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治法也是中醫藥重要的一部分,也同樣能達到內病外治、外病外治的目的。很多疾病輾轉很多大醫院,求助很多名家,化費了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取效甚微、病不得治。利用這些秘方、驗方往往幾十元甚至幾元便取得大效,有的病可痊愈,病人及家屬喜笑顏開,奔走相告。 我單位經過十來年的時間收集了大量的民間驗方、秘方,并經過長期的臨床應用取得極為可喜的臨床效果。而且這些這些外用秘方制作極為簡單,應用方便。 為了弘揚中醫,我單位決定部分秘方公開,攜手中醫同仁一起發展。 一、頸、肩、腰、腿、關節炎: 1、 頸椎病: 內服藥: 頸椎病臨床表現有肩臂疼痛、麻木、發沉、發僵、眩暈、癱瘓等各種表現,尤以中老年人好發,但現在由于職業與工作的關系發病趨勢呈現年輕化。大多由肝腎虧虛、筋骨衰退、外感風寒濕邪引起,癥狀為一側頸肩臂一側疼痛明顯,血常檢查在正常范圍內,但血沉加快;頸椎X線片見椎體骨質增生,無破壞跡象。用本方治療一個療程后,均達到臨床治愈,隨訪無復發。 處方:取臭梧桐根30-60克,體質好癥狀嚴重者量可加大,反之則量小。水煎取汁,每日服2次,5天為一個療程,同時配合臥床休息、頸部保暖等事項。 【按語:性味】①《浙江民間草藥》:'味苦,性寒。'②《四川中藥志》:'性平,味苦,無毒。' 外用方: 當歸10克、川芎10克、桂枝10克、川烏10克、雞血藤10克、紅花10克、白芷12克、蘇木15克、仙鶴草9克。將上藥共研細末,混合后裝入布袋縫合備用。將藥袋放在頸部,用細繩固定,白天用之,夜間摘掉。一般用此方治療一個星期左右,局部疼痛明顯減輕,半個月可達到較為理想的效果。如腰腿部疼痛時,可將藥袋固定在疼痛部位,同樣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藥酒配方:熟地、海桐皮、地骨皮、桑皮、杜仲、靈仙、赤芍、木瓜、羌活、生地、甘草、當歸、牛膝、薏米各17克,陳皮、巴戟天各12克,川烏、黃芩、桂枝各8克,白酒2500毫升,冰糖250克,上藥共泡7天,早晚服用。 內服甲角藤湯療效顯著:山甲珠、鹿角膠(烊化)、牛膝、川芎、炙白芍各12克,忍冬藤30克、桂枝9克,甘草6克。上藥先用水浸泡30分鐘,然后再放火上煎30分鐘,每劑煎2次。將2次煎好的藥液混合,日期服3次。氣血不足者加黃芪30克,當歸12克;腰酸腿軟者加杜仲15克,寄生30克。 臨床統計:治療頸椎病患者126例,治愈100例,好轉26例。 2、 肩周炎: 內服:螞蟻粉治療肩周炎效果較好。 螞蟻粉:具有健脾補腎、調理經絡、行氣血、消腫解毒、催乳汁、澤顏美容作用。 外用:取螃蟹泥(大的一個,小的兩個),先讓螃蟹在清水中泡半天,待其把腹中的泥排完,取出搗成肉泥,待用。將搗好的螃蟹泥攤在粗布上,直徑不宜超過8厘米,貼在肩胛最痛的部位。晚上8時貼上,第二早晨8點取掉,如此應用幾次,疼痛可以消除。 螃蟹的作用:續筋接骨,活血行瘀,利濕退黃。主治:跌打損傷,損筋折骨,血瘀腫痛; 藥酒外用方:細辛80克、老生姜300克,60度高梁酒100毫升。細辛研末,生姜洗凈,混合搗成泥蓉狀,鐵鍋內炒熱,入白酒調勻,再微炒。將藥鋪在紗布上,熱敷肩周疼痛部位,每晚一次,敷藥時避免受涼感寒。 3、 腰椎間盤突出癥: 外用方:白酒加白面拔罐法:用白酒和白面在腰部糊,面干后更換接著糊,三四天后,癢得難受,為防手撓感染,用火罐拔,拔完后再糊,糊完再拔,如此連續半個月左右,疼痛會消除。 外用麝香復原膏:益母草露120克、白芨、杜仲、川斷各20克,地龍、土元、鳳仙花各10克,麝香0.2克。上藥研成細末。每貼膏藥用益母草露120克,上藥細末90克,放砂鍋內摻勻,加水750毫升,用文火熬至以筷子挑起能滴珠為宜。用時將膏藥攤在雙層布上(布長30厘米,寬20厘米)然后把研好的麝香均勻地撒在膏藥上。敷貼在患處。每3天換1次,6次為一個療程,一般2-3個療程痊愈。 注意事項:一般貼3次時,會在貼膏藥處出現許多如麥粒大的紅點和白點,有刺癢感,這既不是過敏,也不是感染,可暫停兩天,等白點和紅點消失后再換膏藥,直到白點及癢感真正消失后即愈。有白點和癢感為風寒之毒,如白點和癢感全部消失,即風寒之毒全部拔出體外,所以病可得治。 益母草露熬制法:農歷五月五日即端午節采集益母全草,洗凈切碎放鍋內,加水熬熟爛后,去益母草。將水過濾澄清,熬至如蜂蜜狀,在瓷器內存放。用上面膏藥時可同時報天馬龍鳳丹。 天馬龍鳳丹的制法:僵蠶(天蟲)、蟑螂、制馬錢各1克,白鳳烏雞6克(用桑木炭烤焦),水蛭、海龍各2克。上藥研成細末,煉蜜為3丸,每天3次,每次一丸。 腎虛型腰椎間盤病變:癥見腰膝酸疼,神疲乏力、畏寒肢冷,每遇勞累和感受風寒時病情加重。舌淡苔白,脈沉遲而弱。治宜溫腎納氣、消增接環,通經散寒。可加用消增復原膏。 消增復原膏配方:鹿角膠、黃明膠、魚鰾、靈仙、穿山甲各30克,樟腦1克,麝香0.2克。上藥除樟腦、麝香外,共研細末。每貼膏藥用酒水各250毫升,放砂鍋內熬開后,下上藥細末150克,用文火熬至以筷子挑起能滴成珠為宜。將藥膏攤到雙層白棉布上(布長30厘米,寬20厘米),然后把研好的樟腦、麝香均勻撒在膏藥上,敷貼患處。每三天換一次,6次為一個療程,一般3-4個療程即愈。注意事項同上,還可配服飛龍白虎丸。 飛龍白虎丸的配方:飛龍(用桑木炭烤存性)4克,白丁香、虎骨、穿山龍各2克,共研細末,裝入空心膠囊內。每天3次。 飛龍:飛龍掌血,又名黃椒,來源為蕓香科植物飛龍掌血的根,主要有散瘀止血,祛風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 烤存性:把植物藥制成炭劑,要燒到外部枯黑,里面焦黃為度,使藥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仍能嘗出原有的氣味,這就是存性。作為止血藥的炭劑,常用此法炮制(燒存性是直接用火燒;烤存性是用間接的火處理,目的是一樣的。 療效:治療血淤型患者246例(其中椎管狹窄者16例),手術后患者11例,顯效10例。治療腎虛型患者414例,痊愈332,顯效71例,有效11例。總有效率100%,治愈率86%。 腰椎間盤突出癥內服藥:地龍12克、土元、穿山甲、當歸、川牛膝、川斷各10克,全蟲6克,制川烏、制草烏各3克,甘草6克,獨活9克,桑寄生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一次。 療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88例,治愈74例,好轉14例。 應用藤蚣湯治療腰椎病:主治腰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骨質增生、強直性脊柱炎及各種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經痛等。 配方:雷公藤、牛膝各15-30克,龍須藤、白芍、熟地、肉蓯蓉各20-30克,制乳香、沒藥各12-15克。上藥為基本方可根據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加減。每日一劑,早、晚各一煎,飯后服用,15天為一個療程。 外用方:熱敷法,主治頸椎綜合癥、肥大性脊柱炎、椎間盤突出癥、骨刺等骨質退化導致的疼痛、活動不利、四肢麻木、疼痛難行等。 配方制法:伸筋草、透骨草各15克,五加皮、海桐皮、劉寄奴、紅花各10克,蘇木、川斷、黃柏、牛膝各6克。將上藥裝入紗布中,每次2包。每包加入白酒10-15毫升,放入空罐內蓋好,放入水燉熟。先取一包熱敷患部,涼后再換一包熱敷40分鐘,一個月為一個療程。 注意事項:有皮膚病或皮膚潰破者請用。療效:共治1590例,有效率達92.5%。 4、骨質增生: 外用方:鐵粉250克,紅花5克,用好醋50毫升滴入拌勻,裝入布袋中。待鐵粉升溫至30度左右時,放在患處熱敷約3小時。每日1次,連續三五次即見效。熱敷總次數多少,可視具體病狀而定。 內服配合外用方治各種單純性骨質增生75例均治愈: 外用方:荔枝樹根(炒炭)5份,松香(研末)2份。上藥研末混合,視患部大小按取量,用文火炒熱,紗布包裹趁熱在患部施以熱燙法,連續炒燙5-6次,然后外敷12個小時。一劑藥可連續用3天再換藥。 內服方:首烏20克,淫羊藿10克,白芍15克,荔枝樹根炒30克,雞血藤20克,青風藤15克,老鸛草炒15克,白花蛇2條,全蝎10克,威仙靈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2次服,藥渣可重煎。手部骨質增生加桂枝,腳部骨質增生加牛膝,腰骶增生加狗脊,頸部增生加羌活、葛根,局部紅腫發熱灼痛者加羚羊角、銀不換,局部無紅腫而遇風寒痛甚者加制川烏、制草烏。 療效:外治方、內服方配合應用,治療各種單純性骨質增生患者75 例,輕者20天痊愈,重者45天痊愈。 按語:外治經驗是民間老中醫對椎體四肢關節疾患外敷慣用的秘方。幾年來臨床應用證實,外用內服對各種單純性肌質增生均有可靠的療效。 藥酒治療骨質增生性關節炎和頸椎病特效: 配方:紅花60克,當歸80克,制何首烏60克,雞血藤80克,烏梅60克,50度以上白酒2500毫升。將上藥制為粗末,入絹袋盛好,把口扎緊,浸入酒中,20天后取藥酒飲之。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20-毫升,最大量不能超過50毫升。 5、腰肌勞損 配方及用法:鹽酸川芎嗪(以下稱川芎嗪)。以5毫升注射器套6號針頭,抽取4毫升(80毫克)川芎嗪藥液血備用。病人取側臥位(左右均可),充分暴露臀部,在髂前上棘的后上方五厘米處以碘酒、酒精作皮膚常規消毒,將已備好液針作垂直進針達深部肌肉,抽取無回血時緩慢推注藥液。每日一次,五日為一個療程。 療效:治療31例,用藥5次腰痛消失的26例,用藥7次腰痛癥狀消失的5例,治愈率100%,后隨訪無復發。 內服方劑:主治爭慢性閃傷腰痛或腰肌勞損。當歸、丹參、續斷、枸杞、棗各15克,蘇木、乳香、沒藥、甘草各9克,杜仲12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注意事項:胃潰瘍或服藥后胃部不適者,減去乳香、沒藥加玄胡15克;慢性挫傷和復發者加茴香、故紙。 療效:此方治療的急慢性閃挫傷、腰痛,治愈病不計基數。用此方最少2劑,最多6劑。服藥后最早2天,最遲4天下床行走,7天恢復正常,有效率100%. 藥酒:核桃(青的最好,帶皮)7個,搗碎,浸泡于500毫升白酒內一周。每天睡前飲3-5盅,2劑即愈。 6、腰腿痛: 醋蛋液治療腰酸腿痛:如果有口干嘴苦、腰酸腿痛、多夢、精神不振、厭食、尿少而頻及更年期出現的可服醋蛋液。 醋蛋液的制作方法:將新鮮的雞蛋(最好用農家放養雞所生深紅色殼蛋營養豐富,用時最好洗凈)一個用8度以上的米醋100毫升(100克)浸泡一天至兩天,蛋殼軟化后,用筷子戳破蛋膜,將流出液攪拌均勻,再放置一天后就可以用了。每天清晨起床后,用湯匙舀1-2匙醋蛋液(陶瓷湯匙),加2湯蜂蜜溫開水,調勻,空腹一次服完。蛋最后一天嚼碎吞服。 注意事項:應用選用優質米醋如鎮江白醋、上海香醋、山西老陳醋等。普通米酸度只有3-4度,浸泡時不僅蛋不易軟化,蛋黃也不易溶化。如果怕酸可適當增加蜂蜜和溫開水的量。初服時如出現大便稀薄、不必驚慌,一般幾天后會正常的。但如長期不適,不宜服用。 備兩個瓶子,每隔三四天制作一次,交替使用。 據來信統計,醋蛋液對高血壓,腦血栓后遺癥、氣管炎、風濕痛、失眼、便秘、慢性胃炎等療效明顯。對很多種病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被人們稱為神奇的醋蛋液。 內服方:骨碎補100克、狗脊150克,核桃或花生米50克,紅棗10枚,豬尾巴1條(切碎)。將上藥合在一起,并加入少許鹽同煎食;能飲酒者以酒送服。每日1-2次,2日見效,一般3-5日可愈。對老年人的腰腿痛效果最好。 內服方:豬腰杜仲治腰痛: 配方及制作:豬腰2個,杜仲30克。將杜仲放在鍋里炒斷絲(斷開無絲最好),再將豬腰剖開洗凈,共入鍋中,加水燉熟,吃豬腰,飲湯即可。 腎虛型腰痛內服方:杜仲、破故紙、小茴香各9克,新鮮豬腰一對。將豬腰切成片,與上述中藥加適量水共煮至腰片發黑。喝藥湯,吃腰片,每日1劑。連用3劑,腰痛消失,連腰五服即可痊愈。 羊肝湯治腰痛有奇效:羊肝1具,肉桂20克,附子20克。上三物用水煎,不放鹽,吃肉喝湯。某醫院用此方治療820例腰腿痛患者,效果顯著。 藥酒方:川烏、草烏、木瓜、金銀花、川牛膝、川芎、當歸、降風、烏梅、秦艽、全竭各9克,杜仲、白術各13克,蜈蚣3條,白糖200克,白酒2000毫升。找一個能裝2500-3000毫升水,里外有釉的壇子,并按壇子大小在室內陰涼處挖一個坑,準備埋藏。把藥全部裝入壇子后,倒入白糖和酒,用干凈白布封緊壇口,然后壇口向上放入添好水的鍋里,鍋水深要浸沒大半個壇子。煮一小時后,將壇子取出。埋24小時即壇子取出并服用藥酒。每日(冷天加熱后再喝)3次,成人每次50毫升,一般患者服劑藥酒即愈。用此曾治腰腿痛、胳膊痛、肌肉痛、坐骨神痛和半身不遂患者400多人,有顯著療效。 7、扭傷、岔氣 救死回生羅漢丹:乳香12克、草烏9克、琥珀7克、紅花12克,沒藥12克、甘草10克、丹皮12克、杜仲10克、花粉10克、牛膝10克,當歸10克、骨碎補9克、血竭10克,肉桂10克、土別10克、三七4克、廣木香12克、川羌活10克。將上藥在松節油或米酒瓶內浸泡使用。跌打傷嚴重者可外擦內服。內服有兩種方法:此18味藥共研為細末,每次9克,米酒引服;另一種用酒水各半前湯喝。 韭菜根治急性踝關節擬作效果好。 本方及用法:取韭菜入土部位的新鮮根須(數量根據損傷部位大小而定)少許,搗碎,不可去汁,加適量面粉,用黃酒(白酒也可用)調成稠糊狀,敷在扭傷部位,厚1-105毫米。然后用紗布覆蓋,再用繃帶包扎好。每日換藥一次,五日便可好。 用八角楓葉醋調敷治踝關節扭傷奇效: 配方及用法:八角楓葉適量。將上藥研細末,與醋調和成糊餅狀,外敷于患處,繃帶外固定,每天換藥1次。 療效:臨床用于治療踝關節扭關81例全部痊愈。 扭損傷后皮下淤血外用方: 配方及用法:取大黃500克,梔子500克、兒茶100克,無名異200克、紫荊皮600克,共研成細末。用時取藥粉30克,加適量蜂蜜調勻敷在患處。每日換藥1次,嚴重時可每日換2次。 療效:臨床治療102例損傷后皮下淤血,均在五天內痊愈。 姜大黃治急性腰扭傷: 配方及用法:生姜60克,生大黃30克,冰片1.5克。將生姜去皮、少將、搗爛、擠汁,大黃、冰片研成細末,再將各藥加適量開水共調成糊狀。使用前,先用蔥白5根,搗爛炒熱,用布包好,在痛處揉擦至局部皮膚發紅,然后上藥敷上,用敷料包扎,每天換藥1次。 臨床療效:治療32例腰扭傷,2-3天痊愈者17例,4天13例,5天痊愈2例。 黃白灑治扭挫傷而致的腰痛: 配方及用法:大黃、白芷、肉桂各10克,樟腦2克。上4味用好酒150克毫升浸泡1日,于飯后服,每次10毫升,每日2次。外搽也可治凍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