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zhàn)期間,舊日本軍隊無論是在戰(zhàn)術(shù)、裝備、戰(zhàn)斗力上,都要遠強于同一時期的我軍。 他們的武器齊全,滿編制,不同的作戰(zhàn)單位都有合理的分配。 在編制上:日軍分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lián)隊、旅團、師團和軍團,但軍團這個編制只有在大型戰(zhàn)役中才會組建。 同時這些編制分別對應(yīng)我們的班、排、連、營、團、旅、師和軍。 但日軍每個編制的人員和武器數(shù)量,都要高于當時的我軍。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相當于我們排級別的一個日軍步兵小隊中,人員、武器情況和數(shù)量。
步兵分隊:一個分隊也就相當于我們的一個班,其中由兩個步槍組、一個機槍組和一個分隊長組成。 步槍組:編制每組4人,其中1個作為組長,其余3人都是組員,武器是4支38式步槍。 那么兩個步槍組也就是8人和8支步槍。 機槍組:一個編制為4人,其中包括1名指揮官、1名射手和2名彈藥手。 機槍組除了有1挺大正11式輕機槍外,指揮官和射手還分別配備一支南部14式手槍,其余兩個彈藥手都配備38式步槍。 分隊長:編制1人,就同等于班長,一般軍銜為軍曹或者伍長,也就相當于我們的中士或者下士。 武器也是1支38式步槍。 一個步兵分隊的人數(shù):兩個步槍組8人+一個機槍組4人+1個分隊長=13人。 一個步兵分隊的武器數(shù):兩個步槍組的8支步槍+機槍組的1挺輕機槍,還有額外的2支手槍和2支步槍+分隊長的1支步槍=14把武器。 那么以此類推,三個步槍分隊的人數(shù)就是39人,武器則是42把。 擲彈筒分隊:一個擲彈筒分隊由三個小組構(gòu)成。 一個小組配有1個擲彈筒和4名成員,這4個人當中包括1名主射手、1名副射手和2名備用射手,同時還要擔(dān)任彈藥攜帶工作。 主要武器除了裝備1個89式擲彈筒外,主副射手還分別配備1支南部14式手槍,其余2個備用射手都分別配備1支38式步槍。 三個小組就是4x3,那么一個擲彈筒分隊也就是12人。 武器數(shù)量:三個組3個擲彈筒+三個組主副射手的6支手槍+三個組備用射手的6支步槍=15把武器。 小隊部:小隊部就相當于指揮系統(tǒng),但是里面的成分也很雜。 其中包括:1名小隊長,軍銜一般是少尉或者是中尉,作為小隊的總指揮。 還有1名曹長,通常會輔助小隊長指揮,軍銜一般為上士。 那個時候雖然已經(jīng)有了電臺,但那種昂貴的通訊設(shè)備,只有大隊以上單位才能配備,所以在小隊部會有3名傳令兵。 在戰(zhàn)斗時也會難免受傷,所以除了指揮系統(tǒng)外,小隊部里也會配有1名醫(yī)療兵。 武器部分,小隊長與曹長會分別配備一支南部14式手槍和一把95式指揮刀,3個傳令兵分別裝備38式步槍,醫(yī)療兵則不配槍。 小隊部人數(shù):小隊長1名+曹長1名+傳令兵3名+醫(yī)療兵1名=6人。 小隊部武器數(shù)量:小隊長和曹長的2支手槍+2把刀+三個傳令兵的3支步槍=5把武器。 那么3個步兵分隊39人、擲彈筒分隊12人、小隊部6人,加在一起的話,日軍的一個標準小隊也就是57人。 武器部分,步槍分隊42把、擲彈筒分隊15把、小隊部5把,加在一起一個小隊就是62把武器。 如果要是算上每支步槍上的30式刺刀,那就是104把武器。 再相比一下當時我軍(中央軍)的一排。 其中含有一個排長、一個副排長和三個班。 正副排長會分別配備1支毛瑟C96手槍。 一個班為12人,含有1名班長、2名機槍手,并分為正副射手、其余9人都是步槍手。 班長和其他9名步槍手都是用中正式騎步槍,2名機槍手使用一挺ZB26輕機槍。 那三個這樣的班,就是36人,再加上正副排長的話就是,一個排就是38人。 武器是30支步槍,3挺輕機槍,2支手槍,再算上30把步槍刺刀的話,就是65支武器。 這樣看來,日軍無論是在人數(shù)上,還是在武器數(shù)量上,都要比當時的我們多出不少。 而且還有日軍的一些精銳部隊,也會有14-15人的加強型步兵分隊,會為其增加一個擲彈筒小組,那么人數(shù)就會達到60人以上,相當于我們半個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