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一顆平常心 遠看生活,日復一日;近看生活,瞬息萬變;不論是靜是動,作為生活的主體,修煉一顆平常心是我們給予生活最好的熱愛。 曾幾何時,習慣以用熱血沸騰面對生活種種,但熱血沸騰只能是生命成長的一個階段。當結果多次失望于預期時,熱血沸騰就慢慢轉化為死氣沉沉。極端中擺動,是常人的生活技倆。大眾是盲目的羊群,此時,我們就成為羊群中的一只。先成為羊群中的一只,是我們成長的必經之路。剛開始,我們或許不覺得羊群中有多么“不好”,甚至于會滿足于群體帶來的歸屬與溫暖。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羊群式生活好像不對勁。那種統一的背后,它給不了你力量,反而在消耗自己。某一天,你終于決定脫離溫柔的陷阱,重新尋找自己的生活旗幟。 不能熱血沸騰,也不能死氣沉沉,該怎么辦?唯有修煉一顆平常心。 平常心是面對生活的冷靜與理性,是托付成長的責任與情懷,是成全生命的內核與力量。 生活是由無數個體聯結的世界。世界上最難認的是人心,媽媽經常和我說這句話。成年人的世界交織著太多欲望與利益,大家處理事情的方式并非都由仁義信推動。于是乎,人與人之間的嫌隙與隔閡就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滋長。我們隨之開始戴上有色眼鏡去體察他人。人與人之間相互影響,當我們戴著有色眼鏡去觀念他人時,他人也會戴上緊箍咒審視我們。人與人之間,事與事之間,變成了一場無法停息的角斗。角斗止于智者。 智者,心平為首。心平,氣和,有定才可生慧。 熱血沸騰的生活者不能稱之為智者,死氣沉沉的生活者更不能稱之為智者。是生活使他們熱血沸騰,又讓他們死氣沉沉,這兩種類型本質上都是生活的囚徒。要想從生活的囚徒蛻變成生活的使者,唯有修煉一顆平常心。 如何修煉一顆平常心,唯有經歷。經歷過熱血沸騰,經歷過死氣沉沉,方可在兩者之間慢慢摸索到尺度。譬如,不察人,不識人,就事論事。不要輕易評判一個人,因為這種評判太過主觀,我們只會因為主觀的評判更主觀。比起對方是怎么樣的人,我們更多的需要分析這件事對方哪些方面處理得不太妥當,哪些方面處理得滴水不漏。同理,也不能輕易評判自己。一件事的背后自有邏輯,取其精華吸收,借之糟粕反思,把一切都聚焦于發展。別人或許無法理解自己,但自己要學會理解自己,善待自己。畢竟只有會善待自己的人,才能真正地做到善待他人。 再如,我之前所說,熱血沸騰的生活者,死氣沉沉的生活者,這些表述其實就是戴著有色眼鏡。準確的表述應該是熱血沸騰的生活階段,死氣沉沉的生活階段。個體面對生活的態度并非固定不變,我們不能輕易對人蓋棺定論。不論是熱血沸騰的生活階段,還是死氣沉沉的生活階段,如果都是為了走向修煉一顆平常心的道路,那這兩種生活方式也都是智者的行為。 世界上最難認得是人心。我承認媽媽這句話的含金量。只是,在修煉一顆平常心的引導下,如今我已不再對人心感興趣,專注自己的成長成為生活最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