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金線的奧秘 ——讀管秋惠新作《絲路漫漫真金線》有感 殷榮海||江蘇 五月的一天,晨曦初綻,窗外細雨如詩,輕叩著窗戶,編織出一幅如夢似幻的朦朧畫卷。 就在這詩意的氛圍中,好友管秋惠專程開車送來他的新作《絲路漫漫真金線》。那一刻,手中接過的不僅是一本散發著墨香的書,更是一份穿越風雨的情誼,這份情誼如同細雨潤澤心田,讓我滿心溫暖與感動。 這部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著作,就像一座神秘而璀璨的交化寶藏,緩緩開啟,便能探尋到一根真金線所蘊含的千年傳奇。它并非普通的線,而是一條連接著歷史與現代、文化與技藝的紐帶,融入千年服飾史的長河,為龍袍增添了尊貴的亮色,讓時裝煥發出獨特的風采。這是一部聚焦真金線制作技藝的文化類書籍,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獨特的視覺,從多個維度深入記述了真金線的前世今生。如今,這古老的技藝,已落腳在古都南京,成為四海僅存的首批江蘇省級非遺項目,在歲月的長河中閃耀著獨特而珍貴的光芒。 陜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路智勇先生在序中對這本書給予肯定。管先生20多年來執著守護南京市棲霞區文化遺產,聚焦“真金線制作技藝”非遺,從采錄藝人的口述、參與編著小冊子和制作視頻資料,到完成這部書稿,他的堅持令人動容。他以文學筆法敘述古今中外真金線知識,讓閱讀變得輕松有趣。 北京作家伢倆曾說:“在我看來,《絲路漫漫真金線》是一部用文學之筆勾勒傳統文化脈絡的佳作。管秋惠以他獨特的視覺和細膩的情感,將真金線這一古老技藝的故事娓娓道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伢倆甚至將讀馬識途的著作與讀管秋惠的書聯系起來,他說:“管老師的《絲路漫漫真金線》,是以一種平和且娓娓道來的方式在寫,和馬識途的戲劇化表達屬于一個風格里的兩種表達方式”,能把枯燥乏味的東西,用生動的文字表達出來,是一種文學功底,也是一種社會責任。我曾采訪過南京鮮有的金線非遺傳承人王成,并寫成紀實文學《金線達人王成》,刊登在《中華兒女》2009年11期海外版上。我深知,金線比較抽象,采訪難度大,寫起來很枯燥,用文學語言寫成一部書談何容易。 深入剖析這本書,其獨特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面。在內容架構上,它以真金線為核心,構建起一個龐大而有序的知識體系。從真金線的起源追溯到西漢時期,它順著絲綢之路從亞歐牧區流入中原大地,作者詳細描述了這一傳播過程中涉及的地域文化交流。在不同歷史時期,真金線的制作工藝,用途和文化象征都有所變化。大唐盛世,金箔紙背襯的金線華麗登場,沿著海陸絲路傳播華彩;元明清時,江南成為制作中心,技藝日臻完善。作者沿著時間的脈絡,清晰地勾勒出真金線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軌跡,讓讀者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中,目睹真金線的興衰變遷。 在文化層面,真金線不僅僅是一種工藝,更是文化象征。它在龍袍上,象征著帝王的威嚴;在戲服中,增添了舞臺的絢麗;在云錦里,展現出江南的溫婉;在畫作中,凸顯了藝術的光輝。書中引用杜甫、吳梅村等人的詩句,進一步升華了真金線的文化內涵,使其更具詩意與韻味。 從傳承角度而言,這部書的意義非凡。在現代社會,傳統技藝面臨著諸多挑戰,真金線制作技藝也不例外。管秋惠老師用文字記錄下這一古老技藝的困境,喚起了社會對非遺傳承的關注。他就像一位文化使者,讓更多的人了解并愛上真金線,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護和傳承的行列中來。 一根真金線,穿越千年時光,見證了無數的歷史瞬間。它從西漢走來,帶著亞歐牧區的智慧,在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中不斷成長。大唐的繁華賦予它華麗的色彩,江南的靈秀讓它的技藝更加精湛。如今,南京傳承人們堅守著這一古老技藝,讓真金線在現代社會中依然熠熠生輝。 真金線的美麗,令人陶醉。它在龍袍上閃耀著尊貴的光芒,仿佛能聽到歷史的腳步聲;在戲服中舞動,為舞臺增添了夢幻般的色彩;在云錦中穿梭,編織出江南的柔情;在畫作上點綴,讓藝求更加生動。杜甫的“翠黃寶縷,繡成歌舞衣”生動地描繪出真金線的絢麗;“勸君莫惜金縷衣“的詩句,更是訴說著它背后的故事。在民間傳說中,真金線也成為了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承載著人們的美好愿望。 真金線的分量,承載著歲月的厚重。博物館里的龍袍,每一根金線都記錄著朝代的興衰;出土文物上的真金線,閃耀著歷史的尊榮,讓這份赤誠得以延續。真金線與南京云錦相得益彰,明代詩人吳梅村筆下“孔雀妝花云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的美景,正是真金線與云錦共同創造的奇跡。 《絲路漫漫真金線》是管秋惠老師心血的結晶。這20萬字的著作,是他對真金線文化的深情禮贊。它是一部歷史畫卷,展現了真金線的發展歷程;它是一座文化寶庫,蘊藏著古人的智慧和現代的思考;它是一首傳承的樂章,奏響了保護傳統文化的最強音。 在這個喧囂的時代,這樣一本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書籍,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我們的心靈。它讓我們停下匆忙的腳步,去感受真金線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與情感。我們應該珍惜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貴產,像管秋惠老師一樣,用我們的熱情和行動去傳承和保護它們。 合上這本書,窗外的細雨依舊淅淅淅瀝瀝,但我的心中卻升起了一輪暖陽,照亮了我對傳統文化的敬畏和熱愛。真金線的光芒繼續閃耀,管秋惠老師的這本書也將成為文化傳承道路上的一顆明星,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作 家 簡 介 ![]() 殷榮海,南京市作家協會會員,棲霞區作協,區詩詞楹聯協會會員。1988年發表文學作品,作品散見于國家、省市報刊雜志。執行主編《南京民國邊城——龍潭》一書,并多次獲獎。 用詩和遠方,陪你一路成長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譽顧問:戢覺佑 李品剛 文學顧問:周慶榮 王樹賓 白錦剛 法律顧問:北京盈理律師事務所 總編:瑯 瑯 副總:蔡泗明 倪寶元 趙繼平 編審:孟芹玲 孔秋莉 焦紅玲 楊 青 主編:石 瑛 趙春輝 清 泉 劉遠新 審校:嚴圣華 修煥龍 唐 凱 |
|