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早坐在電腦前編鐘洪發老師的稿子,老花鏡突然霧蒙蒙的——他寫“露天看電影”,一下把我拽回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夏夜。那時我還不到十歲,褲兜里永遠裝著半塊硬邦邦的苞谷饃,聽見村支書在喇叭里喊“放電影咯”,比聽見開飯還激動! 【高音喇叭一吼,全村活泛起來】 ![]() 村支書的喇叭自帶“魔法”。他站在山梁上喊:“今晚放《鐵道游擊隊》!”話音未落,我媽就在灶間喊:“快把你婆婆的小椅子扛上!” 男人們扛著桌子當板凳,女人們往褲兜里塞炒瓜子,小孩們舉著竹筒火把——說是火把,其實就是竹筒里灌點煤油,點起來忽明忽暗,熏得人眼淚直流。 我跟著小軍往操場跑,邊跑邊摸褲兜:還好,玻璃球還在!這是我和他“占座”的記號——誰先到,就用玻璃球在石板上畫個圈,那就是“專屬座位”。 ? 記得有回搶座位,我和鄰居小馬撞翻了放映員的膠片箱,小馬被他老漢追著揍了三根田坎,邊跑邊喊:“再搶位子,老子讓你去銀幕上看!” 【摸黑翻山的夜,比電影還驚險】 ![]() 鐘老師寫“跑片員去百里外取膠片”,讓我想起十歲那年的“壯舉”——聽說隔壁村放《少林寺》,我和四個小伙伴組了“敢死隊”。 沒火把?砍根竹子灌煤油!沒路?跟著螢火蟲走! 山路陡得像梯子,火把燒完了,就手拉手摸著樹皮走。我摔進泥坑,膝蓋磕得滲血,第一反應不是哭,而是摸褲兜——苞谷饃還在! 散場后摸黑回家,山風“呼呼”吹得樹葉響,貓頭鷹“咕咕”叫,我們嚇得攥緊彼此的手,卻還嘴硬:“怕啥?我們可是看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人!” ? 那時的夜很黑,火把很暗,但銀幕的光,能把人心照得透亮。 【老銀幕下,藏著最濃的人間煙火】 ![]() 那時候看電影,銀幕沒掛起來時,孩子們在底下鉆來鉆去,偷啃別人的瓜子;大人們嘮家常,“你家閨女該說親了”“今年苞谷收成咋樣”;就連狗都跟著湊熱鬧,追著光斑跑。 鐘老師寫“部隊拉歌賽”,我們村也有“民間演唱會”——放映員調試機器時,總有個大叔跳上石凳吼川江號子,跑調跑得能把銀幕震歪,卻能贏來滿堂彩。 ? 有次放《白毛女》,演到喜兒躲進山洞,我旁邊的大媽急得直拍大腿:“傻妮兒,別躲啦!快出來看電影啊!”全場笑到肚子疼。 【給年輕人嘮嘮:為啥我們總念著老電影?】 ![]() 昨晚和年青文友視頻,他問:“現在手機上啥電影都有,你們咋還惦記露天電影?” 我想了想,說:“因為那時候的電影,是和全村人一起'品’出來的。” 我們在銀幕下哭過、笑過、搶過座位、摸黑走過山路,每顆星星、每?;覊m,都沾著人的味兒。 就像鐘老師寫的:“電影是貧瘠歲月里的光?!边@光,照的不是銀幕,是我們實實在在的日子?。?/span> 【文末互動】 今兒個嘮了這么多,想聽聽你們的故事—— ? 50后-70后:還記得你第一次看的電影是啥嗎?有沒有為看電影挨過打? ? 80后-00后:想不想聽聽你爸媽、爺爺奶奶的“追光故事”? 留言區見! 影夢舊痕寄懷間 上個世紀物維艱,影片如星破夜瀾。 每念佳章心欲醉,夢融光影意千般。 鐘洪發||憶五十年前的電影舊事鏈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