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橫掃亞歐的蒙古人才是真正的戰斗民族,“征服”與他們的生命相伴。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蒙古騎兵前進的口號就是蒙語“Hurree”(讀音“烏拉”),這就是俄語“烏拉”的來源。在描述中世紀戰爭的歐洲小說里,有這樣一幕描寫:原野里突然響起恐怖的“烏拉”聲和嗖嗖的套索聲,所有人都面色煞白,知道是戰無不勝的牧人軍隊來了,可怕的汗的軍隊來了...。汗的軍隊、牧人軍隊,都是歐洲人對蒙古諸部族的泛稱?!盀趵币辉~,是在13世紀由蒙古軍隊傳播到歐亞很多地方的一個宣言詞,羅斯人被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后,繼承了當年這個征服宣言:“烏拉”。二戰時,蘇聯紅軍戰士大舉反攻時,高喊著“烏拉”,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橫掃歐洲的蒙古人的影子...。 1.俄羅斯人是在對蒙古人臣服-反抗-再臣服-再反抗中成長的 早在9世紀初,東斯拉夫人曾在西起德涅斯特河、東到第聶伯河以及黑海北岸的東歐平原上建立“基輔羅斯”,這被認作為當今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人共同的祖先。蒙古帝國通過三次西征,特別是第二次(1235-1242年),征服了基輔羅斯,并設立了金帳汗國來管理這些地區?。在這段時間里,俄羅斯人的莫斯科公國作為金帳汗國的附屬國,長期受到蒙古人的統治和影響。俄羅斯人在反抗-臣服-再反抗-再臣服中不斷壯大。 1236年,窩闊臺繼承成吉思汗之位8年后增兵西征,拔都為統帥,速不臺為主將向西進軍。1237年春,蒙古軍隊攻占伏爾加河中游的不里阿耳,隨后進入斡羅思(俄羅斯)境,攻下也列贊(梁贊)、莫斯科等地?。1237年冬季,蒙古軍隊繼續向西推進,攻下兀拉基米爾城,并攻占乞瓦(基輔)。隨后,蒙古軍繼續西進,分路侵入孛烈兒(波蘭)和馬札兒(匈牙利)?。在1237年冬季,蒙古軍隊圍攻力量薄弱的北斡羅思,隨后解決以基輔為中心的南斡羅思。梁贊、莫斯科、弗拉基米爾等城市相繼被蒙古軍隊攻陷?。 蒙古大軍攻破拒絕投降的基輔時,對基輔城內居民進行了殘酷的屠殺。俄羅斯人被震懾臣服,歸降了蒙古人。蒙古人在征服羅斯后,建立了金帳汗國來統治這片土地。雖然蒙古人取得了勝利,但公正地說:他們沒能完全摧毀羅斯人。羅斯由眾多分立的城市和鄉村構成,要徹底征服他們,除了逐個攻陷這些設防的城市和堡壘并派兵駐守之外沒有其他辦法,要做到這點,強大的蒙古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蒙古人就用投降的俄羅斯人來治理其它部族,臣服蒙古的俄羅斯人成了“二掌柜”。俄羅斯人一邊為蒙古人服務,一邊擴充自己的實力,他們想擺脫蒙古統治的想法一直沒有改變。 1359年,10歲的季米特里?伊凡諾維奇成為莫斯科大公。他吸引一些富有的領主帶著仆役、家丁聚集到莫斯科,建造了“莫斯科石頭城”莫斯科內城(即克里姆林宮)。為了迷惑金帳汗國。1371年,他前往金帳汗的駐地,用豐厚的禮物向當時金帳汗國的實際統治者馬麥獻殷勤,取得了冊封為“全俄羅斯大公”的敕令。在取得權力后伊凡加快兼并俄羅斯其他公國和部落的步伐。此時的金帳汗國已今非昔比,大批的地區脫離了他的統治,金帳汗國內部也不斷發生政變。1360~1380年,20年內,金帳汗像走馬燈一樣換了14個。 積攢了一些本錢后,伊凡決定對蒙古統治者進行斗爭。為維持統治金帳汗軍進攻莫斯科。1378年8月11日,伊凡大公的軍隊與蒙古軍隊在梁贊的沃扎河河岸相遇。雙方開戰,伊凡大公在前方指揮作戰,蒙古軍擋不住莫斯科公國軍的進攻,蒙古軍將領別基奇被當場打死。這一戰讓俄羅斯人看到了自己的力量。 1380年夏,金帳汗國馬麥汗率領20萬大軍越過伏爾加河,同時派出使節游說俄羅斯的敵人—立陶宛與金帳汗國結盟。兩國軍隊商定于9月1日會師,共同進擊莫斯科公國。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庫里科沃大會戰,戰爭以莫斯科公國慘勝而告終。戰后不久,莫斯科大公伊凡被元老會議授予“頓斯科依”的稱號(就是頓河的主人)。庫里科沃會戰對羅斯民族擺脫蒙古統治具有重大歷史意義,提高了莫斯科作為各公國中心的作用。庫利科沃會戰雖未結束蒙古統治,但卻使金帳汗國遭到毀滅性打擊,從而加速了金帳汗國的崩潰。馬麥汗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優勢,被部下脫脫迷失所殺。 1382年,蒙古汗國脫脫迷失汗再次攻陷莫斯科,莫斯科公國再次臣服恢復朝貢。 1388年,蒙古汗國發生內亂,脫脫迷失和帖木兒之間爆發戰爭,俄羅斯人站在帖木兒一邊,脫脫迷失汗戰敗。帖木兒勝利后給了莫斯科公國更大的權利,減少了貢稅,俄羅斯人的實力進一步加強。 1472年,蒙古汗國阿合馬汗試圖恢復莫斯科公國貢賦,率軍入侵莫斯科,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帥大軍集于奧卡河畔,雙方隔河對峙,迫于壓力莫斯科公國恢復朝貢,雙方退兵。隨后莫斯科公國持續擴張,兼并眾多城邦,于1478年吞并諾夫哥羅德。 1480年,伊凡三世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他不再向蒙古人繳納貢稅,同年阿合馬汗再率大軍聯合立陶宛夾擊莫斯科,雙方在烏格拉河邊展開了對峙,蒙古大軍苦等立陶宛軍不致,最后只得退兵。這支大軍在歸途中瓦解,阿合馬汗被諾蓋人擊殺。這次撤退不僅意味著蒙古對俄羅斯的控制徹底結束,也標志著俄羅斯走向獨立的開始。伊凡三世在人民心中樹立了英雄形象,大家紛紛稱他為“俄羅斯的父親”。從此,俄羅斯不再是蒙古的附庸。伊凡三世的成功不僅為俄羅斯的統一奠定了基礎,也為后來的沙皇時代鋪平了道路。 1495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廢除對蒙古汗國朝貢的條約,實現了民族真正的獨立。 2.蒙古人對俄羅斯的影響 蒙古帝國統治俄羅斯200多年,有人說俄羅斯是一個信奉東正教的蒙古國家。俄羅斯人的日常生活深受蒙古帝國影響,有大量古語借字、郵政、稅收、服飾、軍法制度等都是從蒙古那里學的,這些都是蒙古為俄羅斯留下了“鐵血遺產”。從彼得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到尼古拉二世,均以“鐵血耀武”著稱于世。俄羅斯人所采用的統治原則跟蒙古人一樣,建立在傳統的蒙古式,擴張、掠奪上,以此來征服世界。正是這種“征服思想”,使俄羅斯士兵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具有驚人的堅韌和耐性。其實,“要么被征服、要么主動侵略”這種征服世界的思想,它的出處同樣是蒙古帝國。 在16世紀,俄羅斯人就已經注入這種“不獵食,毋寧死”的思想,與草原狼的生態環境異曲同工。俄羅斯人向亞洲擴張,翻越烏拉爾山,沿途實行種族滅絕政策,把土著殺光,將征服的土地直接納入本國版圖。俄羅斯沿用借鑒了很多蒙古治國策略,吸取了蒙古的草原軍事文化,包括特務制度、擴張主義、作戰技術等。不少人以為俄羅斯的變臉,是一種外交策略,而實際上,這里隱含根深蒂固的文化血脈,因為俄羅斯人在蒙古帝國面前就是反復變臉才得以生存壯大,說白了,一切為擴大生存空間、利益最大化服務。 俄羅斯人與蒙古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只是精神和文化的影響,血統里也著蒙古人的基因。羅斯經過蒙古人數百年統治和通婚,有著剪不斷的復雜關系。羅斯人幾乎成為斯拉夫人與黃種人的混血人種。 首先,是貴族間的聯姻。在蒙古時代,羅斯貴族大量與蒙古貴族聯姻,使得俄羅斯貴族大量擁有蒙古血統。例如俄羅斯最古老家族,留里克家族的諸大公,在蒙古人統治時期,競相與成吉思汗家族的公主結成婚姻關系,成為汗的女婿。庫圖佐夫,俄國頂級將星,擊敗拿破侖的軍事天才,庫圖佐夫家族也是蒙古貴族出身。在俄羅斯和烏克蘭的蒙古人也被突厥人所同化,形成了一個民族,羅斯人管它叫鞭撻人。鮑里斯·戈東諾夫,17世紀俄國沙皇,蒙古韃靼貴族出身。 其次,底層的混血。蒙古士兵對待歐洲男性很暴虐,對于歐洲女性則是視為貢品,很多俄羅斯人都是蒙古人與日耳曼人、高加索人的混血后代。說白了,蒙古人統治歐洲幾個世紀后,誕生了一個父系是蒙古族,母系是歐洲各族的新民族。卡爾梅克人是西蒙古人的分支,隨著15世紀金帳汗國衰落,他們留在俄羅斯草原,成為沙皇的子民。他脫離蒙古軍隊留在羅斯大草原,卡爾梅克人的名字來源于突厥語Kalmak,意為“留下”的意思。列寧就是其中一支卡爾梅克人的后裔,祖父母都是蒙古人,祖父尼古拉·烏里揚諾夫,就是阿斯特拉罕一名卡爾梅克人的兒子?,F任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紹伊古也有蒙古血統,父親蒙古人,母親俄羅斯人。 俄羅斯雖然是斯拉夫人后裔,但蒙古統治后,隨著民族的融合深入,斯科夫人種只是一種概念范圍而已,俄羅斯并不是純正的斯拉夫人種了。俄羅斯人已經融合大量蒙古人血液,而且蒙古人生存法則、思維方式也被俄羅斯人所繼承,特別是征服意識和尚武精神,已經成為俄羅斯崛起的一個因素。 3.俄羅斯對蒙古人的回報 蒙古帝國統治俄羅斯人時,阻礙了俄羅斯與西方的文化交往,迫使俄羅斯在政治上實行中央集權制度。但蒙古人沒有強迫俄羅斯人改變信仰,只是間接統治,在蒙古人治下,俄羅斯應運而生,俄羅斯帝國有著蒙古人制度影子,沿襲蒙古帝國草原民族彪悍暴烈個性、擴張好斗行事作風。俄羅斯擺脫了蒙古人的統治后,實現了統一,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逐漸成為一個強國。蒙古人統治留下的遺產都深深刻在了俄國的版圖上。俄羅斯人對蒙古人是仇人、老師、朋友的復雜關系。 后來,蒙古帝國徹底衰落、分崩離析、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蒙古人的領地也不復存在。 1945年,俄羅斯的繼承人蘇聯,可能是出于地緣政治的考慮,幫助蒙古人重新建立了蒙古國,這可能是俄羅斯(蘇聯)對蒙古人最好的回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