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佛家有一句名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 “法”是什么?在佛家看來,就是因緣和合所產(chǎn)生的一切事物。 比如說,你所擁有的金錢、緣分、家庭、事業(yè)、成就等等,乃至于你的身體,都屬于“法”的一部分。 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說明這些事物,就像泡影、露水、閃電一樣,暫時存在,而又稍縱即逝,不得長久。 就拿“身體”來說,又有誰能長命千歲、萬歲呢? 誰都做不到。人這一生,不過百歲時光。百年后,無你也無我,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本質(zhì)上,每個人都是天地之間的匆匆過客。 02 每個人,都只是披著人皮外衣的旅客。 弘一法師說過, 人生不過三萬天,借副皮囊而已,生命沒有永恒,時間一到,該老的老,該走的走。臨了空空,沒你也沒我,無一物帶走。 為什么我們可以存活于世? 因為我們擁有了一副皮囊。憑借這一副皮囊,我們可以做不同的事兒,有不同的感知,過著獨屬于自己的一生。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一副皮囊,所以我們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甚至于苦恨連綿,最終也還是不得長久。 就跟“劇本”一樣,我們穿著一副人皮外衣,來演繹這一個劇本。演繹完成,也就需要謝幕、退場了。 前人離開了,到后人入場;后人離開了,到后人的后人入場......循環(huán)往復(fù),生生不息。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03 無常的根源,就在于皮囊本身。 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世間會存在“無?!?? 就跟“物質(zhì)”二字有關(guān)。存在物質(zhì),那就會無常;不存在物質(zhì),那就沒有無常。 看看“生老病死”就知道了。 擁有肉體的生物,必然需要經(jīng)歷生老病死??扇绻撾x了肉體,什么生老病死,也都統(tǒng)統(tǒng)不存在了。 靈魂沒有生老病死,只有肉體的本身,存在生老病死。 活著的時候,害怕這,害怕那,恐懼這,恐懼那。這看似內(nèi)心深處的恐懼,實際上是肉體對于無常的害怕。 肉體消散后,死去元知萬事空,沒有任何的恐懼,只有無限的舒適,以及安寧。大家的歸宿,都是虛空。 肉體,既是一個憑借,也是一個束縛,更是痛苦、無常的根源。 04 人活一世,就該盡興一點。 既然人生不過兩三萬天,借副皮囊而已,那我們該如何過好這一生呢? 就四個字,盡興而活。 試想,苦巴巴是一天,樂呵樂呵也是一天,為什么我們就不能樂呵樂呵一點呢? 試想,愁眉苦臉是過一輩子,喜笑顏開也是過一輩子,為什么我們就不能喜笑顏開一點呢? 沒必要強求什么,也沒必要糾結(jié)什么,更沒必要被什么束縛。 佛家強調(diào)的,就是隨心隨性隨緣。有什么樣的心意,有什么樣的性子,有什么樣的緣分,就過什么樣的一生。 想做點啥,那就及時去做,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想追求什么,那就及時去追求,不要總是壓抑自己。 快意人生,才是真相。 05 寫到最后 借副皮囊的一生,我認為,其實是一種幸運。 再怎么有錢的人,都需要“歸零”,走到虛空。 再怎么貧窮的人,也需要“歸零”,走到虛空。 這就是所謂的“天道平衡”。在天道面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不會因為地位、身份、財富,而發(fā)生改變。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夠厲害了吧,但他們的結(jié)果,依舊跟普通人一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 不需要為了生老病死而煩惱,只需要為了人生而盡興。 正如金庸先生所言,人生不過是“大鬧一場”,然后“悄然離去”。 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