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上是連風都沒有。 江蘇有一對退休老教師夫妻,看上去特別模板化,他們吃飯時互相夾菜,說話用“您”,穿戴整齊,坐在客廳里一起看書。 大家可能一開始都覺得這是楷模。 但老太太突然說:“我們已經二十年沒有說過心里話了。” 她還說,有一天晚上,她心梗發作,捂著胸口躺在沙發上,喊了一聲“我不舒服”。可老伴看了一眼,卻說:“早點休息吧,別熬夜。” 老太太那天差點暈過去,那一瞬間,她突然意識到——他們雖然住在一個屋檐下,卻早已不在一個世界。 這種太懂分寸的婚姻,太讓人心冷了,因為婚姻不是講禮貌,是講感情的。 講禮貌的,那是上下級;講感情的,才是夫妻。 我們不否認尊重很重要,但如果夫妻之間只剩下客氣、分寸和規矩,那和住在一起的室友有啥區別? 真正能走下去的婚姻,是平平淡淡,細水長流 那些過得最舒心、走得最長久的夫妻,有個共同點:他們不黏,但不遠;不演,但也不冷;不刻意制造浪漫,但也不會忘了彼此的存在。 在鄭州,有一對夫妻,年紀都很大了,都七十出頭了,夫妻倆早年開過包子鋪,那時候辛苦,夫妻兩個輪流照看攤位。 現在鋪子交給兒子了,老兩口有時候就接孫子放學,空了還一起散散步、打打麻將什么的。 當時問他們說:“你們婚姻怎么一直這么穩定?” 男人撓撓頭說:“也沒啥,就是好好過日子唄。”女人補了一句說:“平平淡淡才是真。” 這就是真正的婚姻。 它不是沒有感情,而是感情已經成了日常的一部分,不用特別拎出來炫耀。是“你沒說話,我也知道你在想什么”。 我們常說,婚姻需要經營。 但其實,好的婚姻,不是靠努力討好換來的,而是靠放松陪伴養出來的。 不用天天發糖,但心里知道:對方就是那個不管順風還是逆風,始終在你身邊的人。 所以說,別再盯著如膠似漆和相敬如賓了。 那些看似熱烈或體面的關系,撐不了一輩子。 真正能過一輩子的,是那種你倒垃圾、我洗碗;你喊我吃飯,我邊看劇邊應一聲“來了”,是那種瑣碎里的平淡。 這不是不浪漫,而是另一種浪漫——一種生活化的浪漫。 -The End - 作者-李眉 ![]() ![]() ![]() |
|
來自: 行走山林 > 《歸真,歸來,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