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能放棄什么”,這句話是我若干年前從馬云那里聽到的,當時覺得有些道理,但感觸不深,后來有了一些人生閱歷,直白的講,就是碰了一些壁,發現這句話的含金量在不斷上升。人不能既要又要還要,那樣的結果是什么都要不到,必須有所放棄,才能有所收獲。先說第一句“你有什么”,這句話是說人要有自知之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個世界遵循利益交換的法則,你要得到自己沒有的東西,就要拿自己擁有的東西去換。其次,你要用略高于所求之物的價格去換,比如你想要價值100元的A物,就要用自己價值105元的B物去換,如此才能增加成交的概率。所以,人首先要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比如相貌、智力、情商、時間、財力、體力、資源、價值觀、尊嚴等,只有弄清楚這些,你才算是做好了進入利益交換之社會的準備工作。利益交換并不可恥,也不庸俗,它只是一種社會運行的法則,就像你出去買東西要用錢去換,二者是同樣的道理。其次說第二句“你要什么”,進入利益交換的社會之后,你會看到很多讓你心動的東西,這時候你要做出選擇,找出哪些是你真正需要的,你不可能既要、又要、還要,那是一種貪心,你的貪心一起,嗔恨和愚癡也會隨之而來,這是佛家所說的三毒,沾上了這三毒,就算得到了也會失去,最后會一無所得。這時候你要學會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通過智慧去找到你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人一輩子都沒弄清楚自己要什么,因此不夠堅定,常常南轅北轍,他越是努力,就距離目標越遠,于是抱怨天道酬勤是假的,抱怨上天對他不公平。人一定想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就要朝著這個方向前行,如果發現方向反了,就要毫不猶豫的掉頭,不要在乎已經付出的東西。 最后說第三句”你能放棄什么”,當你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利益交換,如前文所說,你要通過放棄自己擁有的東西去換取自己所沒有的東西,有人用自己的智力去換錢(為別人出謀劃策),有人用自己的體力去換錢(在工地搬磚),有人用自己的尊嚴去換錢(笑臉相迎討厭的客戶)……總之,你要想清楚自己用什么去換,而不是想著占便宜。你不喜歡被別人占便宜,同樣的,你也不要想著去占別人的便宜,那樣做是不長久的。一個人想清楚了這三句話,就不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就會明白自己為什么得不到某些東西。你去超市買東西,如果里邊的某個東西你想要而買不到,原因只有一個,你的錢不夠。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要某個東西而得不到,說明你自身擁有的東西還不夠,無法進行交換。這時候該怎么辦呢?你要么換一個能夠交換的目標,要么你增加自己的東西。想起查理·芒格說過的一句話,“你要想過上什么樣的生活,首先要讓自己配得上這樣的生活”。在我看來,這句話所表達的就是等價交換,你想要過上什么樣的生活,就要用與之匹配的認知和行動去換。因此,人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提升自己的實力,二是選定自己的目標,三是在合適的時機果斷進行交換,達成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