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龑王牌】喝有溫度的茶,做有溫度的人 【龑王牌】小眾名山茶文化品牌,距離百年茶企品牌還有94年 在普洱茶界,“紅印”二字自帶光芒。上世紀40至50年代,勐海廠生產的“紅印圓茶”被視為普洱標桿,因茶餅包裝印有八中紅色字樣而得名。而“鐵餅”則是另一種經典形態——以金屬模具壓制,餅身緊實如鐵,利于長期存放轉化。下關廠作為云南普洱茶的另一重鎮,其生產的鐵餅以工藝精湛、陳化潛力突出著稱。 ![]() 今日龑王家「艾老師選茶」欄目品鑒的這款老茶,系八十年代末下關紅印雙飛鐵餅。該品,延續了傳統鐵餅的壓制工藝,又因當年選料考究,歷經三十年干倉存放,成為老茶客眼中的“隱士”——初飲平淡,后勁卻如暗潮涌動。 ![]() 一、品鑒實錄:從寡淡到驚艷的轉折 茶品:八十年代末下關紅印雙飛鐵餅 倉儲:干凈,無雜味 器具:120毫升紫砂壺 投茶量:6克 ![]() ![]() 1、初遇:含蓄的序幕 溫壺投茶,干茶陳香撲鼻,略帶歲月沉淀的倉味。洗茶兩道,湯色金黃透亮,杯底陳香縈繞,隱約有參香浮動。 ![]() ![]() 頭三道茶湯入口,甜潤如蜜,生津迅猛,但滋味略顯單一。“除了甜,還是甜”,甚至讓人懷疑這款老茶是否被高估。細想或許是投茶量不足,未能激發出深層的力道,正猶豫是否下次增至8克時,第四道茶湯悄然扭轉了局面—— ![]() ![]() 2、覺醒:老茶的真正實力 從第四道開始,茶湯突然飽滿起來:參香、陳香層層綻放,湯感厚實如米湯,咽下后胸腔暖意升騰,額頭微微發汗。第五道至第七道,藥香漸顯,體感愈發強烈,幾杯下肚竟有“上頭”之感。 ![]() 第八道湯感依舊順滑,參香與陳韻交織,飽腹感明顯;第九道悶泡三分鐘,橙紅透亮的茶湯溢出樟木香,略帶苦底卻迅速化甘,生津如泉涌。此時才懂,這茶的前三泡不過是“熱身”,真正的戲碼在后頭。 ![]() ![]() ![]() 二、反思:老茶需要耐心與分寸 這場品鑒像一場遲來的對話——老茶沉默三十年,不會輕易袒露全部。若因前幾泡平淡而放棄,便錯失了它最精彩的篇章。 ![]() 品鑒啟示錄(經驗總結): 1、老茶沖泡需突破常規:對于倉儲優異的老生茶,建議投茶量增至8克/100ml,前五道即出即飲,充分釋放其能量。 2、水溫把控見真章:前段保持沸水沖擊力,后段適當坐杯,等待茶質緩慢釋放。 3、醒茶環節至關重要:可提前7至14日撬散醒茶,讓沉睡的芳香物質充分活化;此外,若倉味明顯的老茶,醒茶時間可適當延長一些,或洗茶時延長浸泡。 4、體感重于口感:優質老茶的茶氣運行往往滯后于味覺體驗,需靜心感知。 ![]() 三、結語:這款下關紅印雙飛鐵餅,用三十年的沉默換來了今日的復雜與力道。它不似新茶的張揚,卻能在溫潤中撼動身心。老茶如人,初識或許平淡,深交方知底蘊——而這,正是陳年普洱茶最耐人尋味的魅力。 (注:品鑒感受因人而異,建議茶友根據自身口感調整沖泡方式。) 更多存世精品老茶推薦,敬請點擊進入愛普茶網《艾老師選茶奢侈品存世老茶》專題。 往期精選內容 90年代9016熟沱 ‖ 9年陳班章熟磚天雨粟 ‖ 易武之巔薄荷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