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站在河邊發呆的經歷?看著水流嘩啦啦往前跑,突然就出了神。千年前有個叫羅隱的詩人,也這樣站在水邊,寫下一首《水邊偶題》。 這首詩里藏著個扎心的真相:不管你是像孔子孟子那樣一輩子不如意,還是像周公召公那樣風光無限,最后都逃不過 “亦塵埃” 的結局。 這么一想,人活著到底圖啥?羅隱的答案,就藏在這幾句看似平常的感嘆里,或許能讓你對生活有新的看法。 《水邊偶題》 唐·羅隱 野水無情去不回,水邊花好為誰開?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覺老從頭上來! 窮似丘軻休嘆息,達如周召亦塵埃。 思量此理何人會? 蒙邑先生最有才。 初讀羅隱的《水邊偶題》,不過是詩人臨水而發的幾句感慨,可細細咂摸,字里行間竟藏著看透人生的大智慧。 這短短幾句詩,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千百年來人們困在塵世中的迷茫與頓悟。 “野水無情去不回,水邊花好為誰開?” 羅隱望著永不停歇的流水,突然意識到時間的殘酷。 江水奔涌向前,從不回頭,就像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 岸邊的花朵再嬌艷欲滴,無人欣賞,也不過是孤芳自賞。 ![]() 這讓我們不得不直面一個真相:我們總以為時間無限,未來漫長,卻忘了生命的每分每秒都在悄然流逝。 那些還沒來得及實現的夢想,沒說出口的愛意,都在時光的洪流中漸漸模糊,等我們驚覺時,或許早已錯過最佳時機。 “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覺老從頭上來!” 人們常常陷在當下的瑣事中,忙著追逐眼前的利益、功名,滿心滿眼都是未完成的工作、待實現的目標。 在這樣的忙碌中,日子一天天過去,我們渾然不覺。 直到有一天,鏡中出現了陌生的白發,身體開始發出疲憊的信號,才驚覺歲月的痕跡早已悄然爬上心頭。 我們總在為未來拼搏,卻忘了,在這追逐的過程中,自己也在不斷變老,生命的倒計時從未停止。 “窮似丘軻休嘆息,達如周召亦塵埃。” 孔子、孟子一生追求理想,卻歷經坎坷,窮困潦倒;周公旦、召公奭位極人臣,輔佐君王成就霸業。 但無論生前是窮困失意,還是顯達榮耀,最終都化作歷史的塵埃。 這世間,無論你是平凡如螻蟻,還是輝煌如日月,在時間的長河里,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富貴也好,貧窮也罷,都不是永恒的狀態,人生的起起落落本就是常態,又何必為一時的得失而過分歡喜或悲傷? ![]() “思量此理何人會?蒙邑先生最有才。” 羅隱在詩末發出這樣的感慨,能真正參透這些道理的人少之又少。 這些道理看似簡單,可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不被名利左右,不被時光的流逝所困擾呢? 我們常常陷入無盡的焦慮與迷茫,在欲望的漩渦中掙扎,卻忘了,人生本就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永恒的圓滿。 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里,不必執著于結果,享受過程才是關鍵;不必為得失煩惱,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起伏,或許才是生命最好的狀態。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